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专坑外资60年:强势的国际巨头,为何被印度熬成药渣?美国浦项英国沃达丰印度政府

专坑外资60年:强势的国际巨头,为何被印度熬成药渣?美国浦项英国沃达丰印度政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23年,随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22年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与此同时,联合国也做出预计,在2023年的4月下旬,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时之间,印度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更在世界激起了千重浪。



人口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充足的人口红利再加上适宜的政策,国家就本该有着良好的发展。

而且印度总理莫迪在2014年还效仿中国,提出了“印度制造”战略,似乎印度成为下个中国将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印度真的会把握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吗?

暂且不论印度国内其他的各种矛盾,单单是“招商引资”,印度就让各大国际巨头苦不堪言,更是给予了“外企坟场”的称号。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浦项在印的艰难建厂之路

在21世纪初,韩国钢铁制造厂商浦项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便打算转移生产力,计划在印度、中国、越南等能提供低廉劳动力的国家投资建厂。

经几轮角逐,浦项最终选择了印度,他们给出的说法是:

印度引进外资的热情极高,还给予了我们不容拒绝的政策倾斜。

其实,印度有这样的态度不足为奇。

毕竟韩国浦项制铁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更被美国Morgan Stanley投资银行评价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钢铁制造商”。

一旦这样的企业来到国内投资建厂,无疑会极大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巨大的财政税收。

但殊不知,浦项的这一决定将会让其在未来付出惨痛的代价。



2005年,浦项经过实地考察,终于选择了在印度奥里萨邦政府投资建厂。

双方经过协商,浦项计划投资120亿美元,建设一座年产量超过1200万吨的大型钢铁生产厂。

双方起初的合作非常顺利,但很快接踵而来的困难,就让浦项焦头烂额。

投资建厂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征地。

根据协议中的内容,此项目中所需要的土地就超过4000英亩,其中3500多英亩的土地归政府所有,另外的400多英亩土地,则归当地百姓所有。

政府提供的土地尚且容易解决,但从老百姓的手中购买土地成为了一件麻烦的事情。



众所周知,印度一直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款,许多当地百姓直接成为了钉子户,除此之外,奥里萨邦政府也跳出来给浦项添堵。

因为是钢铁生产厂,在生产钢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排放出一些有害气体。

奥里萨邦政府提供的3500多英亩的土地,有超过3000英亩是林区,他们告诉浦项,在建厂之外还要额外投资约152亿卢比用于环境治理。

民间麻烦,官方更麻烦。

浦项被迫一边解决钉子户,一边和官方申请环保许可证,不料,这一拖就是几年的时间。



印度是联邦共和制,而且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交接文件审批方式完全不一样,甚至一些联邦的法律还会与中央政府的宪法产生冲突。

与浦项合作的奥里萨邦政府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2009年,浦项终于搞定了环保问题与钉子户的问题,工厂终于能开工建设,似乎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可是意外又出现了。

印度的一个名为NGO的组织突然出现,以违反印度保护居民与山林的林权法阻止了该项目,就连刚刚办下来的环保许可证都给撤销了。

为了不让前期的投资竹篮打水,浦项与该组织的交涉又是一年之久。



2005年签署的合同,2010年还未动工,此前许多已经批准的文件已经过期,浦项被迫又要重新与奥里萨邦政府打交道。

在与印度政府打交道的这几年中,浦项逐渐摸清了门路。

这次与印度钢铁管理局进行合作,一切与政府打交道和钉子户的问题,统通交由他们解决。

2011年,浦项终于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但就在开工前夕,一个当地名为“联合行动委员会”的组织又阻止了浦项。

这个组织本是支持浦项的,可不知为何突然反水。

他们提出了多达29项的要求,还声称:不解决所有的问题,工厂就无法建设!

在印度国内遇到的各种困难,终于耗尽了浦项的耐心,建造钢铁生产厂的计划只能被迫取消。

除此之外,奥里萨邦政府还要追究浦项的违约责任。

最终,浦项前期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白白付之东流,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2.外企在印度均多灾多难

浦项的遭遇只是印度国内的一个缩影,许多国际巨头均在印度吃到了苦头,还包括了不少中国企业。

其中最有名的还要当属与英国沃达丰的司法较量。

2007年,英国沃达丰与李嘉诚在开曼岛达成协议,英国沃达丰出资110亿美元收购李嘉诚在印度的电信业务(Hutchison Essar)。

开曼岛作为家喻户晓的“避税胜地”,这里仅有寥寥几项的税收。

所以双方在此完成交易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这一举动同时还跳过了印度税务总局的监管。

但是,此举直接惹恼了印度,试想一笔达110亿美元的交易,会产生一笔多么惊人的税收?

印度政府以这桩交易涉及印度资产为由,直接向英国沃达丰开出了一笔天价罚单,折合美元达26亿之巨。



在英国沃达丰公司看来,在开曼岛完成交易本就合情合理,是你印度的法律出现漏洞,与我何干?

双方基此大打出手,英国沃达丰直接把印度政府起诉至印度最高法院。

印度见无法奈何对方,直接放出“王炸”——直接修改《企业所得税法案》。

新的法案规定:凡是在1962年之后,任何与印度资产有关的交易,都要向印度政府缴税。

这下英国沃达丰公司顿时傻了眼,还有这种操作?

但英国沃达丰作为国际巨头,显然不会束手就擒,双方甚至展开了国际仲裁,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大动干戈。

印度的各种骚操作显然不合国际法,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最终裁定:

停止印度政府向英国沃达丰索要税款的行为,还要向对方赔付在追收税款期间所产生的所有法律费用。

这个结果印度显然无法接受,最后以英国沃达丰离开印度市场而不了了之。



不仅是宗主国英国,甚至是美国企业在印度的日子也不好过。

2001年,3位在美国西雅图居住的印度商人,意外得知麦当劳在炸薯条的时候悄悄使用了牛油,立即展开了对麦当劳的控诉。

要知道,牛在印度教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是主神湿婆的坐骑,更是神在人间的化身。

当这一消息传到印度国内,一大批印度教徒开始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立刻关闭在印度的麦当劳餐厅。

麦当劳被迫在印度夹起尾巴做人,只卖鸡、羊等肉类食品。

甚至还根据印度宗教的特点,对那些专吃素的人群,开发出了全素食品。

据相关数据,麦当劳在印度的门店才不过300多家,在中国则有超过4000家门店,可见其如履薄冰。



除了老牌的国际巨头,中国企业也在印度吃尽了苦头。

为了开拓市场,继华为之后,中国小米等一众厂商纷纷进军印度,给印度带来了海量的商品、大量的劳动岗位以及可观的税收

本应是合作共赢的局面,可结果呢?印度又再次挥起了“屠刀”。

2022年1月,向小米追缴5.58亿人民币的税费,甚至还冻结了小米在印度的资产;

不久后,vivo以涉嫌洗钱的名义遭到印度的调查,虽然最后摆脱了嫌疑,但仍要向印度政府交付1.19亿美元的担保金;



无独有偶,oppo也在同一时间遭到印度税务局的调查,指控其逃税金额达37.18亿人民币。

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其他的跨国巨头,他们都在印度“伤亡惨重”。

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共有超过2700多家跨国企业逃离了印度,纷纷关闭或注销了在印度的分公司或工厂,妥妥的“外企坟场”。

那么,外企为何在印度经商如此艰难?



3.外企为何在印度难以生存?

印度国内的情况实在太过复杂。

印度起初只是一个地理概念,直到沦为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才慢慢有了国家的概念。

虽然印度后来成功建国,但却是以温和的方式,甚至印度还继承了英国所留下来的种种社会矛盾。

实际上,英国昔日维持印度的统治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英属印度,另一部分则是以代言人的方式,扶持当地的豪强。

在印度建国后,这些豪强慢慢地发展成了如今遍布印度各个联邦形形色色的权贵以及地主,他们掌握着国家大部分的资源,以及国家的权力。



可以这样说,印度的独立是不完全的独立,并不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的方式赶走了殖民者。

甚至英国在离开时,还给印度留下了一个严重分化的体系,印度只能继承这个体系,不然会有极大的概率爆发内战。

印度有28个联邦,目前尚有6个依旧在闹独立。

印度以温和的方式取得了独立,掌权的政府自然也是温和派,而这样温和的政府,在推行新政策时,采用的策略也温和到了极点。

综上所述,印度始终缺乏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

所以,印度中央政府所推行的新政,与这些衣食无忧的权贵何干呢?

以印度总统莫迪在2014年效仿中国,提出了“印度制造”战略为例,他最后能得到多少地方联邦强而有力的支持呢?



其次,印度国内腐败盛行。

由于英国所遗留下的官僚体系,再加之印度革命不彻底,权贵阶级与地主依旧掌握了很大的权力。

他们当然不希望失去手中的权力,自然会极力阻挠国家的改革。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印度政府的腐败率接近40%,占据亚洲第一,这还只是印度公布出来的数据。

在印度有一档节目叫做《真相访谈》,由著名影星阿米尔汗主持。

他曾揭露了一家医院的腐败行为:有位医生开了一间独立的化验室,在服务病人时,他通常会吃40%的回扣。

如此腐败的行为,在政府内部更甚。



在2021年初,法国政府公布了一项讯息:法国军工巨头达索公司,曾莫名向一位印度人支付了110万欧元的贿赂。

事后经过调查,原来达索公司给他支付贿赂,为的就是在印度的航展上占据一个好位置,推销自己的阵风战斗机。

军购与医疗行业尚且如此,更何谈其他行业。

一旦有跨国公司要来印度建厂,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行贿,不然后果可想而知。

浦项昔日与印度政府几乎毫无进展的交涉,无疑就是最好的案例。



最后还有疫情的影响。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世界经济遭受巨大的打击,印度国内经济曾快速下降,从2020年至2021年曾一度衰退达7.3%。

面对快速提升的公共债务,印度各地的地方联邦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如何快速搞钱就成为其首要目标。

而那些资金雄厚的国际巨头,在悄无声息间就成为了印度政府的“提款机”。

除此之外,印度国内还有着各种奇怪规定,这些规定并没有很好地保护那些国际巨头,只为本国的利益服务。

即便,跨国巨头不主动触碰这些规则,但印度就是不会放过去,总会从各种角度来“找茬”。



总的来说,印度国内巨大的人口红利对那些国际巨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做生意还是讲究你情我愿,一拍即合。

印度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国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得到解决。

想要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机遇,那么自身就要率先做出改变,展现出诚意,否则终究是自讨苦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