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印度和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吗?日本东南亚

印度和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吗?日本东南亚

大疫三年,世界供应链的格局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本市场暗流涌动,一些投资者可能已经将目标投向了亚洲另外两个人口大国——印度和越南。

这两个国家,一个将在2023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家,而另一个的制造业在近年迅猛发展,那么印度和越南真的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吗?中国会因此迎来本土制造业的“黄昏”吗?



(印度和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吗?)

·印度——雄心勃勃的“世界制造业枢纽”计划

事实上,早在2014年印度现任总理莫迪上任之后不久,就提出了振兴印度制造的计划,莫迪政府希望能够从中国手上夺取更多订单,推动印度成为“世界制造业枢纽”。

国际上一些大型资本巨头对印度普遍持有乐观态度,摩根士丹利、标普等公司都曾发布有关印度经济发展的报告,认为印度可能会在2030年前后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摩根史丹利首席亚洲分析师彻尔坦·阿赫亚甚至指出,未来1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将会占全球增长的五分之一以上。



(印度希望成为“世界制造业枢纽”)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也十分看好印度,他多次表示“印度将会是未来受全球投资者欢迎的投资目的地”。

为什么各方均看好印度?印度究竟有什么优势?在大家的印象里,印度是一个脏乱差、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的南亚国家,除了人口优势以外没有什么值得提及的。但其实,印度拥有十分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印度位于印度半岛,南部直接插入印度洋,海路可以极其方便地连通地中海、东非、波斯湾和东南亚,中国和日本如果需要沟通欧洲,也需要经由印度家门口的海域。而陆上,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似乎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另一替代方案,不过这要建立在印度有能力与中国竞争,主导欧亚大陆陆上贸易的基础上。



(印度制造,会成为一头“猛狮”吗?)

印度的面积虽然仅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相比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第四大经济体德国而言,印度已经足够巨大,可以容纳多得多的产业进驻开工。印度的人口曲线预计还将保持上升态势,直到2060年左右才会达到17亿的峰值,这就意味着印度还有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时间,足够铆足马力和中国竞争。



(拼人口红利,中国肯定无法和印度抗衡了)

另外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印度是英语系国家,即使印度的最主要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最普通的印度人的英语能力也远强过同等阶层的中国人,这样印度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的民间交流将会更加便利,一些技能培训体系也可以很容易照搬回国内,而不像中国存在语言隔阂。事实上仅印度人的英语能力,就能成为吸引外资的很大加分点。

2022年下半年,苹果开始谋划在印度建立新的工厂,打算未来将更多的iPhone产业链从中国转移至印度,苹果公司预计未来可能三分之一的iPhone都出自印度;而富士康也正计划斥资数百亿美元,在印度建造大型半导体工厂。



(苹果公司计划向印度转移产业链)

不过印度的缺陷也挺明显,印度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建立起接近中国的全产业链,产品的生产需要完备的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需求链,印度如今投资风险太高,政策的透明性太低,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真正付诸于行动,动身前往印度投资的企业其实并不多。

前段时间欧洲空客和印度塔塔的军用飞机合作计划就曾经闹得沸沸扬扬,明明空客已经和塔塔谈妥,计划在印度中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设厂,但却被印度政府强行改成了西部的古吉拉特邦。事实上印度政府在外资投资事务上的管制力度极大,就像空客这般,其实连决定在哪设厂都得是印度政府决定。



(印度产业链不完备,想要发展到接近现在中国的水平还需要很久时间)

此外,印度政府的政策忽视全局,不仅提出了“世界制造业枢纽”计划,又搞出了“制造奖励”计划,后者将会保护国内企业自主生产,并对海外进口的零部件施加关税。而最离谱的是这两者竟然是互相冲突的,也就意味着一旦外国企业在印度设厂并生产依赖从海外进口零部件的先进产品,将会面临印度政府惩罚性的高额关税,这无疑重挫了不少投资方。

印度在自己本土制造业一塌糊涂的情况下,颁布“制造奖励”计划,想必是错判了自己的实力了,印度的产业链有那个能力供给外资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吗?自然是没有的。



(对于印度是否会很快取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这个大可不必太担心)

所以,印度的现状十分尴尬,明明饱受各方期待,但是外部的投资就是停滞不前,举步维艰,想要超过中国,政策、营商环境、工业基础,缺一不可,印度要走的路还很远。

·越南——东南亚的“迷你中国”?

越南的制造业腾飞始于2019年,当时越南大力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并致力于吸引外资企业进驻设厂,尤其是半导体企业,如今越南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一,都是由半导体业所贡献的。

目前看越南2022年的表现十分不错,GDP增速高达8.02%,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全年出口额达到3718.5亿美元,增长10.6%;制造业增长8.6%,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印度制造业腾飞,图为一家越南工厂疫情期间正在生产防护口罩)

从地理位置上看,越南在中国南边,东临是南海,对外贸易主要依赖海上交流,由于更加偏南,加之国土狭长,不需要依赖太多陆上运输,海港条件好,越南的原材料进口物流成本要低于中国和印度,所以在越南设厂的直接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投资者想要获得中短期报酬,投资越南确实是最实惠的选择。

同时越南也在积极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目前已经是超过15个贸易协定的成员国,正在不断提升自身出口优势。



(三星等企业纷纷在越南设立工厂)

有些人称越南为“迷你中国”,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越南除了在某些方面与中国近似以外,和中国根本没得比,越南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且土地资源并不丰富。虽然不缺劳动力,但是全国平原面积不足五分之一,大部分国土是山地、热带雨林,根本不适合设厂。此外越南的劳动力素质也不足以支撑更加紧密的生产制造,越南还需要为劳动力进行强度高于中国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其实提升了劳动力成本。

·中国——制造业正在衰落吗?

对于这一点,中国制造业虽然在订单上有所萎缩,但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和印度、越南不是一个层次了,中国正在积极实现工业转型,以图尽早实现工业4.0。其中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正将新兴技术、品牌形象、生态环保、商业模式、基础科学作为主攻方向,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突出一个“智造”。



(中国正实现产业的转型,过去的低利润代工制造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以后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应该向日本、德国等老牌制造业强国靠拢,而规模则完全碾压这些国家,中国既然已经通过生产零部件积攒了工业底子,怎么可能还去在零部件领域去和印度、越南拼个胜负呢?那不是自降格局吗?中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科技密集型产业链,而非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

如此看来,中国的制造业并非是迫近“黄昏”,而是将迎来新的“黎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