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政府出钱!上海正分批改造“老破小”:合用厨卫变独用、加装电梯、还有基础装修...居民感慨:多好的机会厕所上海市旧房改造

政府出钱!上海正分批改造“老破小”:合用厨卫变独用、加装电梯、还有基础装修...居民感慨:多好的机会厕所上海市旧房改造

黄浦区保屯路211弄,一幢四层小楼,住在4楼的彭阿姨迎来了旧住房成套改造的二轮签约生效。今天,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在旧改基地举行了生效仪式。

彭阿姨居住的老房是建于70多年前的“小梁薄板房”,典型的“老破小”。黄浦区对这里采取了“抽户+原拆原建”的改造方式。彭阿姨家原来与两户人家合用厕所、与五户人家合用厨房,改造后将拥有独用厨卫,实现独门独户。她家原有住房面积只增不减,四层小楼还将加装电梯,提供室内基础装修。整个改造,彭阿姨不用自掏腰包。保屯路211弄有四幢小楼被列入了改造,涉及351户居民。

上海有很多建设较早的“老破小”,政府正在分批推动这些老房的改造,像彭阿姨居住的“小梁薄板房”,因存在安全隐患,成为首批改造的房屋。“抽户+原拆原建”是上海推动“老破小”改造的一个方案:如何推进这样的改造?如何进行房屋分配?黄浦区保屯路211弄的改造给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告别“守着厕所拎马桶”的日子

“小梁薄板房”,顾名思义就是梁很小、楼板很薄,用料省、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当年,上海为了解决住房难,建造了一批“小梁薄板房”;历经多年,此类房屋呈现出破败。彭阿姨居住的保屯路211弄,在众多商品房环抱中显得尤其简陋,楼梯、厨房、卫生间等公共空间折旧最为严重。

“小梁薄板房”的居住空间也很逼仄。保屯路211弄,每层六户到十户,大部分是一居室,15平方米左右;部分人家是两居室,一南一北两间房,但不成套,两房之间是公共过道。没有独用的厨房、卫生间,三到十户人家合同一套厨房、卫生间。


彭阿姨的蜗居

78岁的彭阿姨住在一幢楼的四楼,小屋有15平方米。厕所是窄窄的一间,三户人家合用。早上是使用厕所最紧张的时候,大家都抢着用。彭阿姨说,其他邻居都要上班的,自己退休在家,早上就让着邻居先上,她就使用床底下备着的痰盂罐。“守着厕所还要拎马桶!”洗澡也是问题。厕所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套淋浴器,是一户邻居的洗浴设施。因为厕所空间太小,三个淋浴器挂不下,只能容下一个。所以,彭阿姨至今在家洗不上热水澡。


守着厕所还要拎马桶


六户合用的厨房

厨房是整层楼六户合用,到处都油腻腻的,大家一起烧饭时,整层楼都是油烟。

住在这样“紧密”关系的房屋里,居民缴水费也是难事。因为水表没有分户到位,一个总表加上六个小表,但合用的厕所没有水表。总表显示的是六户人家六个小水表的总和,加上厕所的用水量。这就需要人工来分配与计算水费。彭阿姨是在这层楼住得最久,她负责计收取每户的水费。“要先抄六个小表的计数,再根据每户人头数平摊厕所用水量,计算总数要与总水表数合得上,否则要自己贴钱了。”40多年来,她抄了满满两个笔记本的水费。


彭阿姨为邻居计算水费的本子记得满满的

彭阿姨早就盼着住新房了。她听说这里要改造,第一个跑去签约。“不要自己出一分钱,住上有厕所、有厨房的新房,这是多好的改善机会啊!”

改造后增加独用厨卫和阳台

保屯路211弄是黄浦区落实上海“两旧一村”实施意见后的首个旧住房(小梁薄板结构)成套改造项目,涉及351户居民,四幢小楼采取“抽户+原拆原建”的方式,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改造方案是什么样?房屋如何分配?”这是居民同意改造的前提。

在居民签约前,设计师与街道居委干部组成工作小组,一户户人家上门了解需求。根据居民需求,拿出方案,得到居民认可后,才进行同意签约。

记者了解到,在原始建筑轮廓线、建筑间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为出发点,黄浦区推出了南向、北向以及南北通的三大类户型。

每户居住面积在不小于原始居住面积的前提下,最大改善是增加了独用的厨卫和阳台。一室户增加约3.5平方米厨卫、约1.6平方米阳台,二室户因为本身居住面积大了,厨卫与厨房面积增加得更多。改造后,所有房屋实现独门独户。由于房屋原来没有电梯,在居民的要求下,加装电梯方案也被列入改造中。



拥挤、老旧的楼道

因为要给每户居民增加一定面积,房屋内部结构会有些改动以释放一定空间。部分居民房屋在确保住房面积、朝向、楼层不变或变得更好的情况下,位置上也将有所调整,如有居民可能从一幢楼调整到另一幢楼,也有可能从底楼调整到二三楼。“总之是越调整越好,不会比原来的位置差。”保屯路211弄所在的半淞园路街道市民新村居委干部说。

居民的诉求多种多样,有时候在外人看来是更优的调整,居民却不认可。

居委干部给记者讲了一个案例:一户住在底楼的居民,将他的房屋朝向不变地调整到了另一幢楼的三楼。一般认为,四层房屋的三楼,那是很好的楼层了,又有电梯方便上下楼。居委干部以为这户居民会认可;但没想到,居民不愿意,他还要住在原来那幢楼的一楼。设计师与街道居委干部尊重他的意愿,让他留在原处,想办法与其他居民协商调整。

要“抽走”部分居民,方案怎么做

保屯路211弄旧房改造,还采取了“抽户”的方式,即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抽走”部分居民,释放一定空间,给予留下的居民居住环境更大的改善。

“抽户”历来是旧房改造的难点。一方面,政策要设计好,确保“抽”走的居民与留下的居民获得的利益要差不多。另一方面,“抽户”意味着政府支付的改造成本增加,对“抽”走的居民,要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偿。

负责此次改造的黄浦区属国企——南房集团物业公司在街道、居委干部的配合下,进行了大量的走访与调研。

什么样的居民愿意被抽户?“一种是迫切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保屯路211弄旧房改造需要几年时间,改造期间,居民要自己找房屋暂住。有部分居民因为种种原因,如老年人年事已高,不想等了,愿意抽户。他们拿到现金,自行购买房屋,可以提前享受住房改善。另一种是有家庭矛盾的居民,改造后的房屋难以在家庭内部分配,愿意进行‘抽户’,拿到现金可以进行家庭分配,化解矛盾。”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是否“抽户”,完全尊重居民的意愿。


保屯路211弄项目建筑外观

南房集团物业公司制定了合理公平的抽户方案,前期已收购了18户居民的房屋,释放了300多平方米,基本满足此次改造需要的空间。为了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黄浦区又增加了部分资金,向居民敞开“抽户”大门。“有其他居民愿意被‘抽户’,我们还是欢迎的,释放出来的更多空间,可以为留下的居民创造一些楼内公共空间。”街道干部说。

在保屯路211弄改造中,居民还将收到政府送的一个“大礼包”。改造交付后的房屋将以精装修的形式交付,墙面、地板以及厨具、卫生设施等都会预装好,居民只要自购家电、家具,就可入住。

这样的交付标准,减少居民自行装修的麻烦,但给前期沟通增加了不少难度。设计师与街道居委干部在一户户走访落实方案时,为居民提供了各种装修选项,居民可以进行勾选。如,厨房设施有煤气灶与电磁炉的选择。“有不少居民要节约厨房空间,就选择了安装电磁炉。”

据悉,保屯路211弄项目在居民搬离后就将启动改造,预计在2026年可完工,迎接居民们的回搬。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唐烨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安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