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内蒙古公布小贷持牌名单,惊现66家失联空壳公司贷款融资金融

内蒙古公布小贷持牌名单,惊现66家失联空壳公司贷款融资金融

作者| 里奥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辖区内失联空壳小额贷款公司的治理,多省出现大批量注销的情况。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金融监管局公布了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名单。其中,辖区内的小额贷款公司中,有近半数为失联空壳公司。

67家失联空壳小贷公司

名单显示内蒙古辖区内共有174家小额贷款公司,呼和浩特39家、包头市11家、呼伦贝尔10家、兴安盟6家、通辽13家、赤峰13家、锡林郭勒盟11家、乌兰察布5家、鄂尔多斯51家、巴彦淖尔5家、乌海市2家、阿拉善盟5家、满洲里市3家。

在这174家有66家是失联空壳小贷公司,占到总数的将近一半,接下来应该会陆续进行注销。





另外,内蒙古金融监管局还指出,名单公开的各类地方金融组织,只说明其主体设立的合法性,不代表其开展业务的合法合规。后续展业仍需依法合规经营,严禁超范围经营,严禁非法集资,严禁暴力收贷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消费金融频道」通过梳理这66家小贷机构的工商信息发现,这些失联空壳小贷机构成立时间大多数都集中在2009至2012年之间;股权结构上也是一家公司和几个自然人的形式,多数自然人股东也是公司股东的核心人员。有的已经存在经营异常或者被执行的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是最早一批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省份之一。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选择在四川、山西、内蒙古、贵州、陕西5省区率先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可谓经历了小贷行业的兴起、繁荣和衰退。

起初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合理地将一些民间资金集中了起来,规范了民间借贷市场,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挤入小贷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加之部分企业经营管理粗放,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导致不良贷款迅速攀升,盈利能力下降,不得不退出市场。

内蒙古自治区辖区内小贷公司巅峰时有400多家,如今刨去失联空壳小贷已不满百家。

去年以来,内蒙古更是进行了多次小贷公司的批量注销。2022年6月取消6家小贷公司的经营资格;9月取消12家;2023年2月又取消了4家。

不只是内蒙古自治区,仅2023年1月就有三个省份大批量清理辖区内失联空壳小贷公司。

湖北省对辖区内43家长期“失联”“空壳”,不具备正常经营能力小额贷款公司注销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许可;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也宣布106家小贷公司注销小额贷款业务资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拟取消75家失联状态的小额贷款公司。

地方传统小贷地域差距明显

根据央行发布的小贷公司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958家,从业人员5.71万人,实收资本7634.05亿元,贷款余额9085.85亿元。小贷公司数量相比2015年峰值时期的8951家已经减少了近3000家。

目前来看,全国小贷数量下降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之一,不过下降速度快、程度高的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产业链薄弱的地区,像是上文提到的批量注销的广西、内蒙古、辽宁等地。

而江浙沪等沿海发达地区小贷公司数量保持稳定,以江苏省为例2022年至今,江苏辖区内有20多家小贷机构获监管批复筹建。

截至2022年4季度,江苏省是全国拥有小贷数量最多的地区,为579家,比2015年巅峰时期仅减少50多家。

此外,江苏省内的小贷机构管理也十分规范,多项文件从小贷机构的内部治理、展业到催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防止小贷机构野蛮生长大的同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另外,小贷的管理能力也决定着公司的长远。地方传统小贷大多由实体企业或自然人股东发起设立,这些股东对小额贷款的管理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这些人往往缺乏银行或金融系统管理经验,导致这些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手段和方法相对比较粗放,在客户准入标准、客户资质要求、贷款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等方面要求不严格,导致部分小额贷款运营风险加大。

最后,虽然小贷公司减少已成不可逆的趋势,但三农、小微仍是不可或缺的市场。对于合规经营、公司治理完善的地方小贷仍能在时代逆流中稳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