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中国已接近中度老龄化,意味着啥?少子化生活水平人口老龄化

中国已接近中度老龄化,意味着啥?少子化生活水平人口老龄化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现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9.8%,国际社会一般认为当某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则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我国目前距离迈进中度老龄化社会仅仅相差0.2%。


近日某记者提问我外交部发言人引用的一组数据特别有意思,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人口是14亿1175万。据联合国数据,去年印度人口推算为14亿1200万,所以外界预计印度已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就是说,2022年,我国人口已经下滑成为世界第二!

这里特别佩服当年的《齐鲁晚报》,太牛了,提前预料到我国的人口何时能够实现零增长。


部分媒体在转载国家统计局这条消息时,采用的标题是“中国已逼近中度老龄化”。

这个“逼”字,用的巧妙,给人紧迫感,危机感,压迫感,让人紧张,让人慌乱,让人不淡定,让人失去理智!

为啥不用“接近”呢?“接近中度老龄化”,意思是一个意思,但给人的感觉大为不同。

不就是眼瞅着要到中度老龄化了么?慌啥?

日韩欧美等国家,早就已经给全世界蹚过雷了,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是不可逆的。

毕竟老人退休后不事生产,收入其实来源于那些正在工作年轻人,资本富余而人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入不敷出,不过其实这一点并不算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当本国劳动力不足时,投资海外获取收益维持老年人的开销,是发达国家的一贯做法。所以这几年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国内外很多大厂疯狂投资印度和东南亚某些国家。


所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代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了!

可喜可贺!

聊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年初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提交的那一份《关于鼓励开发初老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建议》,他在其中建议鼓励初老群体再就业,让老年人收获更多认同感、荣誉感。

建议中提到,66岁到79岁仍是中年!鼓励60岁以上初老群体再就业!

这条建议当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谈笑称,如果丁总的提议得以实现,到时候每天爷爷辈的还得和孙子辈的抢工作岗位,年轻人更没有出头之日了……


是呀,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年轻人得有多憋屈。

一千多万的毕业生嫌多,九百多万的新生儿嫌少,上学的时候禁止早恋,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被催婚,三十五岁的职员就没有公司愿意要,生过孩子的女性在求职时还被歧视,结果六十岁退休还觉得太早……

有人说,不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子,是“精致利己”的体现。

以前村里养过猪或者养过鸡的都知道,假如猪不产崽,鸡不下蛋了,一定是客观因素导致的。


比如居住环境太差、脏乱臭、吃得不好,营养跟不上,或者是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患了病。


正常的农家都会从以上方面去改善家禽的生存条件、改善环境,解决猪不产崽、鸡不下蛋的问题。

但是从来没听说过一个农家会接受专家的建议,例如下达一个文件,要求猪必须生三窝或者要求鸡必须下三个蛋……


所以笔者建议,专家既然这么睿智,不如让专家自己生,生他个108胎!支持专家带头生!笔者举双手赞成!

过几天说不定就会有专家跳出来建议:“没有结婚证大学不让毕业,不生一胎研究生不让毕业,不生二胎博士不让毕业。”你们信不?

在生育的问题上,不要给年轻人强压所谓的社会责任感,年轻人都很清醒,面临的生存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一切都白搭。

当然,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包括男性。

原因很简单,不是说男人至死是少年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