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因农而生厚植于农 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压力与困境同在农信社农商行农商银行

因农而生厚植于农 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压力与困境同在农信社农商行农商银行



综述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更是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健全服务体系,与“三农”发展共生共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农村金融面临的各种压力与困境,同样值得关注。

规模实力跨上新台阶

多年来,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服务“三农”中逐渐壮大。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共有农商银行1600家、农信社572家、农村合作银行23家,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近半。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农信系统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把握农村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规模逐渐壮大,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农信系统实现净利润2130亿元,同比增长9.06%;不良贷款率3.63%,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达到3年来最低水平;拨备覆盖率129.48%,同比上升7.29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高,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上述报告还显示,截至2021年末,在全国35个省(市)农信系统中,总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有18个,当地贷款市场份额排名位列第一的有19个。其中,浙江和江苏2个省级农合机构涉农贷款总量均破万亿元,两地占全国农合机构涉农贷款总量20%以上。

“作为扎根本土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承德农信社始终以支农支小为己任,聚焦主责主业,纵深推进普惠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河北省农信联社承德审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侯刚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截至2022年末,承德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607.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6.54%,涉农贷款市场占有率37.91%,当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237.85亿元。

贵州三穗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永泽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2022年末,三穗县6家金融机构中,农商行存款市场份额占比49.63%,贷款市场份额50.89%,存贷市场份额占比均居县内首位。“多年来,农信社深耕三穗‘三农’金融服务,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是金融支农主力军。”吴永泽说。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全国农信社系统各地行社,在服务“三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规模实力跨上新台阶,而且可以说是创新产品最多、支持力度最大、提供服务最好的农村金融机构。

新形势下压力与困境同在

作为“三农”的重要服务者,农信社与农业、农村、农民血脉相连。近年来农信社之所以能够取得众多成就,在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金融学系主任周孟亮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地缘、人缘优势。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信系统是地方本土金融机构,在县域和农村地区有地缘、人缘等优势,也可说是农商银行具有服务农村的文化底蕴,尤其是“背包精神”,去到地头田间为农民提供服务,能够更好地深入到基层。

“此外,农商银行是县域法人机构,决策链条相对较短,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容易获得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周孟亮表示,比如很多地方社保卡,很大一部分都是农商行在做,这说明农商行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尽管农信社近年来取得显著成就,但仍有一些短板制约其发展,大型银行业务下沉,竞争形势加剧;息差不断收窄,利润空间压缩……在周孟亮看来,作为地方本土金融机构,农信社经营范围受限,整体发展受当地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缺乏市场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农信系统队伍非常庞大,人员非常多,但是缺乏真正的高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在数字经济的时代,金融科技方面也是农商行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制约了农商行的创新能力。

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和内外部环境变化也给农商银行业务开展带来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为应对潜在风险而提高的信用减值损失以及部分机构进行中的存量风险化解工作也会影响盈利能力。

服务“三农”成果显著

尽管农信社目前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但是多年来农信社在服务“三农”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说是因农而生,这些年一直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定位,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贡献了较大力量。”周孟亮认为。

在周孟亮看来,近年来全国农信社系统取得成果显著,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服务“三农”是农信社的社会责任,不管是银行还是信贷员压力都比较大,这些年农信社通过优化治理水平,不断优化内部考核指标,单列涉农贷款信贷计划,对乡村振兴支持贷款单独进行考核等,都更好地引导着资金进入“三农”和乡村振兴领域。

二是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从支持“三农”到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信社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同时,农信社服务的主体也在不断扩展。支小支微一直是农商银行的重点工作,积累了大量农村客户,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近年来在国家的推动下,农商行在支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是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一直以来,在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方面,农信系统一直发挥着独有的优势。农商银行立足于县域范围,对地方特色产业及相关企业的经营状态非常熟悉,支持着各个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四是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农信社在产品创新上不断突破传统信贷模式的限制,推出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与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为农户发放小额创业贷款,这都是产品创新。

五是逐渐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级体系,利用信用评级的结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普通农户进行授信,同时在贷款流程上不断进行优化和设计,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客户的金融服务成本。

六是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在农村设立了很多普惠金融的服务站,这些站点基本上遍布每一个行政村,覆盖率几近100%。比如浙江的丰收驿站、湖南的福祥驿站,这些站点优化了农村支付环境,提高了适老服务水平,同时还融入了很多社会服务,打通了服务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农信社将继续发挥服务优势,地缘、人缘优势,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继续坚守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以金融“活水”润泽“三农”大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