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公募风口系列,万亿基金投顾的日与夜调仓fof基金产品

公募风口系列,万亿基金投顾的日与夜调仓fof基金产品

《公募最新规模出来了》提到,1月末的数据,可能正在见证公募规模超过理财子。继续聊聊公募行当,从哪些风口可以获得规模的第二增长曲线。贴一下之前的图。



1、货币基金:税收减免红利,因为各级财政的压力,没有可持续性。但是,在零售端,机会依然很大,资管的尽头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计价的货币基金,供给端有减无增(产品不新批,偶尔有清盘),需求端稳步扩大。

2、纯债基金:税收同上,零售端也将因为监管不统一,被理财子产品压一头,而冲排名的短视行为也终将被纠正。机会,一是在于利用自身信息披露健全、可免穿透的特点,成为配置工具,二是美元后续降息周期中,海外巨量资金进入国内债券市场的首选。

3、主动权益:权益市场依然是地产受限后,接下来最大的社会资金蓄水池,只不过随着行业的固化,超额收益会越来越少,指数化是终章

所以,这老三样未来可能主要是结构性的机会,有必要寻找(事实上市场已经在自发形成),其他的风口。随机想到的一些:

一、基金投顾:财商越来越高,“韭菜”越来越少,财富管理去中介化的终局

二、ETF指数(含量化指增):个股阿尔法是二十一世纪初的特产,行业贝塔才是资本市场的主旋律

三、固收+:非标草莽时代终结,信托理财没来得及转型的,都成了固收+的馈赠

四、债券指数:东风压倒西风的经济增速下,外资进入,只买看得懂的产品

五、QDII:资本管制背景下,最省事的全球资产配置

六、养老FoF:东亚低生育率怪物房,养老还得靠自己强制储蓄

七、货币基金:资管的尽头是摊余成本

有一些漏的,比如没有提Reits,是因为Reits本身是一种项目驱动的业务(利好券商系或和地方政府关系紧密的),无非是目前场内交易的模式下,公募是最好的通道,实际暂时没有核心竞争力或不可替代性。

今天,先讲讲基金投顾。

《基金投顾的日与夜》,“日”会很亮眼,但现在还在慢慢长“夜”,不知道从夜到日的周期要多久,需要不少耐心。列个提纲:

1、基金投顾长什么样,不如买一笔试试。

2、基金投顾的终点站,行业的蛋糕到底是几万亿、还是几十万亿?

3、国内基金投顾的发展阶段,在基金销售1.0、2.0、3.0版本的夹缝中起步。

4、为什么看好基金投顾,还是因为你们这帮80后有钱了、管钱了。

5、基金投顾向上突破的阻碍,短期和长期的价值判断,河龟和幽默的平衡。

1、基金投顾长什么样,不如买一笔试试。

之前和一位蛮资深的行业从业人员聊起基金投顾,发现聊了半天,对基金投顾的实操还不是很了解。

直接找了一个基金投顾的产品,截个图,大家可以完整看下:



①看起来也是一个单一的金融“产品”。展示的界面和一个fof产品、或者一个基金产品,主页面没什么区别,也有净值曲线和业绩基准。区别在于,这个“产品”没有基金代码、没有备案号啥的,买入之后,你在买入的平台看起来你是买了一个“产品”,但如果进到自己的“基金E账号”(就是监管推的,把你所有买过的基金归集起来的信息展示平台),你会发现自己实际买了一揽子产品。

实际就是你买入这个基金投顾组合后,这个组合会根据目前的策略,按策略的比例,“帮你”买入一揽子基金,并在后续根据策略的变化,“帮你”进行自动的调仓,这些操作都是透明的(毕竟基民最喜欢调侃的,就是是不是基金经理又偷吃了收益)。而同样是帮你买基金,基金FoF产品不会披露买卖的调仓动作,你仅仅可以看到净值的变动和季报的前十大基金持仓。



②关注复购率、平均持有时长。产品亮点会突出复购率和平均持有时长这两个指标,体现了基金投顾的初心,希望通过透明化的操作、陪伴式的服务,让客户持续把钱跟投进来,并且长期持有。



③实时披露调仓信息。相比于其他基金产品、fof产品,通过季报披露信息,且只披露前十大,基金投顾组合的特点,就是实时披露调仓,告诉你准备买什么,同时卖什么,理由是什么。

所以,基金投顾起到的作用也很简单。大家和金融从业朋友聊天的时候,最后都会问,有没有财富密码?能不能推荐个基金?买了之后啥时候应该卖出?理由是什么?

其实,基金投顾起到的,就是不需要你主动问的情况下,主动帮你解答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这个组合负责人说的有道理,那么你长期增加投资的概率就会提高,从而彼此形成粘性。

2、基金投顾的终点站,行业的蛋糕到底是几万亿、还是几十万亿?

很多基金经理会说,买个股都是先看行业,再看个股,行业首先得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容量,个股才有弹性

如果能测算出一个行业未来的总蛋糕,那无非就是如何去争取份额的问题。

金融是一个很容易复制的行业,因为对于“钱”,各个民族的认知、渴望、实现路径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通常,金融的各个细分版块,我们只需要看看发达国家目前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方向和终章在哪里。

从买基金、卖基金的角度看,美国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老美目前居民80%的基金配置,都是通过基金投顾机构配置的。

从我们国内的情况来看,不管我们的比例最终会是多少,但是比例一定会越来越高,而且因为发展的后发优势,包括新一代年轻人的教育水平和财商等,和老美的差距加速在缩小,所以基金投顾比例提升的加速度会比较快。

老美为什么喜欢用基金投顾做基金的投资?结合我们上面提到的基金投顾的几个特点,可能主要是俩方面:

①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医生、律师一样,基金投顾作为“专业的基金买手”,其实也是未来社会分工的一个品种,买基金、做资产配置是一种必需品,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有时间、能力、精力、资源去调研基金、筛选基金、跟踪基金,所以专业买手是必须的,就和很多小姑娘靠小红书上面的大V推荐,去买化妆品等等一样。

②对信息掌控欲的需求。过往的报价式金融产品时代,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实际不关心实际买的是什么产品结构、底层,只关心两个要素,期限、收益率。而随着金融风险意识的加强,年轻投资人对投资的东西,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基金投顾的实时、高频陪伴,解决了这种信息焦虑。

第一点基金fof也可以实现,而第二点,就是基金投顾的优势。

如果相信老美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现在就是基金投顾业务最好的培育期。

3、国内基金投顾的发展阶段,在基金销售1.0、2.0、3.0版本的夹缝中起步。

公募基金行业诞生之初,依靠的主要是银行券商的信用,把产品卖出去,在过于的二十年:渠道力>产品力>品牌力

1.0时代:渠道驱动

销售渠道是第一生产力,客户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没有选择产品的能力,这一阶段全行业赚的是客户的阿尔法。

2.0时代:产品驱动

当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出现后,市场出现了新的驱动方式,即看排名买基金,表现为各家开始撒胡椒面发产品,然后选取短期业绩优异的产品做集中营销。这一阶段全行业开始转向看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开始注重投研团队的打造,注重产品的包装。

产品驱动本质上是对单品的营销,对资产端的管理。依靠互联网电商渠道的赋能,基金产品相对于传统银行渠道实现了降低费率,对于用户而言更有效。

3.0时代:品牌驱动

当用户心智发展到一定阶段,品牌力可以自下而上(自下游向上游)倒灌渠道,引导客户自发申购基金,并且形成越跌越买、长期投资的用户心智,让用户相信你一定可以为他们赚钱。核心是“以客户户利益为导向,让用户赚到钱”。正因为如此,建立认同感,维系信任,才显得如此重要。这就是负债端管理。

品牌驱动也不是孤立的,可以与产品很好结合在一起,但对于渠道的依赖在下降,本质上从销售驱动向品牌驱动的转变是:从引导客户需求到满足客户主动产生的需求。

国内的基金销售大环境,处于以上三个阶段交织的过程中。而中美之间在基金投顾上,很大的发展背景不同在于:

一是中国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使得居民的财富目前还是主要被银行主导支配,不用说基金投顾团队了,就是头部的资管机构,对零售端也基本没有掌控力和影响力可言,这是基金投顾发展的阻碍之一

二是在金融电商方面,创新程度、社区化程度,某种程度不弱于老美(马斯克的推特上面,卖不卖基金?),这是基金投顾发展的土壤之一

4、为什么看好基金投顾,还是因为你们这帮80后有钱了、管钱了。

我们向老美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是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取代地产成为新的资金蓄水池,大家的配置目光都向权益转移,这回的国wy机构改革已经是明牌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拔高了不少;

二是有赚钱效应的投资模式,这是基金行业的使命;

三是上面提到的,财富管理需求人群的年轻化,财商的提高。

归根到底,人才是最大的变量。

第三个条件,趋势发展的很快,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趋势,而财富管理需求人群(家里管钱的人)的年轻化也是一个趋势,本身80后已经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这部分人群的财商已经提高了,很难靠忽悠把产品卖给这批人,其次很多中老年人被各种金融、类金融产品坑了之后,越来越多的考虑把家庭资产交给家庭的年青一代打理。

财商越来越高,“韭菜”越来越少,对于财富管理机构的销售们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需要展现出更高维度的专业判断,否则很难引导未来年轻人的资产配置,因为大家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渠道太多了,你必须有帮助客户进行信息筛选和判断的能力。

市场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就导致意见领袖KOL的集中化(而且有反身性,越头部的机构、大V,信息优势也会越来越大),大家最终就跟着几个市场头部的机构,或者最专业、或者最有趣的一些头部投顾负责人,进行跟投就行了。

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去中介化的过程,“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财富管理中介的作用,应该是起到信息筛选推送、产品风险收益匹配的作用,否则去中介化的进程也会加快。

5、基金投顾向上突破的阻碍,短期和长期的价值判断,“河龟”和的平衡。

一是短期和长期的问题。目前最新的数据是,全行业基金投顾一共1600亿,里面还有大量的冲量的货币组合、目标盈组合,大部分机构还很难摸到盈亏平衡点(预计至少在20亿的非货规模以上,当然这也和展业的能力有关),是否能长期保持投入,考验的是耐心,但好处在于,一块顺周期的业务,长期坚持可以一路获得回报,且未来的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投入产出比会逐步提高,直到风来了,彻底进入快车道,类似于这两年的指数业务

二是陪伴的合规和内容的耐看问题。基金投顾的亮点就在于陪伴,或者说持续的内容输出,组合的负责人进行持续的输出,特别是大跌的时候的按摩,但是目前全行业的合规口径还比较受限,如何找到内容的合规、有趣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非常重要,不然对于越来越习惯信息快餐文化的客群来说,生硬的内容,没有人愿意长期去消化。

先讲到这儿,回头可以再帮大家分析一下目前各家投顾组合的业绩比较

完。

以上投顾组合“精选中生代”的截图仅作为说明参考,非产品推荐,不过大家可以加个自选关注一下,为了更好地跟踪投顾业务,表舅将这个组合纳入了定投组合,会进行周定投,看看能否相对指数跑出稳定的超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