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为什么像滴滴、美团这种大公司,明明很有钱,却还要不断融资?

为什么像滴滴、美团这种大公司,明明很有钱,却还要不断融资?

为什么像滴滴、美团这种大公司,明明很有钱,却还是要不断融资?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矛盾,但是也很好理解,因为这两家公司其实很缺钱,因为公司没有盈利,连续亏损,常年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商业运营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否则这两家公司早就破产了。

滴滴应该是有史以来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融资最多的一家企业,累计融资近1500亿人民币,滴滴先后经历了21轮的融资,我们只说其中比较大的几次融资,也就是单次融资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

2015年7月获得F轮融资,融资金额30亿美元,投资方有阿里、腾讯、平安、淡马锡等知名投资机构;

2016年2月获得战略融资,融资金额10亿美元,投资方有中投公司、中信资本、鼎晖投资以及民航基金等;

2016年6月获得G轮融资,融资金额45亿美元,投资方有软银、腾讯、阿里、中国人寿、苹果等投资机构;

2017年4月获得战略融资,融资金额55亿美元,投资方有软银、交行、银湖资本等;

2017年12月再获得战略融资,融资金额高达40亿美元 ,投资方为软银和阿联酋战略投资基金。

以上五次融资金额共计180亿美元,简单的按照7的汇率,这已经是将近1260亿人民币的融资规模。下图是滴滴融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事件。

美团目前已经上市了,融资轮次虽然比不上滴滴,但是累计也有10次左右的融资次数,不算IPO的话,融资金额也快有100亿美元,而在2018年9月上市融资了331亿港元,按照当时的汇率,IPO融资金额大概是45亿美元。

根据美团的上市招股说明书资料显示,2010年9月获得1200万美元融资,2011年6月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2014年3月获得2.5亿美元融资,2015年1月获得7亿美元融资,2015年11月获得31亿美元融资,2017年 获得41亿美元融资。这些融资合计大概82亿美元。

虽然有网上有媒体披露美团在2018年上市前夕获得腾讯领投的15亿美元Pre-IPO轮投资。不过在美团的招股说明书中并没有看到这个融资事件。

滴滴一直是亏损的,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通过滴滴自己公布的信息,亏损是非常大的,根据滴滴创始人及董事长程维2019年初的讲话,滴滴在2012年到2018年累计亏损390亿人民币,而另有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滴滴已经累计亏损500亿 人民币,也就是说在2019年又亏损了110亿人民币,这就是7年亏损700亿人民币的由来。而到了2020年,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出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滴滴亏损也是必然。

美团要好一点,因为疫情对美团反而是有利的,2019年终于实现了盈利,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到了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3亿元人民币。而在2019年之前,美团的亏损也是不匡多让,根据美团公布的财报,2015年亏损105亿元,2016年亏损58亿元,2017年亏损190亿元 ,这三年的亏损就累计达到353亿元人民币,2018年经营亏损123亿元人民币。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时间累计亏损476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两家公司在经营上无法实现盈利,持续亏损,这就不得不通过天量融资来维持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司还需要对外进行各种投资,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2020年6月,美团向理想汽车投资5亿美元,而在7月份进一步投资3亿美元给理想汽车,这两次就合计投资8亿美元。在2018年更是以27亿美元收购了摩拜单车,这些都是不菲的投资项目。

滴滴在这方面也不匡多让,2020年9月,滴滴参与了恒大汽车40亿港元的定向增发融资,2020年3月,滴滴牵手联想对现代财险进行了11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2019年2月份,滴滴向印度经济型酒店OYO进行战略投资1亿美元,2018年滴滴参与了OFO数亿美元的融资,2018年滴滴参与人人车3亿美元战略融资,2018年1月,滴滴更是以1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巴西最大共享驾乘应用99。

一家公司的资金只有三个来源,第一是股东,俗称股权融资,这是本文讲的主要方式;第二是债权人,俗称贷款,也就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缺点是要支付利息。对于这种还没有盈利的企业,要获得贷款是非常困难的;第三是合作伙伴的,比如用户的押金,很多不良的企业很喜欢将用户的押金当做自己的收入,这种企业迟早得完蛋。还有的就是下游用户的预付款,当一些企业/平台的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对上游的账期拉长,同时对下游的结账周期是很短的,那么这个时候就 有一个账期差,当平台交易规模足够大的时候,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但是这三种资金来源最稳妥的方式就是股东的股权融资,其他两种都不稳定 ,也具有极大的法律风险,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各种跑路其本质就是第三种融资的方式,比如网贷,比如长租公寓,比如OFO。

先说两个题目存在的问题:

1、融资并不一定是因为缺钱,也可能是因为它只是单纯地不想用自己的钱;

2、滴滴和美团真不一定有钱,只是你感觉它比较有钱而已,实际上它缺钱缺的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解释“值钱”和“赚钱”这两个概念的问题。

“赚钱”的公司是解决刚需的,是供应消费市场的;“值钱”的公司是引领时代的,是培养消费市场的。

那它们为什么要一直不断地进行融资呢?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1、独角兽企业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产生的,也就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就会自主的产生变化,而这个时候谁能够满足人们习惯转变而带来的需求,那谁就能成为独角兽企业,这个可以用以前的王朝更替来形容;另一种就是催生的,这就好比现在的某些巨头企业,他们在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布局了,但是既然是“催生”,那么布好局以后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呢?那就需要广告,什么广告最好呢?第一舍得投钱的广告最吸引人,第二有钱人打的广告最吸引人。所以融资本身就是一种较为张扬的宣传,一轮一轮的融资,一层一层地培养消费习惯。

2、这样的公司想要发展、持续维护自己独角兽的形象,自然是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硬实力的,包括建设自身软件系统、人才储备等等,而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只有不断的融资才能保证自己的资金链,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撑系统的运转,崩塌就是一瞬间的事。另外公司能做到这个程度,周围就会有太多虎视眈眈地盯着等着撕裂它的人,它只能保持高昂的姿态才能防止自己不打盹,所以就需要不断的扩大规模、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市场、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防火墙,而这些也是需要钱的。

3、未雨绸缪,公司并不是缺钱了才会去融资,如果真正到了缺钱的时候再去融资,那能够融到资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一家真正好的公司,资本是会主动找你的,一直没找你那肯定是你还不够好,你赚钱的时候他都觉得你够好,你现在缺钱了,他只会庆幸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还怎么可能投资给你呢?

4、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跟谁站在一起,做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说没有资方跟自己站一起的企业风险是100%,那么有一个资方跟自己站一起,企业风险就能下降50%,有两个资方,风险就能降低60%,有三个资方,风险就能降低65%.......,所以融资越多,资本投入越大,就是老板想死,资方都不会让你死,这就跟你在银行贷款一样,你欠银行一万块,天天有人打电话催你骂你,搞不好还打你,但你要是欠银行10个亿你试试,不定时的上门给你嘘寒问暖,还定时的给你安排送礼、体检,生怕你个“好歹”。

5、自然是奔着上市去的,因为一家公司上市之前是股东的,上市之后它就可能是全人类的,上市之前它只能赚部分人的钱,但是上市之后它就有可能赚任何人的钱。大多数公司上市不就是奔着圈钱去的嘛。当然,上市的好处不止是钱,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美女为什么都想嫁入豪门,仅仅是豪门有钱吗?当然不是......

6、跟第四条性质差不多,当第一轮资本成功进入后,先进入的资方会想办法帮你引进第二位资方、第二位资方会跟第一位资方共同帮你引进第三位资方......,原因很简单,谁的钱都想利益最大化,尤其是资本的钱,那么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呢?那就得让钱动起来,不能一直在你这里放着对吧!另外不论谁做投资,那都是有风险的,所以鸡蛋不可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第一位资方假如花了1000万投资你占了你25%的股份,那么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会帮你引进第二位资方,第二位资方进来的时候假如也投了1000万,那么他占得股份一定比25%要低,所以我们理想化一点可以这么想,第一位资方投资了1000万占了你25%,紧接着第一位资方帮你引进了第二位资方,第一位资方从自己的25%中拿出了20%的股份卖给了第二位资方,价值1000万。所以对第一位资方来说,投资的钱一分没少,还白赚了你5%的股份,万一你将来上市了那就是成倍地赚,万一你不上市,他也不损失什么。对你来说,公司貌似没进账,但是公司的估值增加了啊,原来公司25%的股份能卖1000万,现在20%就能卖1000万了,说明公司是值钱的,只要公司值钱就不怕没人买,比如古玩有价吗?自然是越值钱越有价。对第二位资方来说,1000万能成就第一位资方,就会有其他人来成就自己,所以他根本不担心,说句不好听的,当第二位资方进来后,即使这公司做的越来越烂了,已经不可能找不到第三位资方了,他也不担心自己会亏,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评论区见大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