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刘凯等:数字人民币与数字支付协同助力经济发展央行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刘凯(羽毛球运动员)

刘凯等:数字人民币与数字支付协同助力经济发展央行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刘凯(羽毛球运动员)



刘 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郭明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 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文刊发于《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3期。

本文字数:261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市场环境,其中备受瞩目的数字货币便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而由中央银行所主导和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更是成为国际社会和主要经济体关注的焦点。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与全球蔓延以及稳定币的兴起则进一步加速了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已成为世界主要大国货币竞争的主要领域,因此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开展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探讨与研发工作。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的调查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动机,全球范围内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项目,半数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已进入到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试验阶段,还有少部分的中央银行已开始进行试点。其中,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银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银行的研发进程位于世界前列,美联储也于2022年初公布了关于数字美元的讨论与构想。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自党的“十八大”将“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对增加经济发展动能、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意义。数字人民币作为多项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其未来发行将会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数字支付体系,进而将为中国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底部支撑。只有科学全面地考察数字人民币发行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具体影响,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发挥数字人民币的支撑作用。

研究发现

刘凯、郭明旭和李育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3期的论文《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发展的宏观经济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相关特征事实,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创造过程和数字支付因素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进一步发展对宏观经济长期稳态与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对相关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纸币现金完全被数字支付工具所取代的情形下的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发现:

(1)随着传统纸币被替代程度的不断提升,长期稳态下的GDP 与居民福利水平也会不断上升。相较于基准情形,当传统纸币完全被数字支付手段(包括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取代时,中国长期稳态GDP 与居民福利水平分别会增长约 0.23%(相当于每年GDP 增加 2600 多亿元)与0.10%。这是由于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数字支付的发展提升了支付效率与安全性,降低了现金使用成本,因此会减少居民的现金需求从而增加储蓄,提升了货币乘数并压低了长期利率。

(2)未来数字人民币系统与数字支付新技术会在企业层面和商业银行层面得到普遍推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低信息不完全、改进信用体系和改善金融监管等渠道降低金融摩擦和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使得数字人民币发行以及数字支付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从而促进GDP与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

(3)当宏观经济面临外生冲击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协同数字支付的进一步发展会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逆周期调节作用,使得宏观经济在面对冲击时能够灵活调整,降低了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率。此外,若央行实施最优货币政策,那么在传统纸币完全被取代的情形下,最优货币政策可以进一步降低经济波动带来的居民福利损失约12.80%。

研究启示

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发行以及数字支付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其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数字人民币的优势、释放数字经济的发展动能。文章的研究启示如下:

(1)完善数字支付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数字支付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和居民福利的提升,也有利于降低宏观经济波动,但这一结论有赖于相关基础设施足够完善,进而使得数字支付工具能够实现对传统纸币现金的完全替代。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要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完善相关设计和基础设施,其中也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完善、加强隐私保护、提供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等措施,确保数字人民币相对传统纸币在支付效率、使用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打造一个更加快速高效、可靠稳健、开放竞争的数字支付体系。

(2)依托数字人民币,提升政策有效性与政策间协调性。伴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以及数字支付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应当提升对产出缺口的敏感程度,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更好实现其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职能。此外,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发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联动提供了便利性,相关部门应当以此为抓手,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加强与数字人民币和数字支付相关的社会科普与宣传工作,提升人们对新支付方式的接受程度。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是面向公众发行的通用型数字货币,因此人们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和使用程度决定了数字人民币的经济影响能否发挥到最大。尤其是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数字支付的需求空前高涨,中国人民银行可在此特殊背景下加速数字人民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与发行工作。

(4)积极在企业层面和商业银行层面推广数字人民币。在面向居民稳步推广零售型数字人民币的同时,相关部门需要研究未来如何在企业层面和商业银行层面普遍推广数字人民币和数字支付的相关技术,加快建立和发展相关数字产业,最终形成覆盖整个支付结算领域和金融系统的数字货币和支付网络系统。届时,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优势以及网络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将通过降低金融摩擦和改善金融监管等渠道使得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的发展对实际 GDP和居民福利的提升作用更大。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