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时报时评·两会观察丨积极做好财政货币政策总量结构双发力减税实体经济财政政策

时报时评·两会观察丨积极做好财政货币政策总量结构双发力减税实体经济财政政策





图片来源/摄图网

■ 唐福勇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意味着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仍然要保持政策协调配合,继续在总量和结构上双发力。

过去的5年,我国始终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持续发力,取得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巨大成绩。比如财政方面,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疫情发生后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成为应对冲击的关键举措。5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年均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100万户,各年度中央财政收入预算都顺利完成,考虑留抵退税因素,全国财政收入十年接近翻一番。与此同时,推动财力下沉,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对地方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70%左右,建立并常态化实施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货币政策方面,精准有力是这些年的主基调,通过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制造业贷款余额从16.3万亿元增加到27.4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从8.2万亿元增加到23.8万亿元,年均增长24%,贷款平均利率较五年前下降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精准处置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风险,平稳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当前,虽然疫情的影响日益缩小,但中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稳就业任务艰巨,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

因此,财政货币政策仍然要在总量和结构上双向发力。其中财政尤其要在总量上发力,货币政策要在结构上多下功夫。

财政方面,要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比如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要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要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与此同时,提升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

货币政策方面,一方面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另一方面,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出台结构性支持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居民衣食住行,聚焦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和购物、养老医疗、教育文体等消费场景,丰富金融产品,助力促消费政策产生放大和叠加效应。同时,为保障投资维持高景气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作用要继续发挥。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体现了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调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决心。而货币政策方面,研究出台支持扩大消费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也正呼之欲出。

总之,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仍然要在加大总量、结构精准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