奇宝库 > 央行:预计2023年中国通胀水平将保持温和邹澜高通胀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预计2023年中国通胀水平将保持温和邹澜高通胀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中国人民银行

中新经纬1月13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13日表示,2023年预计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仍将保持温和,但也要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

1月13日下午,国新办举行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一些国家的通胀压力引发了市场关注,央行在报告中提出要警惕未来通胀风险。请问,央行是否认为2023年我国会出现通胀?对此风险将如何应对?

邹澜答复称,在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确实有这样的表述。我们也注意到,公布之后各界讨论比较热烈。从全球范围来看,去年经历了数十年不遇的高通胀浪潮,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国保持了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这个成绩十分不易。如果再往回看长一点时间,过去五年、过去十年,我国的消费物价年均涨幅总体维持在2%左右。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这得益于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抓好能源、食品等关键领域保供稳价。同时,我们坚持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为保持物价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邹澜表示,2023年,我们预计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仍将保持温和,但也要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一方面,我国供给总体充裕,需求尚在恢复,过去也没有超发货币,通胀是有望保持稳定的。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供应链运转较为通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出缺口依然为负。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中长期看,我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之一,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具备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对于通胀形势也不能掉以轻心,对其未来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要保持密切关注。从国内看,一段时间以来,我国M2增速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不排除对物价的影响是发生滞后的显现。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居民消费动能会逐步释放,总需求趋于升温后也可能伴随一定通胀上行压力。从国际看,地缘政治冲突依然扰动全球能源供给,发达经济体通胀仍然处在高位,所以输入性压力也需要警惕。

邹澜介绍,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加强政策间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新经纬APP)

【编辑:熊思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