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下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谁能率先突围?新京智库武汉广州零售经济实力

下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谁能率先突围?新京智库武汉广州零售经济实力


2023年3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开幕。当日,一名观众走过博览会展厅大屏幕。图/新华社

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正在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经济数据也再次体现出中国的消费潜力十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3.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快速恢复。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在着力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再次成为相关城市提升消费的重要抓手。

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重庆率先获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至今再无扩容。

据《湖北日报》报道,武汉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世界级文旅观光、生态休闲滨水之城,国际化时尚艺术、活力健康大学之城和全方位数字生活、新型消费创新之城,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努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700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0万人次,展会节事活动达到800场次。

冲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除了武汉还有哪些城市?谁又能率先突围?

武汉吹响冲锋号角

在中部城市中,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渴望,武汉比任何城市都显得迫切。

这种迫切在武汉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后不久,武汉就印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提交了《关于支持举办中国武汉商品交易会,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要和广州、上海一样,举办重要商业交易展会,作为武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突破口。

在今年武汉市“两会”上,恢复和扩大消费也被摆在2023年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通过释放消费潜能、推动消费升级、发展消费载体等举措,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按照武汉的规划,在政策支持力度上,将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有效提振批零住餐等大众消费,加快释放养老、育幼、家政、婚庆等服务消费,鼓励发展银发经济、亲子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2022年武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36.20亿元,比上年增长2.1%。疫情前2019年这一数字为7449.64亿元,2019年更是较2018年增长了8.9%。

今年若是实现10%的增长,2023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7600亿元,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实际上,武汉一直是一座消费城市。

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锅里煎的、箱上烤的、罐中煨的、笼里蒸的,一直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项反映城市消费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指标来看,武汉除了是中部地区的领头羊外,在全国范围内也排在第十位,仅次于杭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排名超过其在GDP上的排名。

在中部主要城市中,2022年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在5000亿-6000亿元之间,武汉的消费实力较其他城市明显高出一档。

多地发力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事关着城市能级的跃升。

除了武汉出台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关规划外,据新京报新京智库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成都、苏州、南京和杭州等十余座城市都提出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这些城市中既有像深圳、成都这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武汉的城市,也有像青岛、泉州、长沙、郑州和合肥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及武汉的城市。

虽然这些城市都提出了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口号,但是不同城市的侧重点和建设目标还是有所不同。


3月1日,成都市锦江安顺廊桥夜景。近年来,成都打造多样夜间经济消费场景,全域、全时、全年龄段夜间消费业态。图/新华社

例如,成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围绕“强化国际范”和“根植烟火气”两方面寻求突破。

从“列备五都”到“扬一益二”,成都自古就是名扬天下的消费之都。经济总量跨越“两万亿元”台阶后,国际消费中心便是成都提高城市能级下一个追求的城市名片。

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首次提出,将围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强核心功能。

近些年来,对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各项指标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成都的国际品牌渗透率和2022年首店落户数量居全国第三,优质零售物业总存量超过1100万平方米,是“中国零售商业第三城”。

2022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是达到了909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排名第六,在西部地区仅次于重庆。

按照相关规划,成都将继续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大力引进、高质量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节会赛事活动。持续提升成都国际美食节等本土消费活动能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成都首创品牌。

除了成都聚焦“国际范”之外,也有的城市结合自身的消费实力,将目标瞄准了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青岛则是提出借助“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区位优势,塑造鲜明城市特质和独特消费印记,不断提升青岛对国内外消费的集聚力、吸引力,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同样将自身定位瞄准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还有泉州。据《泉州晚报》报道,泉州今年的商务工作重点任务中,重要的一项便是持续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江苏更是大手笔支持省内四座城市冲刺这一目标。

此前,江苏省发布的《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支持省内的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四座城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谁能率先突围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准有哪些?至今尚无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像纽约、伦敦和巴黎这样公认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都具有全球高度连通性、消费品牌量多质优、地标性商圈能级极高、国际游客数量巨大、消费环境极度便利等特点。

关于国内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此前商务部也给出了考评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政策引领度),以及25个二级指标。

此外,从2021年公布的首批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看,涵盖了四大直辖市和广州,地理位置上分别位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同为2010年首批公布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

如果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上海、重庆、北京和广州是目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四的城市,也是仅有的四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的城市。

如果对照上述标准,目前从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维度来看,深圳、成都和苏州三座城市综合实力排在前列,这三座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均突破了9000亿元。

拿深圳来说,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推进“买全球、卖全球”,稳步迈向万亿消费中心城市。

根据深圳商务局此前发布的《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对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要求,深圳出台实施“品牌瞪羚计划”,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等,拟增强深圳市的国内国际吸引力,聚焦汇聚全球消费资源,打造提升消费供给的“深圳样本”。

不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不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最主要评判标准,城市能级和区位因素也至关重要。

例如,在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没有突破万亿,天津的入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选中能享受相关政策的红利。

从区域因素上看,有分析认为,目前东南沿海已有上海和广州两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尚存在空缺,武汉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是瞅准了这一机会。

事实上,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创建只是一个抓手,激发经济活力更需要协同发力、综合施策,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刘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