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西安制定了一个新目标:瞄准“万亿之城”最高增长值,为何值得期待?武汉上海合肥重庆城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制定了一个新目标:瞄准“万亿之城”最高增长值,为何值得期待?武汉上海合肥重庆城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文/图=城记智库聂海峰

毫无疑问,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及其关联影响之后,2023年已成为“拼经济”的关键一年。

“大河涨水小河满”。在现有压力面前,再加上中国人口进入“负数时代”——城市平台和发展动能,与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休戚相关。这次“两会”上,西安制定了“万亿之城”最高的增长目标。

2023年内地万亿之城增长目标◎制图/城记智库

不看往复,难解今局。身在西安,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目标?我们能看到何种可能?

认知:我们处在何种地位?

疫情下的经济,颇有些“再而衰,三而竭”。从数据上看,2022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速5.5%,实际仅3%。

经济,是国家和社会运作的一切基础。中国地域广袤,但因为地理、气候和资源基底等诸多不同,重点经济区(以城市群为代表)和重点城市(以中心城市为代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区。

目前,中国内地24个“万亿城市”,约占40%经济总量,聚集约25%的人口。从分布图来看,中国经济版图角色愈加鲜明:


中国内地24个万亿之城分布版图◎制图/城记智库

第一、强者恒强:长三角和珠三角已发展成为“星系”。这一点,无论是城市群还是都市圈的发展上来看,这两大“经济发动机”区域未来将事实一体化。而且,最近几年国家政策也不断提升。

第二、南重北轻:24个“万亿之城”,仅六座在北方。这六城中,各自的“悲喜”也有不同——北京地位一直稳如泰山,西安名次虽波动但仍呈上升趋势,其它几城被赶超也就这几年。

第三、核心引领:中西部核心城市成为区域“压舱石”。现实很残酷也是必然,对中西部而言,重点城市必须“核心”、中心城市必须“强大”。否则,整个广域片区则面临被东部和南部“虹吸”。


近五年万亿之城排名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可以看到,2022年几个微妙变化都在中西部:

比如成都,成为中国第七个“两万亿”城市;比如武汉,时隔两年后反超杭州,重返全国第八。按照发展趋势,2023年武汉也将正式迈入“两万亿”序列。比如西安,则连升两位回到第21位。

因政策推动和聚集效应,中西部的部分城市与南方有一较高下的条件。在未来,还有一定的潜力和后劲。

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疫情影响:比如上海,经济增速依然未能转正。这一年,重庆反超广州,东莞受伤严重。粤莞两城,对外贸易就是支柱产业。

遭遇多次疫情的西安,虽起伏波动但逆势而上,给了我们什么发现?

信号: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

“拼经济”,目的是让社会运行重回稳增长轨道。经济有起色,才能惠及每个人。

西安有相对发达的第三产业,但经年累月的疫情“受挫极为严重”——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产业增长仅1.3%。即使如此,2022年西安GDP增速仍达4.4%,“万亿之城”中仅次于长沙,副省级城市位列第一。

深层次原因,来自工业发展:2022年西安第二产业增长10.7%。这其中,规上工业增速达13.9%——在24个“万亿之城”和副省级城市中,皆位列第一。


西安规上工业增速已有“裂变”◎制图/城记智库

作为事实意义上的“超大城市”,满足人口持续高速增长、实现更广域的辐射,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不行!

规上工业,一般都是“龙头”。群龙有首,创新链和产业链才得以建立。按照2023年规上增速预计10%目标,西安的工业料将稳定增长。

在2022年,西安首次诞生了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9.2%。因超前布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西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这几年,西安二产占比稳中有升。但对于拥有庞大人口体量的西安而言,若要进一步向前发展,二产占比的理想数值在40%左右。


西安的二产占比已“稳中求进”◎制图/城记智库

春节开工后不久,西安召开相关会议再次明确:将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带动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超3000亿。

这个目标,去年10月《西安市促进工业有效投资若干措施》已提出。如今“东风”已来,这无疑更让人关注。

根据计划,西安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万亿元大关,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超8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0%以上。

工业有了强劲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空间几何?

发展:西安新的可能 性

在经济层面,一般都会从投资、消费和外贸“三驾马车”三个角度。这里,也可以用来观察西安。

2022年,中国内地24个“万亿城市”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五城市依次为:武汉、西安、宁波、合肥、深圳。这其中,前三城均以两位数的增速领跑,远远超过5.1%全国平均水平。

对西安而言,工业投资带动明显: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0.5%,第二产业投资则增长26.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为7.8%。

这个数字,说明西安在“重归制造业”产业导向下,不断将固定资产引导向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工业投资增速,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15.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7.9%。


比亚迪与西安互相成就、互相赋能◎NEWS

目前,以比亚迪和三星为代表的“产业巨头”仍在持续追加投资。基于此,我们乐于相信“1000亿产业基金”带来的推动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房地产下行情况下,西安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达6.5%。这个数字,在全国则是“-9.5%”。从侧面可以说明,西安的发展动力和“人口红利”仍在持续。

相比而言,第三产业受损较为严重。

以消费为例,2022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2亿,比上年下降5.2%。这个降幅,在“万亿城市”中仅次于上海的-9.1%。


华灯点亮的不只是夜空,也是希望◎来源/曲江新区

今年春节,“七亿人在海南、七亿人在西安”的说法背后,则是疫情后西安文旅强势反弹的体现。

“人潮汹涌”的情景,“治愈”很多因疫受压的人。对西安而言,它就像充满希望的和煦“春风”。从「城记」对游客、出租和网约车从业者和相关行业的访谈中,能感受一种萌发的希望。

相比而言,工业增长与大众直观感受较远。但是,消费却是复苏最佳风向标。目前,西安已明确打造“三都四城”战略,一来可以让西安重拾自身的优势产业,二来可形成唯一性和独特性。

人有疾,身难安;城有疫,众皆苦。对仍处于上升发展周期的西安来说,近些年的每一步至关重要。



热播的影视剧《三体》原著中,有这样一句话:“仅靠生存本身不能保证生存,发展才是生存的最好保障。”

我们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当下以及未来的西安,最大的挑战、命题以及发展的可能性,都在“拼经济”。我们希望,在新的一轮产业和城市升级革命中,呈现“鲜衣怒马”的长安气象。

文/图=城记智库聂海峰

©版权声明:部分信息和图片来自公开网络

转载请注明

发现脚下这座城

最近,我们谈了很多城市发展的事情

也谈不少基建和规划

也重点分析关于交通的提升

一起聊聊西安,说说未来

让我们一起读懂西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