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混合估值债基第一批5只结募,南方掉队了鹏华公募基金易方达基金重要货币市场基金

混合估值债基第一批5只结募,南方掉队了鹏华公募基金易方达基金重要货币市场基金

昨天,易方达发了公告,18个月的混合估值债基成立了,这也是第一批5只混合估值债基中,最晚一只成立的。把5只产品的数据帮大家贴一下,简单讲讲。



1、有人掉队了。

第一批混合估值一共批了5只,募集上限都是80亿,从实际的销售情况来看,鹏华、易方达、招商都基本是顶格募集,到了80亿,富国60亿+,而南方“只”募了40亿+,在第一批里很明显掉队了,由于混合估值债基都是封闭式产品,也就是到期产品就结束了,没法做持营,所以就是一梭子的买卖,假如后续产品批复受限,那么其实首发卖的少,从资源的角度看有点可惜。

2、又成了机构资金的饕餮盛宴。

混合估值债基,原来是吸引个人客户购买的,通过将一部分债券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降低产品的波动率(应对去年11-12月那种大跌),画出一条尽可能平滑的净值曲线,这是去年监管促进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写的,创设中低波动产品的具体措施



有没有必要?

经历过去年11-12月债市大跌之后,大家确实发现产品端是有很大想象空间的,所以摊余成本的理财大量发行。

但是,从实际的数据来看,个人客户对这类产品似乎不是很买账。

从5只产品来看,除了鹏华、易方达、富国有超过1万个客户认购之外,南方、招商认购客户数都不足,甚至没有权益产品的认购户数多

特别是招商基金的产品,一共800户认购户数,户均认购接近1000万,很显然基本没有在零售渠道销售,产品做成了机构拼单的产品,而南方的产品之所以规模最低,可能也是前期机构营销准备不足。

之所以个人客户对产品的兴趣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个人客户而言,是从全市场挑选产品,目前公募基金、理财子、券商资管都可以做摊余成本法、或者混合估值的产品,但公募的费率最高且不灵活、投资范围最紧(没法投私募债等高收益的资产),所以在费后报价端没有优势,可以看到,唯一在零售端可能大力在推的产品,鹏华的一年期,大量客户买了C份额,主要也是考虑到费后收益的问题。

而机构资金,可能主要是理财子资金的申购,逻辑,昨天的预告里《聊个五毛钱的预告,公募行业未来十年的几个风口》也提了,公募基金作为信息披露最完善的资管产品,可以视作标准化资产,不需要穿透底层,对于理财子来说,可以多个理财子产品认购一对多专户,再参与混合估值债基的投资,从而实现期限错配、产品间流动性调剂,具体不展开。

3、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混合估值债基到底有没有配置的价值?

对于我们大多数投资顾问、个人客户而言,实际就一个问题,混合估值债基这产品有没有买的必要?

就这个产品本身的逻辑而言,结论可能是,对个人客户而言,短久期(18个月以下)的产品没有太强的逻辑,3年以上封闭期的产品有比较好的配置价值。

因为对于一个12个月的混合估值债基而言,成立后开立各类账户需要2周的时间,按照混合估值产品的合同约定,就只能买入11个月出头的债券了,一方面选择比较少,另一方面票息比较低,产品实际的费后收益,和货币基金、短债基金拉不开多少差距,甚至很多产品费后的测算还不如中短债基金(仅仅是静态的测算)。鹏华的12个月产品,目前2周的收益是年化1.3%,主要也是开户期摊薄的问题。

而如果一定要推混合估值的产品,既然是封闭期产品,丧失流动性了,建议就直接考虑3年以上封闭期的一方面从期限价差的角度来看,3年以上的期限溢价比较高,产品费后的收益测算会高一点;另一方面,从横向对比来看,买3年封闭的产品,对标的就是3年的大额存单,跑赢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以上,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