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应对经济发展“三重压力”,提出三个建议“提振信心”民航民营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应对经济发展“三重压力”,提出三个建议“提振信心”民航民营经济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包括已经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都提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外部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大家信心不够,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出现了不敢闯、泄气的情绪。今年有三个提案,都是关于信心方面的。”3月1日,在两会履职记者交流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群访。

王煜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促进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发展。过去十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

“我觉得当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如果我们能够振奋信心,对后面的经济复苏会有好处。基于此,我提出希望用法律形式规范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王煜说,针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他带来了三个“提振信心”的提案。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王煜指出,当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存在一定法律空白,涉外经济领域的部分法律和条款不健全,和欧美成熟法律体系比较,缺乏专业领域的法规条文,亟待完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对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建议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法》,用法律形式明确两个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清晰界定民营企业的基本性质、地位和作用,确立民营企业的历史新定位和新使命。

另一方面,也是用法律形式规范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推动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国企民企平等对待,资源分配上一视同仁,在法治轨道上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坚持公正司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确保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丛森 摄

王煜还建议,用法律形式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以立法形式规范舆论环境,可以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企业家“卸下包袱、轻装前行”,踏踏实实办好企业,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这一立法的意义还在于,用法律形式促进民营企业实现健康发展。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用法治规范民营经济市场行为,引导民营经济增强爱国情怀,围绕国家中心任务不断创新发展,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

打击票务违法,提振消费者信心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铁路旅客车票实名制管理办法》要求,在铁路购票、补票、取票、改签、退票等业务中全面实施实名制,有效杜绝了“黄牛”倒票、诈骗等情况。但目前在民航网络购票方面,仍然存在部分环节未实行实名制要求。

王煜介绍,目前在民航网络购票业务环节,利用没有(全面)实名制校验要求,在各大OTA平台投放伪造的机票产品收客,通过非法的“短信接码”平台,利用虚假旅客手机号码大量占座,阻断航司与乘客联系、干扰航司运价、擅自修改机票客规等方式牟利。

以某航司为例,过去一年,乘机旅客中预留虚拟手机号码的比例高达3%,近百万人次,仅去年4月到5月期间,遭受“恶意占座”(占座不支付,虚耗座位限额)的攻击数量多达5.8万余次,涉及航线518条,持续时间长、规模大,造成了巨大损失。导致航司有紧急情况也无法和旅客取得联系,严重侵害旅客隐私、人身、财产安全,侵害航司经营安全,也对国家公共卫生、反恐安全等造成隐患。

王煜建议,在公共交通领域进一步完善旅客实名制,尤其是在网络购票、补票、取票、改签、退票等业务环节中加强实名制校验要求,杜绝不法分子牟利和损害公共安全。


王煜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丛森 摄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增加对网络平台经营者的监管责任,要求网络平台经营者核验合作的票务代理人合法身份,即是否获得承运人的书面许可,要求网络平台经营者审查并校验预订人预留的乘客手机信息是否为真实的实名制信息,并正确传递至公共交通承运人。

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扩展净网行动。取缔非法的“短信接码”平台,出台相关法规执行细则,强化虚拟号码使用的规范,针对使用场景、使用行业、使用目的进行更明确和细致的约定,且不允许个人使用或向个人提供服务。

机场服务一视同仁,提振员工信心

王煜表示,目前,许多大型机场机坪远机位工作区域距离候机楼或保障区域的休息区非常远,而接送车辆在机坪行驶有严格的速度限制,远机位来回休息区往往需要几十分钟,不少情况还超过一个小时。

尤其是随着航班量的增加,廊桥位无法满足需要,远机位使用越来越频繁,一线员工不能很好休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一定程度上对民航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而一线工作环境恶劣、任务间隔不能很好休息,也影响员工体验,是一线专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据民航局统计,2020年、2021两年间机务人员流失9298人,流失比例达到14%。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丛森 摄

此外,航空公司一线人员诟病较多的另一个问题是用餐。因为工作区域分散,除非航班量很大、员工人数多且相对集中的主基地公司,一般航司很难开设食堂来服务员工。除候机楼旅客服务区域外,机场其他区域也基本找不到餐馆,航司员工用餐极为不便。而所在机场一般都建有食堂,服务自身员工,大型机场还会在不同区域开设多个食堂。食堂往往被赋予福利属性,因此许多机场要么不接纳驻场航司工作人员或给与很少名额,要么对航司人员收费较贵。

为此,针对优化民航员工保障,王煜提出三项建议。“第一,员工休息室、食堂等场内区域由机场管理,建议民航局对机场单位出台规范性文件,对一线员工休息、用餐等保障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关爱,确保民航安全生产。”

其次,建议大中型机场规划建设时,在远离候机楼或保障区的机坪,预留工作人员休息区域,可由各航司自建或由机场统一建造休息室,但不以盈利为目的,方便航司一线员工歇脚喝水、乘凉取暖,更好地保障安全,让员工体验到关怀和温暖。

第三,建议机坪和候机楼食堂对驻场单位全员开放,平价运营,并延长开放时间,让驻场单位员工都可以吃上可口、热腾、平价的餐食,关爱员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