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首破10万亿:预算花到哪?哪些省份受益?财政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首破10万亿:预算花到哪?哪些省份受益?财政

4月14日,一则“中央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的消息火了。

贝壳财经记者在《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以下简称《预算表》)看到,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约为10.06万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加3480.25亿元,增长3.6%,首次超过10万亿元。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中央财政集中的财力主要用于增加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有力促进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李旭红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加力”,中央转移支付的金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体现了财政政策在推动财力下沉上的加力,目前,部分地区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对于地方来说,今年中央转移支付再创新高,将有力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推动地方政府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增加转移支付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是大头

《预算表》显示,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约为10.06万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大头,约8.71万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7.6%,专项转移支付约0.85万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11.6%,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约为0.5万亿元,仅为2022年执行数的58.6%。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部长刘昆在3月初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政策加力点主要有三个,其中就包括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历经三年疫情,地方财政吃紧,“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一方面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毕竟转移支付越多,需要举债来缓解收支矛盾的压力就越小,另一方面,转移支付也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比提升,以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再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给各地,以促进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比如,边疆省份承载国防安全、生态环保的职能,经济发展水平靠后,但也应该享受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这就需要转移支付的支持。

李旭红也认为,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地方政府财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使中央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有利于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推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各区域协调发展。

那么,今年10.06万亿元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会花到哪里呢?

以转移支付的“大头”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例,其中的均衡性转移支付预算数较高,约为2.36万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10.3%,官方解释称,较大幅度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强了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能力。

李旭红则认为,均衡性转移支付是对标准财政支出大于标准财政收入的地区安排的转移支付,今年这项转移支付增幅较大有利于保障财力薄弱地区的人均财政支出,增强转移支付在再分配环节的调节效果,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除此之外,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预算数也较高,约为3.79万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5.4%,在这项转移支付中,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粮油生产保障资金等项目预算数增长较快。

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两项预算数合计已占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数的超7成,其余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预算数基本在千亿元级别。

人口规模大省获得更多转移支付

从转移支付的地区分布来看,四川省、河南省排名靠前,2023年预算数分别达5882.53亿元、5095.21亿元,湖南省、湖北省也超4000亿元,可以发现,历年来,四川、河南等地都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大省,比如在2022年,四川省的转移支付数便超6000亿元,原因何在?

罗志恒解释称,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根据客观指标,如人口规模、适龄学生、海拔维度等测算,四川、河南、湖南的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发展人均水平中游靠后,自然获得的转移支付更多。

李旭红称,这些省份主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较为薄弱且不均衡,因此,财政资金保障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为地方特别是县区确保基层“三保”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这些省份的人口规模较大,均为传统劳动力大省,向重点省份倾斜有助于缓解地方压力,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的作用,同时,还能防范债务风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徐超

校对 付春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