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工银瑞信袁芳被查传闻余波未了:机构提前出逃,90多万基民被套30%,有人要追究法律责任私募明朝嘉实基金基金产品公募基金基

工银瑞信袁芳被查传闻余波未了:机构提前出逃,90多万基民被套30%,有人要追究法律责任私募明朝嘉实基金基金产品公募基金基


工银瑞信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袁芳去年末仓促离职,留下的震荡波仍未停息。对袁芳离职原因的诸多传言,工银瑞信避而不谈,更让此事显得无比诡异。当初冲着袁芳名气买入工银圆丰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的近百万投资人,两年时间亏损达31%,惨遭套牢。

从袁芳的代表基金产品看,基金资金持有的份额从2021年中即大幅减仓,到2022年6月末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工银瑞信自有资金持有的投资份额也在袁芳离职前一个月突然清仓,不仅让人疑惑,这到底是机构和工银瑞信精准择时还是另有隐情?

美女顶流崛起之谜

2022年11月19日,工银瑞信基金公告,基金经理袁芳卸任其管理的包括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在内的5只基金,袁芳已无在管基金。在公告中,工银瑞信对袁芳仓促卸任的解释是“工作调整”,但事发突然,既没有此前铺垫,也没有后续解释袁芳去向,让众多投资人困惑不已。

袁芳不是一名普通的基金经理。公开资料显示,她是一名80后,有见过的媒体称她为少见的、业绩突出的美女基金经理,是公募基金中生代女性基金经理代表之一,她的代表作工银瑞信文体产业过去7年实现226%的任期回报。2020年开始,袁芳的管理规模开始快速突破,达到270亿,到2021年二季度,其管理规模达到470亿,成为市场上名声显赫的顶流基金经理之一。


2020-2021年是袁芳的巅峰时刻,诸多荣誉纷至沓来。姑且看一下媒体的部分评价:“一个业绩和颜值一样美的美女基金经理”、“一个让我找不到槽点的基金经理”,溢美之词都快让电脑屏幕短路了。探长不太明白,这到底是真心实意的赞美还是刻意捧杀?


媒体对袁芳报道的部分标题。

离谱的是,某媒体还给袁芳打了一个96分!这个高分下方有一条是投资年限:5.04年。这是什么概念呢?在A股,一名投资经验5年的基金经理基本还没有体验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市,近乎满分的96分又是如何得来的呢?凭美貌加分?


某媒体给袁芳的评分是96分。

袁芳身上有很多谜,其中一个是年龄,公开媒体报道里,关于袁芳的年龄有几个版本,有的媒体说她是81年出生,有的则称她是85后;

第二个是她的学历,在工银瑞信任职期间,袁芳对外的宣传资料里,只说她是波士顿大学毕业,对此前的教育背景基本不提。实际上,袁芳本科毕业于西安交大,也是非常厉害的学校。但在名校扎堆的公募圈,这个确实很难拿出手,袁芳后来读的波士顿大学MBA,在公募基金圈子里含金量也一般。

第三个是袁芳早年的从业经历。在嘉实的披露资料里,袁芳2008年之前仅提到一句“曾在嘉实基金担任股票交易员”。有不少媒体人转述的版本显示,袁芳2006年进入嘉实基金做股票交易员,后来又在私募干了两年;但也有一种说法称,袁芳2007年才获得证券从业资格,一开始在嘉实基金担任股票交易员,后来在亚洲资产(红马天安基金公司)担任投资经理。也就是说,袁芳在2011年之前的主要从业经历是操盘手,而且,她如果2007年才获得从业资格,那么,她之前做操盘手也是违规从业。

此外,中国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袁芳的从业资质在2008年5月被注销,那时她刚离开嘉实基金。直到2012年1月,袁芳重新获得基金从业资格,2008年-2011年加入工银瑞信前,袁芳的履历是空白的,她那段时间在做什么?公开信息里是没有的。这至少说明,在这四年里,袁芳没有从事公募或私募一线投资工作,否则肯定是违规的。

袁芳真正的公募基金职业生涯,是从2012年担任研究员起步,4年后,2015年,袁芳职业生涯取得突破,担任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基金的基金经理。所以,袁芳能拿出手的完整投资经历,也只有在工银瑞信的这5年。


2008至2011年,袁芳的履历是空白的。

在公募基金这个圈子里,像袁芳这样教育背景不够耀眼、早期履历不太好看的人选,是很难有“丑小鸭变天鹅”这种奇迹的。但袁芳做到了,她4年内从研究员升至基金经理,5年时间从普通基金经理窜升为公募圈内的顶流明星,非常罕见。

袁芳是天赋异禀还是有贵人相助?公开资料里很难找到踪迹。但从业绩来看,袁芳的突然窜红带有很大运气的成分。而她对自身无论是年龄还是履历的遮掩或美化,都显示出其底气不足。

有一个业内人士告诉探长,以袁芳的资历背景,当初是如何进入工银瑞信担任研究员的,这恐怕也要打个问号。

涉“老鼠仓“被调查后仓促下马

袁芳爆红的过程短暂,且充满了诸多难解释之处;她后面的坠落也同样快速。根据财新去年末的一篇报道,袁芳的仓促离职并非奔私,而是涉嫌向私募机构透露任职的非公开信息,存在趋同交易、联手操纵市场或老鼠仓之嫌。在被工银瑞信公告离职之前,袁芳已被监管部门调查超过一年。并且此前一长段时间中,袁芳挂名的几只基金的投资权限已经受到严格限制。

据称,袁芳涉案源自当年她在私募当操盘手时的人脉,该私募曾被家属公开举报过,其中一名张姓管理人是袁芳当年投资生涯的领路人。该私募基金因为与公募基金趋同交易而被查,随后扯出袁芳。有消息称,袁芳与该私募基金管理人分享了很多公司的机密信息。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工银瑞信不得不仓促要求袁芳下马旗下5只基金产品,而其中一只就是2021年1月成立的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持有期基金,截至去年底,该基金规模72亿元,接近两年时间里,任期回报-31.9%。袁芳主要代表产品如下:

工银文体产业股票,规模77.37亿元,接近7年时间,任期回报226.5%;

工银新生代消费混合,规模1.96亿元,接近3年,任期回报127.5%;

工银科技创新混合,规模8.51亿元,3年又197天,任期回报78%;

工银圆兴混合,规模49.11亿元,2年又209天,任期回报29.78%;

工银高质量成长混合A/C,2020年6月成立,规模14.5亿,接近两年半时间,亏损4.6%;

工银圆丰三年持有期混合,2021年1月成立,规模72亿元,接近两年时间,任期回报-31.9%;

袁芳的5只基金产品中,除了代表作工银文体产业股票业绩回报不错外,其他两只工银新生代消费混合、工银科技创新混合虽然业绩亮眼,但规模较小。


袁芳的闪电离职引爆了这只基金持有人的怒火。当初,大多数投资人是冲着袁芳头上的光环认购的,截至2022年6月末,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持有期基金的持有人户数为90.14万,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99.87%。

很多基民表示,招募时打着袁芳的旗号宣传,3年封闭期未满,基金经理离职,但基民无法提前赎回,工银瑞信属于违约行为;而且工银瑞信圆丰的持有人亏损惨重,与此前工银对袁芳耀眼业绩的极力宣传矛盾,涉及以网红基金经理诱导或误导投资人。

有投资人称,袁芳在工银文体产业股票最高光的时候,推出了3年封闭期的元丰三年,两支基金主要仓位趋同,涉嫌用新基金变相接盘老基金,支撑老基金的业绩。

面对投资人排山倒海的质疑,工银瑞信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业内人士私下表示,虽然从现有监管条文来看,袁芳卸任“工银圆丰”不违规,但对于封闭式基金,持有期内基金经理突然离职,不给投资人任何解释,也没有后续应对方案,是不合适的,至少说明,工银瑞信在投资者关系方面不及格。也有公募基金经理建议称,封闭期内基金经理突然离职,基金公司应当给予投资人一次选择离开或留下的机会,这样或许更公平一点。

机构和自有资金提前撤退

投资人质疑的另一个点是,早在袁芳离职前,持有袁芳管理基金产品的机构和工银瑞信自有资金已经提前撤退,而毫不知情的普通散户直到事后才获悉,袁芳早已因涉嫌内幕交易被暗中调查。

以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 (001714)为例,从2021年中到2022年中,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从25.5%快速减少之5.74%,散户持有比例则从74.5%增至94.3%。

截至2021年末,工银瑞信基金管理人的所有从业人员持有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C份额为354万份,占基金总份额比例约0.1%;其中,该基金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持有该基金50-100万份;基金经理袁芳持有A类份额10-50万份。


工银文体产业股票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信息显示,2022年10月11日,工银瑞信抛售了自有资金持有的该基金全部份额:大约161万股,金额为448万元。而就在工银瑞信抛售后一个多月,袁芳就卸任了其管理的全部5只基金产品。这是一个巧合吗?


工银瑞信圆兴混合基金也不例外。2021年6月末,该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29.94%,但到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先后降低至12%和6.29%,减持幅度高达80%。2021年6月末,工银瑞信内部从业人员持有该基金的份额为577万份;2022年6月末,工银瑞信内部从业人员持有该基金的份额降低至343万份,降幅40%。


如果只是巧合的话,那说明外部机构投资者和内部人员的择时能力非常强,在基金最高点减持;但是,作为机构投资者和内部从业人员,拥有如此强大的择时能力,为何去年公募基金又会出现普遍性亏损的局面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