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什么时候人口能不再和红利或负担挂钩?人口红利人口问题

什么时候人口能不再和红利或负担挂钩?人口红利人口问题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昨天一位编辑朋友发消息和我说一篇稿子不急着这两天发了,因为出了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新闻,得追新热点。我掩饰着内心的欢呼雀跃回消息说好的,没问题。其实你想,这可是类似于读书那会班主任说期末考推迟,多难得啊。

回头一想,人口负增长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议题。大概从计划生育开始,国人就一直在关注人口。而且一讨论人口,永远是问题,是危机。以前是中国人口太多,是问题,是危机;现在是人口不增长了,是问题,是危机(有意思的是增长减缓后回头说以前人口多不是问题,是红利)。有多少人似范仲淹般“进亦忧,退亦忧”难说,但对人口的“多不好,少不行”看来却是一种共享焦虑。

这不,扫一眼朋友圈与各公众号推送,都是人口负增长不可逆转,人口红利消失,社会影响长远等等。又想了想,难怪这从人口多的危机到人口少的危机,人口就没好过,因为我们讨论人口,永远是和红利、负担这些词挂钩。我们永远在看人口的经济价值,或者说盘算着人口怎么能变现。这能不焦虑吗?

你想,讨论人口都是从经济角度出发,那人多了肯定得想社会保障的负担要增加,人少了则是能参与经济生产的人少了。怎么可能会有好的一天呢?这种对人口问题的关心早已偏离了“人”。人被异化为一张嘴两只手。理想状况是把手留下,可以干活,嘴闭上,不用吃饭,这样就只有红利,没有负担。可比较遗憾,我们都是有手又有嘴,我们可以劳动创造财富,但也要吃要喝,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红利的“利”和负担的“负”,里面都隐藏着人,可都带着一把刀。所以当我们看待人口整天是红利、负担二者切换时,人也就成了物件,像是韭菜,都是磨刀霍霍待宰。

看一些新闻会觉得哭笑不得,例如提出缩短学制鼓励生育。正常人到学校看到的是人生刚开始的年轻人,有些人怎么像是把这当养猪场配种猪了呢?不生个三胎都不合格不成?

当然,人口负增长或增长停滞是会带来挑战。经济学上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潜力来自于劳动人数的增加或劳动效率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会提升劳动效率,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是无止境的。人口增长停滞,会带来劳动力增长的停滞,也就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人口增长停滞或负增长也会改变社会年龄结构,带来社会需求、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转型、转变问题。

但面对这些挑战,合理的应对之策真的是继续把人“物化”,继续将人口视为可以收割的红利或期望抛弃的负担吗?

理想的社会不仅取决于有多少人,更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程度、民众的生活状态。仅看人口,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巅峰,清末达到了4亿,远超唐时的六七千万。可当我们看到清末民初四万万同胞一词时,几时和社会发展良好沾过边?而汉唐依然是大部分人心中中国古代的地位巅峰。当然,清朝统治者们非常乐于宣扬盛世,即便这是一个饥饿的盛世,落后的盛世。

就算在当代,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看着是小国寡民,或者地域辽阔却 人烟稀少,可这些国家仍然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生活也相当不错。去看联合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基本都是北欧几个国家轮着来,这些国家按人口增长才有红利,经济才能发展那套,天天都要抑郁:


当然,我们希望一个国家有稳定、合理的人口增长。但不该瞅着人口增长,指着人多了,有红利可捞,而应该去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让每个人能有更公平的发展机会,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在这样的一个更好的社会之下,每个人能有充分的机会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在那时不用纠结于教育、事业与生育之间矛盾,我们才会看到更合理也是可持续的人口增长状态。

类似的,延迟老人退休不应该是为了收割一波老人的人口红利。而应该考虑如何让老年人也在社会中有良好的生活状态。

也就是说,看待人口问题不应本末倒置。我们需要一个更完善的社会,让人在这个社会中更好,这些人加在一起是14亿也好,只有1.4亿也罢,但这会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社会。不是说只有人口多少,增长率多少,社会才能发展。

让我们更多看到人口里的人,而不再把出生人口视为未来可收割的红利,将死亡人口视为社会卸下的负担。

也可以微博(@生物狗Y博)上找到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