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开屏观察|对话年轻的“负翁”们花呗存款包包信用卡

开屏观察|对话年轻的“负翁”们花呗存款包包信用卡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想买个新手机,但手头没钱,借花呗买了再说。”“别人都有奢侈品,信用卡刷爆我也要买一个。”如今许多年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在生活中频繁使用花呗、白条等信贷产品超前消费。超前消费,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债务问题,花钱时有多开心,还款时就有多焦虑。你会因超前消费而导致财务危机吗?陷入后又该如何走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进行了走访。

— 声音 —

每月靠信用卡和花呗度日

这是小静(化名)在工作两年后的感受,她说:“之前在学校,爸妈每个月给2000元生活费,吃住都在学校,很少有花大钱的时候。参加工作后,发现钱真的不够用了。得买好点的化妆品、衣服、鞋包,每天和同事点奶茶点心,一天光吃就花近100元了,再加上房租水电也是一大笔钱。”对于具体超支数额,小静没有透露,不过她说自己每个月都只能按照信用卡和花呗的最低还款数额还钱。“工资到账几分钟,就消失一截。”小静无奈地摇摇头。

小静说,她身边很多人都在用信用卡,她现在的信用卡就是在同事的建议下开通的,大部分同事也都是每月一边还钱一边接着刷卡。“我有一个朋友为了及时还上信用卡,把所有的花呗额度都刷空了。我至少还维持着平衡。如今已经超前消费很多了,得一直拿以后挣的钱来填窟窿。”

每年花近两万元买球鞋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会计,每个月的工资一到账,他就开始规划新的一个月的花销计划。

“我本身也没有多少钱,所以只能尽量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去消费。一般不存在什么大额开销,不过我喜欢打球,对球鞋比较注重,每个月会抽出一部分钱攒起来买鞋。”小李称自己一年花在球鞋上的钱大概有小2万元,为了抢到心仪的球鞋,偶尔也会借花呗的钱,但是都会尽快还清。“我个人觉得超前消费没有问题,但要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去消费。如果过度超前消费了,这辈子都被关在还债这个牢房里,就得不偿失了。”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小琳今年还在读大三,在她的消费观念就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小琳告诉记者,在她大一的时候,耐克的椰子鞋还很火,自己也想买,但平时大手大脚惯了,没有那么多钱,也不敢跟父母提。“我就和同学借了300元,还在花呗、借呗借了近3千元。我记得很清楚,还款的时间定在每个月月末,因为那几天爸妈会打生活费给我,留下平时花销的钱,一点一点还,将近一年才还清。”小琳说自己后来还借钱买了Off White的包,还有一些潮牌衣服,“年初的时候被父母看到了,还跟他们说是300元买的,结果被妈妈识破,臭骂一顿。不过好消息是,他们帮我把钱还清了。”

“还能承受,生活品质最重要”

“现在工作稳定,有一套房子,月供7000元。我跟老公都有工作,家庭月收入有两万多元。”李女士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买衣服、鞋子和包包。“衣服一般买打折的,鞋子好看就行,包包除了LV、Gucci和爱马仕这些大牌外,也会买一些小众品牌,每个月消费也就1万多元。”李女士还表示,自己丈夫喜欢收藏手表,不过购买的频率不高,每个月大概花4000多元慢慢还他的信用卡。

“我是贯彻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现在手上没有存款,每个月还得还点债,不过我们不打算要小孩,也觉得还能承受得起。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信用卡、花呗这些也还有额度能应急。”李女士说。

— 观点 —

超前消费背后的心理因素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勇表示,超前消费背后的一大心理机制是“配套效应”,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需不断配置与其适应的物品以最终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比如你购买了一个昂贵的包,就会想要再购买与之价位匹配的衣服、鞋等。超前消费背后所有的理论、因素都可以归于一点,人内心的贪欲。对物质享受无节制无休止的追求,加上攀比欲、虚荣心作祟,部分年轻人还不成熟的消费观念和金钱意识,都是导致他们超前消费的情况愈演愈烈的原因。

想要避免超前消费带来负面问题,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经济状况。民生银行小微企业客户经理宁佳平表示,合理规划个人收支,确保支出不超过收入,避免过度消费;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定期存款、购买保险等理财手段都是稳健的选择;设立紧急备用金,应对突发状况,减轻因临时负担而产生的经济压力。

宁佳认为,现在年轻人大多拥有信用卡,合理使用信用卡,按时还款,避免过度透支就很重要,如果信用受损,要及时寻求专业信用修复服务,重建信用记录。现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借贷平台很多,很多年轻人在不了解利率的情况下盲目借贷,导致长期下来,需要还的钱比借到的还多,所以如有贷款需求,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要了解利率及还款期限,确保负债在可承受范围内。超前消费在现在是常见的,只要认清自己的经济状况,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理顺自己的花销计划,在负担范围内适度超前消费,也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实习记者 邓莎莎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朱丽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陈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