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中航重机(600765):锻造龙头价值重估 全面赋能新一轮成长

中航重机(600765):锻造龙头价值重估 全面赋能新一轮成长

事件:中航重机 2023Q1 净利润同比增长30.13%:4月26日晚间,公司公布一季报:2023Q1 实现营收23.4 亿(+13.34%);归母净利润2.7 亿(+30.13%)。

    点评:

    2023Q1 业绩高增30.13%,维持“买入”评级。市场可能担心未来行业放缓,导致竞争加剧,但我们认为,未来5 年将是军机放量、国产发动机列装、民用航空大发展的关键期,航空锻造千亿市场空间广阔,行业天花板言之尚早。我们判断,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的航空锻铸造龙头,景气上行焕发新机,价值重估,攻防兼备,有望迎来新一轮高成长。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16.2/22.68/30.64 亿,CAGR37.5%,对应PE 为23/16/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一季报业绩亮眼:1)2023Q1 业绩再创新高:营收23.4 亿(+13.34%),归母净利润2.7 亿(+30.13%),增速维持较高水平;剔除卓越锻造出表影响,2023Q1 营收同口径增幅20.67%,归母净利润不受影响。2)盈利能力与经营效率再创新高:毛利率31.74%(+3.19pct)、归母净利率11.56%(+1.49pct),均为2009 年以来Q1 单季最高水平;存货周转率0.47 再创新高,三项费率8.39%维持稳定。3)我们认为,随着高端产能的释放、产业链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大型锻造能力的补齐,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军民并进,模环双击,强者恒强,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高成长:1)我国航空锻造迎来黄金发展期,催生千亿市场:据我们详细测算,预计2022-2031年我国军用飞机机身、发动机锻造市场规模将达到1593、2091 亿;而以C919、ARJ21 为代表的民机机身、发动机锻造市场总需求将超过2500 亿。

    2)全面赋能:公司旗下安大、宏远、景航,分别是国内环锻、模锻、中小锻铸造领域龙头,2023 年1 月收购南山铝业锻造子公司,引入500MN 模锻压机,赋能大型锻造能力,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3)新产能释放:

    2018-2021 年公司经历了2 次定增,加码36.1 亿投入西安新区先进锻造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我们预计2023-2025 将是产能释放高峰期,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

    聚焦航空锻造核心主业,轻装上阵,转型腾飞:2019-2022 年公司营收由56.6亿增至105.7亿,净利润由2.8亿增至12亿,CAGR为20.87%/63.44%。

    我们认为,除了近年来行业景气上行外,公司成功蜕变的关键在于:1)聚焦航空锻造核心主业:2022 年锻造业务营收85.8 亿(+28%),收入占比从2017 年的65%升至80%,毛利占比从72%升至77%;2)瘦身健体,剥离低效资产:2016 年起剥离持续亏损的新能源业务,并对液压子公司引进混改;3)经营管理效率大幅提升:2020 年6 月推出第一期股权激励,全面调动管理层积极性,2016-2022 年三项费率由19.1%降至7.7%(-11.4pct)。

    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对标PCC 国际巨头,降本增效有望齐头并进:1)PCC 通过资本运作与并购,成为航空零部件行业的产业巨头:2000-2015年PCC 营收自16.7 亿美元增至100 亿美元,利润率自11.5%增至26%。

    2)PCC 由一家铸造厂起家,发展史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抓住GE 航空发动机结构铸件发展机遇,收购多家铸造厂;第二阶段开启横向扩张收购锻造巨头Wyman-Gordon;第三阶段推动纵向一体化,向上延伸至钛合金、镍基合金材料行业,向下延伸至飞机结构件领域。3)公司推动产业链一体化,降本增效有望齐头并进:向上游增资中航上大,打通原材料与返回料供应循环体系,未来使用返回料有望降本30%;向中游增资安吉精铸,推动精密铸造业务发展;向下游推进等温锻造、精密锻造产能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催化剂:高端产能陆续释放;精益挖潜提升效率。

    风险提示:新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经济下行的风险;收购南山铝业锻造业务不及预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