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全网热议提前还贷,到底谁开始着急了存款购房者房贷利率

全网热议提前还贷,到底谁开始着急了存款购房者房贷利率

▌冷点观察,一个不追热点的栏目。

「提前还贷潮」貌似愈演愈烈了。

连上几条微博热搜,全网热议如何快速还贷,专家呼吁不要盲目跟风,小红书已经开始出投诉攻略。甚至还有人来了个“梦幻联动”,用当下最热话题提问当下最红人工智能ChatGPT。


其实到底要不要提前还房贷,原本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在市场利率正常的情况下,这更多是个人的财务决策。

但现在怎么就演变成一个潮流了,归根到底在于, 购房者发现倍差太大,又苦于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盖过利息,所以想提前还钱省钱。

问题来了,银 行却推三阻四不希望购房者还钱。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单单是购房者一方的决策,而是事关双方的博弈。

购房者着急,银行也着急。

购房者急在哪

购房者面临的情况的确不容乐观,毕竟谁也没想到,如今的房贷利率会跌到亲妈都不认的程度。

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后,多个城市房贷利率开始密集下调。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目前已有20余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至4%以下。最新消息显示,无锡已经率先降到3.8%,江苏首个。


更有的城市,最低已经到3.7%。意味着房贷利率已经基本回到2004年的水平。

比起前两年高达5-6%的利率,差距可想而知。

然而过低的房贷利率只是导火索,真正让购房者迈出提前还贷这一步的,是发现除了还钱,竟然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了。

打个比方,小A当初的房贷利率为5.1%,而现在存款和保本理财的利率,普遍低于3%。

如果想要更高的收益点,则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小A承担不起。

房地产的黄金年代早已过去,投资炒房更不实际,房住不炒下,且不说有没有涨幅,收益的周期也被拉长。更何况对于房价的预期,大多数人仍是看衰。

因此小A目前想要找到一个超过5%的稳定收益,几乎没可能。

钱拿在手里,还不如还掉。这就是目前大多数购房者的真实想法。

银行急什么

很多人表示,近两年收到的银行电话越来越多,仿佛借钱就和吃饭一样简单。

的确,银行现在更想要借钱出去,而不是还钱进来。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居民贷款新增1753亿元,同比减少1963亿元。

与此同时,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较2021年多增7.94万亿元,较202 0年多增6.54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8.14万亿元,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存钱的人比借钱的人多,与整个大环境形势分不开。就业与收入不稳定,投资和消费意愿不高等等,都是原因。

指标的压力让银行不得不牢牢抓紧房贷这批客户。

对银行来说,赚钱的主要渠道就是贷款利息,而房贷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能够定期收益,抵押物稳定,还不敢随意违约,这么优质的客户哪里去找。

所以当房贷客户都开始提前还贷,银行真的有点着急了。

所以看到部分银行通过收取违约金或补偿金、预约排队等方式给提前还贷的购房者设置障碍,也就不稀奇了。

怎么破局是关键

但现在应该关注的,不是如何快速成功提前还贷,而是到底应该怎么解决本质问题。

很多人表示,现在去银行预约,排队都要排到8月以后,这几个月利息谁来承担?

也有人说,线上通道全部关闭,必须去线下申请,舍近求远不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吗?

还有人分享,如果银行再卡时间,直接打银保监电话12378投诉,亲测有效,月底就可以还钱了。

到这里,其实整个事件已经变味。银行故意设置障碍的行为不值得提倡,接到投诉再处理的操作,继而又引发另一种不公。

不投诉的人就继续等,投诉的就给办理。 难道需要人人投诉,才能办事 么?

事情不该这样发展。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认为,提前还房贷现象本质上还是民众对于未来不确性作出的防御性反应。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只要房价还在下跌,且居民预期房价下跌,提前还贷的动机,就一直会存在。

因此,破局的关键或许还要看这两点。

1、存量房利率是否有望下降。

截止2022年底,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为39万亿,涉及超过1亿家庭。如果利率有望下降,可以更好减轻居民家庭负担,刺激消费。

但是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利率降低1%,银行业每年将少收入3900亿元,如果降低1.5%,则意味着银行业每年将少收入5850亿元。

因此这个方案能否实现,还是打个问号。

2、未来的信心如何提振。

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有更多优质的理财渠道出现,也是破局的关键。

既然不还钱,那就让购房者看到,未来这笔钱如果投资在其他地方,收益会更 好的希望。 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提振也很重要,楼市回暖应是大趋势。

如此一来,提前还贷潮,或许也会迎刃而解了。

以上为正文,来自柚妙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