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如何对待那些不进京勤王的东南督抚?

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如何对待那些不进京勤王的东南督抚?

慈禧当年一腔热血,一拍脑袋向十一国宣战,谁知东南各督抚却来了个“互保”——上面说上面的,咱哥几个别动,莫惹火烧身。

这还了得,老娘还在位子上,就叫不动你们了?你们等着。

好,八国联军到京城洗劫一番,西太后仓皇西逃。等那些兵强马壮的世界强盗捞完这一票,慈禧这才垂头丧气地回京。

这一回京,总结经验教训,指定要想起东南那几个“君命有所不受”的家伙了。

按吃瓜群众的想象,这些抗旨不遵的人肯定得人头落地了吧。

其实不然,慈禧对此采取的是怀柔姑息,甚而安抚倚靠。

一、曲言遮掩,彼此下台。

当时两广总督李鸿章言"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言"坐拥东南,死不奉诏",除此之外,还有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以及浙江巡抚刘树棠等人。

慈禧回来后,心中晓得搞不赢洋人,更不能问罪上述人员——因为她已经没倚靠了!

于是,她给自己下了个台阶,对外言称“当京师扰乱之时, 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圻, 不令同时开衅。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 极力保护者, 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我当时就讲了,各封疆大吏守土有责,东南这个互保,也是不欲挑事,尽守土之责而已。

东南督抚自然闻声了然,彼此就坡下驴。

二、朝廷无力,倚重东南

当时八国联军提出要交出罪魁祸首慈禧,还是李鸿章出面调停,慈禧四顾无人,还是得倚靠李鸿章等。

湖广总督的李鸿章被慈禧提拔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负责与洋人谈判,民国近代史时期最为出名,权高位重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同样也被不断提拔重用,两江总督刘坤一在逝世之后,还被特地追封为一等男爵。


由此可见,倍受打击的慈禧识时务得很,明了自己的掌控大不如前,对于“东南互保”的各督抚已是多有放任。

庚子之乱后,慈禧太后出逃,在出逃路上就以光绪名义发布了一份“罪己诏”。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当属“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是后来大家所谓的老太婆卖国的铁证。但其本意是让全权大臣对外谈判时对外赔偿要考虑中国承担的能力,别让人狮子大开口。自己都已经承认庚子之乱是自己一时冲动引起的,怎么责罚那些封疆大吏?政治最怕幼稚,庚子之乱表现的最幼稚的就是慈禧为首的中央朝廷,地方表现倒是很理智,罚是罚不到他们头上的,这一点慈禧很清楚,况且当时中央的实力弱到极点,大清国覆亡在即了,让各地督抚能配合自己把大清这台戏唱下去都来不及,哪来的心思责罚?

国外绘制的西太后出逃讽刺画

慈禧罪己诏


这次西逃,慈禧也算是真真正正见识了大清国的民间疾苦,知道了清室自私守旧带来的恶果。在慈禧西逃途中, 清廷就发布上谕要求改良政治,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清廷下谕表示:“ 斡旋危局, 我君臣责无旁贷”, 要求臣工“卧薪尝胆, 勿托空言, 于一切用人, 行政, 筹饷, 练兵, 在在出以精心, 视国事如家事”。回京之后立刻宣布开始新政,史称为“庚子新政”。这一次的新政的改革深度远远超出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直接废除了实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并正式开始建设君主立宪政体。对与各地督抚,非但没有问责庚子之乱时期勤王的过失,反而委以重任。比如为新政成立的督办政务处,就委任荣禄,庆亲王,李鸿章为主管,张之洞,刘坤一协管;1904年1月19日,云贵总督丁振铎与云南巡抚林绍年连电朝廷变法。7月初,两江总督周馥奏请实行“立法、行法、执法”三权分立和地方自治的立宪政体。可以看到各地督抚仍是深度参与了变革,并没有因为庚子之乱毁掉政治前途。确立了立宪前奏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名单为: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这里面就有2名是汉族官僚。

清末新政建造的资政院大楼,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开启成立近代化的议会政治


不得不慨叹一下,这个新政要是早30年实行,大清国没准还能续个百十年,可惜实行的太晚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Copyright © 2022 奇宝库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