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20年伙伴如今却“隔空喊话”对峙,汇丰亚洲业务何去何从?汇丰银行汇丰控股中国平安汇丰集团富通银行

20年伙伴如今却“隔空喊话”对峙,汇丰亚洲业务何去何从?汇丰银行汇丰控股中国平安汇丰集团富通银行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最近,平安与汇丰管理层之间对于汇丰是否分拆亚洲业务的矛盾逐渐走向台前。

据了解,汇丰将于5月5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股东将在会中投票支持两项股东决议(第17和18号):呼吁将股息提高到疫情前的水平,并承诺定期进行结构改革,包括潜在的业务分拆。

而汇丰董事会则在4月20号公开表示,建议股东投票反对第17和18项决议案。

作为汇丰的重要股东,平安支持转变汇丰亚太区业务结构的建议,希望拆分汇丰银行亚洲区独立上市。但这一表态直接遭到了汇丰董事会的公开拒绝,于是平安开始转向推动较为温和的“战略重组”计划,而非分拆计划。

但这一表态再度被汇丰董事会拒绝,重申分拆方案弊端。对此,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直言,汇丰的声明只是重复了过去对“分拆”方案的弊端及反对意见。而平安提出的是完全不同的战略重组方案。战略重组后汇丰仍然是亚洲汇丰的控股股东,汇丰仍是一家各地业务相互协同的全球银行,不会造成汇丰的环球价值损害、增加运营成本、及法律障碍等问题。迄今为止,汇丰从未就新战略重组方案与平安做正式的讨论。“我们认为,按国际基本的公司治理原则和理念,任何股东或者投资者的意见,理应得到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基本尊重。”

两方在公开媒体上的“互相喊话”也直接将当下汇丰与平安之间的分歧推向台前,那么为何平安要积极推进汇丰亚太业务重组,汇丰又为何坚持现有格局?今天我们来细谈。

第17、18项提案意味着什么?

要弄清楚平安和汇丰当下的分歧,我们必须先弄明白分歧的核心点,即17、18项提案。

先来看第17项提案,即拆分汇丰银行亚洲区独立上市。为何部分中小股东建议汇丰将亚洲业务分拆?其实,这与近年来汇丰亚洲及西方业务经营业绩的严重分化不无关系。公告中的议案说明显示,自2015至2020年,汇丰集团的亚洲业务贡献了汇丰除税前利润的100%以上;2021年,亚洲业务仍然贡献汇丰除税前利润接近70%。然而,尽管亚洲业务在疫情下仍保持较高利润,但汇丰集团的整体业绩却被欧美市场业务严重拖累,欧美市场甚至为亏损。

2021年2月,汇丰宣布向亚洲市场进行策略性转移,并从西方市场撤出。尽管如此,汇丰的亚洲业务实际仍在补贴西方业务,这不利于汇丰全球股东,亦违背提升汇丰价值,确保稳定及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而在今年4月,作为持股汇丰8.3%股份的平安首次公开提出要求汇丰将亚洲业务分拆。平安提出的理由包括:分拆将产生250亿至350亿美元的额外市场价值,释放80亿美元的资本需求;汇丰的组织结构或已不适应当前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等。

很明显,平安以及部分中小股东认为,汇丰能够通过剥离亚洲业务,将其独立打包上市,能够获得很好的市场表现,得到更佳的市场估值,符合股东利益。

但汇丰董事会对这些提案似乎并不感冒,汇丰董事长Mark Tucker在4月4日香港非正式股东会中公开表示反对分拆亚洲业务,并敦促投资者投票反对该议案。汇丰在近期声明中称,该行管理层与外部顾问一致认为,结构性改革将对价值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并不符合股东利益。“我们仍然认为,我们目前的战略是实现回报最快、最安全和最有价值的方式。”

显然,汇丰董事会与平安以及部分中小股东之间就这一提案有巨大分歧。

其次是提案第18项,即要求恢复2019年水平的分红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汇丰在香港投资界的地位尤为重要。当地人把汇丰的股票比喻成“孤儿寡母股”,这其实是一句褒赞,意思是独自拉扯孩子的寡母,就适合投资汇丰的股票,图个稳稳妥妥的获利,好帮着养儿养老。

2020年4月,一改往日大方稳定分红的汇丰银行突然宣布取消派息计划并停止回购股份,这一决定是基于英国央行审慎监管局的要求而做出。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欧洲央行呼吁银行在2020年10月1日前不应派发去年及今年的股息。英国央行的监管机构--英国审慎监管局同时发表声明,对银行取消股息的决定表示欢迎。尽管汇丰银行的大量业务都在香港地区,但由于其注册地在英国,故也停止了分红,矛盾由此展开

此后,暂停了2019-2020年的几次派息的汇丰银行恢复派息,但2021年-2022年的分红水平远不及疫情之前。以2021年为例,虽然汇丰恢复了分红,但全年分红从4次缩减为2次,全年累计派息0.25美元,与过去相比缩水了50%。

投资者利益受损,亚洲业务持续补贴西方业务,也难怪投资者提出这两项关键议案,汇丰5月5号的股东大会前,乌云密布。

交集二十年,关系僵化在即?

平安与汇丰之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汇丰耗资6亿美元认购了平安10%股份,成为平安最大的单一股东,这是当时国内金融业最大的一笔外资入股。2012年12月,出于自身战略调整需要,汇丰将其所持平安股份全部转出,出售后的汇丰净赚约26亿美元。汇丰表示:“平安是汇丰近10年来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而自2004年港股上市以来,中国平安开启了新一轮高速增长,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近30%,每股股息增长10倍。到2020年平安市值达到1.7万亿人民币,营业收入达1.72万亿元,净利润1430亿。

从2017年开始,平安开始主动买入汇丰股票。2017年,平安资管向港交所申报,平安资管通过港股通渠道累计买入约10.18亿股汇丰控股股份,持股比例达到5.01%,成为汇丰重要投资者之一。

2018年11月6日,据港交所披露,在经一年的连续增持后,中国平安对汇丰控股的持股达到约14.19亿股,持股比例从5.01%增加至7.01%,持股超越贝莱德资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20年9月23日,平安资管又一次出手增持汇丰控股。经过此次增持,中国平安持有汇丰控股的股份数量上升到165547.95万股,持股比例增加至8%,再度反超贝莱德的7.14%,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

来到2023年3月,过去两年平安再未对汇丰控股进行过增持动作。查阅汇丰控股数据,发现贝莱德资管当下持股约12.07亿股,持股比例8.35%,已夺回汇丰第一大股东位置。汇丰控股股东结构较松散,持股不到10%的第一大股东更多的可能也只是象征意义。

实际上,尽管早在2017年就成为了汇丰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但平安一直获得汇丰的董事会席位。针对这一问题,在2019年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时任中国平安联席CEO李源祥表示,平安与汇丰长期合作,相互了解的历史很长,超过二十几年。汇丰原来是平安的股东,在平安起步阶段,汇丰在风险管理、运营管理方面给了平安帮助和支持。现在,平安是汇丰的大股东,我们之前解释过,平安投资汇丰是纯粹的财务投资。

李源祥说,平安投资汇丰,一是因为汇丰长期经营稳健,是全球化的领先银行。二是分红可观,平安要匹配保险的负债,汇丰的分红政策比较稳定,对市场是有承诺的,是适合的投资标的。同时,根据过去的历史,平安对汇丰董事会主席、管理层比较熟悉,充分信任。

但从当下平安与汇丰的“隔空喊话”来看,这份信任正在被慢慢打破。


汇丰业绩复苏明显,但持续性存疑

细看汇丰近几年来的业绩表现,复苏是关键词。在经历2020年业绩黑天鹅后,汇丰在2021年迅速回暖,当年税后净利润达到146.93亿美元,相较2020年增幅达到140.9%,2022年业绩相较2021年持续上升,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3.6%。但正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尽管汇丰的业绩回来了,分红却没有回到之前的水平。


此外,平安也在声明中指出了对汇丰业绩的隐忧:

第一,汇丰绝对业绩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加息周期,然而加息已逐步见顶;第二,尽管绝对业绩有所改善,汇丰控股和汇丰亚洲业绩仍大幅落后同业;第三,汇丰管理层设定的RoTE(有形股本回报率)及成本目标不够充分,低于同业目标;第四,汇丰管理层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业务模式面临的挑战,包括本地化能力偏弱、成本基数过高、资本效率低下、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第五,汇丰将汇丰亚洲的分红与所需资本,用以支持回报相对较低的非亚洲业务。

很明显,平安不认为汇丰的业绩改善能够持续,且不认同汇丰用亚洲业务输血非亚洲业务的做法。尽管汇丰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至2023年间,汇丰与平安双方就汇丰亚太区业务的结构方案进行了接近20次广泛和高规格的会议,参与的人士包括集团主席、行政总裁及高级管理层。

但显然,会议并没有商讨出双方都认可的结果。


海外投资不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需更审慎

实际上,平安此前就有海外投资不顺的案例。最典型的就是富通事件。2007年11月27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大半年,平安集团以每股19.05欧元收购了当时欧洲的大型金融机构比利时富通银行9501万股,之后又不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最终持有1.21亿股,占股约4.99%,成为富通的单一最大股东,合计投资成本达到了238.74亿元人民币。

随后20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当年10月,富通银行破产,比利时政府宣布将富通银行收归国有,并随后将其75%的银行业务股权低价卖给了欧洲另外一家老牌大型金融机构法国巴黎银行,并且承诺对欧盟境内的投资者给予了亏损的经济补偿,但是却选择性地跳过了中国的投资者,也就是没有任何补偿给到破产前的第一大股东中国平安。

为此,中国平安多次协商沟通无果,不得不在2012年9月,以受到不公正待遇提起国际诉讼,要求比利时政府因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对富通银行资产处置不当造成其产生的损失做出赔偿。

然而,2015年4月,平安的仲裁请求被无理驳回,平安集团最终240亿投资资金打了水漂。

这一次,身为汇丰大股东,平安的建议也直接遭到了汇丰董事会的拒绝。尽管平安在此前也一直重申对汇丰仅是财务性投资,但汇丰董事会如此坚决的在公开渠道否定平安提案,即管理层直接否定大股东,实属罕见。

这也说明了我国企业目前对外投资过程中,依旧会受到许多的不公正待遇,而这背后既有自身投资前期尽调不充分的原因,也有地缘政治的因素存在。同时,随着近两年外部因素愈发不稳定,对外投资方面,我们的企业还需要更加的审慎。

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汇丰在下个月5号的股东大会,拆分或重组提案能否通过,下月初揭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