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晋书》说诸葛亮上朝要带100名侍卫,为什么要这么小心?

《晋书》说诸葛亮上朝要带100名侍卫,为什么要这么小心?

甲仗多少人跟诸葛亮是否小心谨慎没有半毛钱关系。

此处的甲仗百人,主要显示的是待遇、等级的问题。《晋书》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大司马刘雅升太宰时候,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给千兵百骑甲仗百人入殿增班剑六十人,前后鼓吹各二部

这时候再看甲仗百人还算个毛,这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了,待遇级别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等到何无忌督五郡军事时候呢,也给他加甲仗五十人入殿,他这个待遇就比甲仗百人低了。

《南史 徐羡之传》:乃以羡之为丹阳尹,总知留任,甲仗二十人出入。这里呢,徐羡之甲仗二十人,待遇跟上面的相比就更差了。

甲仗百人也好,五十人也罢,其实重点不在这里,是在“诏温依诸葛亮故事”这里,说的是希望他桓温能想诸葛亮一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至于甲仗百人入殿,其实就是表面的待遇而已。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之前翻阅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没有看到诸葛亮有甲仗百人入殿,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的记载。按理说,这样的丰厚的赏赐,必然会记入传记中,流传后世。

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曹操在封魏公之前曾受封赏“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有汉以来,恩宠极高。

其一,入朝不趋。古礼,臣见君须趋,即快步走。入朝不趋,即上朝可不用快步走。

其二,剑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贵族、大臣佩剑,秦制上殿不得佩剑。剑履上殿,即穿鞋佩剑直入殿堂。

其三,谒赞不名。古礼,臣拜君时由侍臣唱名。

这三条是一种特殊的礼遇,用来表彰臣子的特殊功勋。

(萧何首开如某某故事的先河)

不过,即使有这样的高规格的待遇,也要向天子下跪,以示臣服。

到这里,几乎已经做到了臣子的极致了。然而,题中的意思,诸葛亮还要有“甲仗百人入殿”,意味着什么?

汉承秦制,王公大臣君前议事都不可携带兵刃,如今不仅可以剑履上殿,还要带着一百甲士上殿。

这是要逼宫吗?

如果因为蜀汉国内政治环境不太稳定,担心会有敌人行刺。在诸葛亮之后的蜀汉丞相费祎,在公元253年的岁首大会上,被魏国派遣的刺客郭循在过节时的热闹氛围下,于光天化日刺杀得手。魏国好像特别喜欢用刺客,鲜卑人的首领柯比能就是被魏国的一个刺史派了一个刺客杀死,然后让鲜卑人又乱糟糟地过了150多年才又统一。

因此,蜀汉政权为了保护诸葛亮,特意安排一百甲士护卫,也能说的过去。不过,即使治安不好,从家里到宫殿的路上安排人员护卫也就罢了,上殿还要带着人,是几个意思?

既然都能够混入到宫廷内部,难道就不能混入100甲士之中?既然已经混入到宫殿内部了,那岂不是刺杀皇帝目标更明显?如果蜀汉内部政治需要用诸葛亮高压来弥补裂隙,那么就难以理解李严被罢官之后听闻诸葛亮去世后也郁郁寡欢,于同年去世了。

《诸葛亮传》说“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这是诸葛亮在朝廷领受的爵位和官职的直接介绍,并没有涉及财帛和特殊礼遇。

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其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如以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言,虽然句句肺腑,但其中却有很多“诚宜”、“不宜”之类的字词。此时,刘禅已经21岁了,是一个成年皇帝了,可是诸葛亮字里行间虽然赤胆忠心,却没有看到君臣之礼。

“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这八个字如果记录属实,则是如诸葛亮故事。

“(桓)温乃废帝而立简文帝,诏温依诸葛亮故事……”出自《晋书.桓温传》,背景是桓温刚把皇帝司马奕废为东海王,立司马昱为晋简文帝。东晋朝廷下诏,让桓温仿照诸葛亮的例子,并赐甲仗百人入殿,赏赐若干云云。

(桓温曾四次北伐建立功勋)

因此在这里,桓温可以带甲士百人入殿应是皇帝特许,因为时局危乱,让桓温依照诸葛亮故事,要其主导政事,共尊王室。桓温掌权后,诛杀了很多政敌。但是由于有王、谢等家族势力存在,桓温至死没有敢篡权。

再回到桓温领的圣旨,内容里还有赐钱很多,达五千万钱,还有数量相当的财帛。我们都知道蜀汉国小力贫,哪儿有那么多钱财?而且诸葛亮不治产业,他曾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

当时的蜀汉国内特别崇尚俭朴,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蜀汉国内的政治,以“克复中原”为号召,精神奖励远大于物质激励。翻遍《三国志.蜀书》,很少见到有赐钱巨万的。诸葛亮去世后,家无余财。可见,这5000万钱,并不是诸葛亮故事。

(诸葛亮不治余财)

因此,这句话断句,应该是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后面的“甲仗百人入殿,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不是用来解释“诸葛亮故事”的,而是单独列出封赏给桓温政治地位的。诸葛亮故事,则是开府治事,即“政由桓氏,祭则寡人”,要桓温不要学王莽、曹操篡权,而是帮着皇帝分忧。这与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说的“皇帝之尊在汝,考掠之威在我”有相同的意思。

曹操只是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就想着要做“周文王”了;桓温有了100甲士,立刻大权在握,诛杀了很多人。

诸葛亮想罢李严的官,还得联络了几十个朝中官员共同上奏,才将其罢免。可见,诸葛亮对于朝廷重大人事布局并不能做到随心所欲,这一百甲士显然没有给诸葛亮带来桓温那样的生杀大权。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一百甲士的故事不是诸葛亮的版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Copyright © 2022 奇宝库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