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金融风险地图曝光:深度透视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央行imf

金融风险地图曝光:深度透视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央行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明确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3月爆发的欧美银行危机,究竟是一次孤立的事件,还是一场更大的系统危机的前兆?报告强烈暗示,全球金融体系越来越不稳定,金融风险正在迅速上升,在反通胀和保银行之间,西方央行迟早将被迫做出艰难的选择。报告敦促政策制定者应该未雨绸缪,既要全力防范传统银行面临的挑战,也必须紧急制定拯救影子银行的机制,还需要考虑全球金融体系大分裂带来的潜在风险。

报告认为,3月银行危机仅仅暴露出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冰山一角,在多年货币宽松和超低利率之后,西方央行的暴力加息和急速缩表,导致传统银行的流动性、久期和信用风险的防线大面积崩溃,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倒闭,瑞士信贷的覆亡,加剧了存款大转移,恶化了中小银行的处境,使金融条件更加紧缩,并引发融资成本的上涨,经济衰退的概率大增,而金融资产的大量违约在所难免,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加倍承压。

更为严重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银行遭遇空前监管的压力之下,其融资业务大规模转向表外,进入了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它们包括:做市商、对冲基金、共同基金、货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基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结构化融资工具,以及传统银行的影子业务。经过十几年的疯狂扩张,影子银行目前已占全球金融资产的半壁江山,坐拥239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而支撑这些资产的则是大面积高倍杠杆的短期融资。

IMF报告对影子银行忧心忡忡,极不透明的数据、极高的杠杆率、极差的流动性和极强的传染性,使影子银行成为金融稳定的心腹大患。报告中通过四大案例,揭示出影子银行使用杠杆的方式:如回购融资、保证金交易、衍生品(如期货和各类掉期)、结构化工具等等。对冲基金普遍使用8-14倍的杠杆,而特殊投资策略则远超20倍,就连传统保守的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为了博取风险收益,也普遍使用各种“投资策略”大幅增加杠杆率。

面对影子银行这个巨大的“活火山”,考虑到影子银行的总规模和对传统银行的传染性,报告强烈呼吁央行必须紧急建立流动性救助机制,在必要时直接出手拯救影子银行,否则,影子银行危机必然拖垮传统银行。

其实我们一贯认为,金融体系存在着某种守恒定律,姑且称之为“金融系统风险守恒定律”:在资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杠杆风险只会发生转移而无法消失,即资产价格不变,系统总风险守恒,金融监管无法消灭风险。换句话说,长期通胀必然迫使利率升高(央行可控制短期利率,但无法永远压制长期利率),利率上涨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资产下跌必然导致金融体系解杠杆,高杠杆风险必然转化为实际损失,实际损失必然由影子银行承受,如果损失集中爆发于关键性的影子机构(如做市商瑞信),则必然引发系统性风险,最终央行必然印钞拯救影子银行,那么反通胀就必然失败。然后回到初始循环高通胀迫使长期利率上升 ……

雪上加霜的是,地缘冲突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大分裂,去美元化和货币多极化,还有供应链重组、大国竞争等因素,从长期性和结构性两个方面强化了长期通胀的趋势,使西方央行在金融稳定方面的挑战更加严峻。

形象地说,西方央行是在月黑风高之夜,迎着暴雨在悬崖边飙车,后面有通胀的泥石流在追赶,所以不敢减速,而前面的道路则被影子银行的迷雾所笼罩,所以也不敢加速,现在连仪表盘都失效了,就怕前面突然出现一个急转弯 ……

IMF画出了一张全球金融风险地图,但并没有标明道路。

本周六(4月22日)晚9点,鸿学院直播课将与大家深度透视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让我们打开风险雷达,规避悬崖弯道,启动北斗导航,通达安全彼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