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区域观察丨低调的常州苏南新能源制造业常州市大运河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产业创新高地

区域观察丨低调的常州苏南新能源制造业常州市大运河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产业创新高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段树军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公布了2022年经济数据。2022年,常州市GDP达9550.1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78243元。

GDP达9550.1亿元,2023年进入“万亿俱乐部”基本成定局。更令人惊讶的是常州的人均GDP,因为人均GDP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178243元,在24个万亿之城里,只有6个城市的人均GDP超过常州。

这样看来,无论是总量还是发展水平,常州的名气和存在感与其经济实力有点不相符,常州低调了。

来了解一下低调的常州。

常州拥有200多个“隐形冠军”,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领跑全国地级市。

2022年,新能源产业蓬勃成势,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5位,产值超5000亿元;位列中国大城强城TOP10;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居第12位;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居第16位;“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排名全国第5位;获评中国年度活力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2年,常州市工业总量首次破2万亿元,位列制造大省江苏第三。这其中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全市新增新能源领域百亿企业5家。

可以看出,实业情怀是低调常州的内涵。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苏南模式的创立者之一,常州产业发展基底深厚,如今的常州正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

1月28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新春第一会——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正式发布了《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建设新能源之都,是常州市委、市政府围绕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这一历史使命,统筹谋划提出的时代命题。为此,常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

常州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形成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到2025年,新能源领域产业规模、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双超万亿元,支撑制造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

常州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本地新能源上市公司达36家。此外,包括宁德时代、理想汽车、比亚迪等49家外地新能源上市公司也纷纷到常州投资。

目前,常州已集聚天合光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一大批头部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形成完善的创新链产业链。2022年,常州位列新能源投资热度最集聚城市榜首。

当前,将常州打造成引领长三角、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的奋进号角,正引领常州开足马力冲刺GDP万亿之城。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新春第一会上说,“今年,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GDP万亿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