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陶华碧:两个儿子,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了“老干妈”招牌辣椒李贵山小菜

陶华碧:两个儿子,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了“老干妈”招牌辣椒李贵山小菜

2016年,黄伟培一路骂骂咧咧,从昆明赶去了上海。

他此行只是让自己的合伙人在一份文件上签字。

看着对方签下“李贵山”三个字后,

憋了一肚子火的黄伟培终于发飙:

咱俩是平等的合伙人,

我不是一个亿卖给你了!更不是你的手下!



(李贵山投资的昆明云润天阳地产项目)

4年前,因为李贵山的及时注资,

才让黄伟培在新项目上获得了周转资金。

彼时,他手下的员工都知道,李贵山对公司有救命之恩。

作为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一开始认识黄伟培,

是经昆明当地一位银行界的朋友牵线搭桥的。

手里有几亿的闲置资金,投资项目更是遍布全国。



再加上母亲陶华碧名人效应的加持,

对急需资金支持的黄伟培而言,

李贵山是一个真正的“阔佬”。

此时的李贵山投资项目虽多,唯独还没有涉足过房地产。

他那时候在昆明的投资,只有一家建于2005年的锦泰大酒店。

2008年后,风传昆明楼市将会迎来一波上涨。

从那时起,李贵山就一直跃跃欲试。

自从当年教会母亲陶华碧写字,

并给老干妈建立起一套规章制度后,

李贵山的心就“野”了。



最初投资昆明锦泰大酒店时,

对于自家公司老干妈的一系列事务,

他就想让弟弟李妙行(当时还叫李辉)来接手了。

都说儿大不由娘,何况李贵山的“自我决定”,也不仅限于此事。

早年,他不想增加母亲的负担,

主动放弃高考,选择了去参军当兵。

退伍之后,转业到父亲生前的地质工程队上班。

原本是妥妥的铁饭碗,又觉得母亲一个人操持太劳累,自己应该帮忙。

他不顾陶华碧的反对,主动辞职加入了母亲刚开创的事业中。

那一阶段的李贵山,任劳任怨又有主见。



对不识字的陶华碧来说,大儿子就是她的左膀右臂。

陶华碧一天天老去后,她曾想把老干妈全部交由大儿子来掌管。

然而随着老干妈越卖越火,李贵山的想法和母亲的想法不一样了。

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这是陶华碧本人经典的“四不原则”。

但作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

李贵山对母亲的原则一直持保留态度。

陶华碧的“四不原则”,一度成了李贵山的紧箍咒。

为了摆脱母亲的束缚,他最终选择了单干。



2008年,李贵山跃跃欲试准备进军房地产的时候,

渐渐退居二线的陶华碧,也只能将企业的日常经营交给了老二李妙行。

从那之后,李贵山除了定期在自家企业里拿分红外,

在经商之路上,他彻底放飞自我。

也是在2008年,

昆明的黄伟培在新项目上,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黄伟培的天阳地产虽说成立于2000年,

但截止到2008年,公司投资的地产项目屈指可数。

真正的大项目,就是后来烂尾了的“云润天阳”地块。



(云润天阳项目)

那块地原先是昆明油脂化工厂的。

2008年前后,企业经营不善再加上改制,这块地急于出手。

黄伟培于是就在这一年买下了这块地。

他一开始就计划着在此开发房产。

就在拿地的这一年,以黄伟培儿子为企业法人的天阳集团成立了。

表面上,天阳集团涉足的投资领域广泛。

就连此前黄伟培创立的天阳地产,也于随后纳入了天阳集团的旗下。

现在回头去看,黄伟培和儿子如此大费周章的改组,

应该就是为了营造一种“家大业大”的气象,

以方便拿下油脂化工厂的那块地。

不过让黄伟培始料不及的是,成功拿地之后,却未能马上开发。

原来,昆明市在那片区域有统一的规划。



要开发地产,厂区附近的老旧区域要一并开发改造。

这就又多出了一项拆迁安置的问题。

为此,黄伟培的天阳集团,只能将资金投入到后续的拆迁上。

各种矛盾再加上投入资金大,接下来的三四年,

天阳集团账面上的资金时时捉襟见肘。

眼看着有资金断裂的风险,

黄伟培随后只能将油脂化工厂那块地抵押了出去。

抵押换取了3000万贷款,好不容易才将拆迁问题处理完结。

此时已经来到了2012年。

前期的各种障碍终于扫清了。

可由于此时公司账面上空空如也,

那块抵押出去的土地,一时要不回来。

风传土地出让金要上涨,

就这样,黄伟培开始发了疯一样的四处找钱。

机缘巧合下,经过一位银行界的人士牵线,

他认识了李贵山。

天阳集团的员工私底下都在传,

李贵山和黄伟培见过之后便财大气粗地表示:

我有的是钱,需要时说一声就成。



李贵山倒也所言非虚。

虽然老干妈企业由弟弟李妙行在操持,

他自己可也还拿着公司将近一半的股份呢。

而且李贵山当时的个人资产,也早已超过了20亿。

让他拿出几千万帮着黄伟培救救急,确实是“小菜儿”。

李贵山随后大方的给了黄伟培一个亿。

先期3000万,让黄伟培把此前抵押的那块地赎买了回来。

剩下投入的6000万元,连同黄伟培自己拿出的一个亿,

两个人合伙创办了一家新的地产公司——贵山天阳公司。

公司法人是黄伟培,他和自己的天阳集团是大股东。

二股东就是李贵山,他以自然人的身份入股,持股比例为49%。



公司是2012年12月底创立的。

一个月后,此前抵押出去的地,连同拆迁好的土地,

新成立的公司以4.2亿的价格全部拿到了手。

按照黄伟培此前的规划,

这几块地有公寓、商业楼、板式洋房、花园洋房一共是20栋楼。

全部开发好,总户数将近1000户。

那是2013年初,楼市向好,黄伟培一度计划着,

当年他就可以拿到预售许可,接下来就只等着躺着数钱了。

彼时的黄伟培已经萌生了退休念头,想着把最后一个项目做好,

将来公司就由儿子管事了。

然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跟他的预期完全不一样。

先是工程上马后,投入的一亿多资金被套牢,以致债务越滚越大。

其次,他跟合伙人李贵山因分歧导致的来回扯皮,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新公司贵山天阳组建后,李贵山委托自己的一个亲戚在公司担任副总。

黄伟培的儿子,在公司负责销售。

由于李贵山只是投资,他还有其他产业,

所以他平时不会在昆明长住。

项目开工后,具体负责的就是黄伟培和他的儿子。

建设阶段,黄伟培的儿子改动了此前的规划。

一会儿要盖酒店,一会儿又改成了写字楼。

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番,时间就这样白白给浪费了。

与此同时,黄伟培预计的预售许可,直到2014年底才拿到了手。

这直接导致房子在近两年的时间无法预售。

先期投入的资金无法回笼,进而黄伟培又遇到了老问题——

手里的资金不够。



被法院查封的一处云润天阳内的房产

2014年开始,昆明的楼市陷入低迷。

黄伟培一度规划的大卖也并没有出现。

原本2015年就该交付的房子,工程项目随后几度延期。

资金回笼困难的时候,黄伟培又向李贵山接了几千万。

不过李贵山表示,他需要支付利息。

虽然他最终借钱给了公司,但和黄伟培也就此结下了更深的梁子。

而且借款到期后,李贵山直接上门要账。

黄伟培只能再次贷款来偿还债务,

不够的部分又拿着公司的资产来抵债。

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围攻下,从2016年开始,

黄伟培与李贵山合伙的云润天阳项目,陷入了死循环。

危急之下,有人建议李贵山干脆将贵山天阳公司买下算了。



但李贵山觉得买下公司不合算。

而且算算帐,即便全部买下,

剩下一亿多的债务,还得黄伟培来还。

黄伟培又觉得不划算,因此双方只能继续僵持下去。

到2020年,几次收房无果后的部分业主,

在小区还没有建好电梯的情况下,强行搬入住进去了。

当初,很多业主选择买这里的房子,

就是冲着李贵山是陶华碧长子的名头来的。

而且楼盘在销售时,打的也是老干妈的旗号。

可谁能想到,楼盘就这样不清不楚地烂尾了。

2020年开始,该项目资金断裂、楼盘烂尾的传言越来越多。



由于李贵山不同一般的身份,老干妈也只能跟着“吃瓜落”。

迫不得已之下,陶华碧在2021年初公开表示,

大儿子李贵山的投资是个人行为,跟老干妈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时年74岁的陶华碧,此前几乎是不接受采访的。

此次破天荒的公开回应,也不仅仅只是大儿子李贵山的烂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

自从小儿子李妙行2008年接手企业后,

他三番五次的折腾,也让老干妈多年来积累的好口碑,

行进到了悬崖之边。

所以,老大在外投资失败这件事,

和自家品牌的口碑比起来,那都不叫事。

李妙行十多年来的“折腾”,才更让陶华碧有锥心之痛。

当初因为李贵山的出走,

陶华碧不得不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李妙行身上。

能吃苦、能扛事、技术好、有孝心。



这是多年来陶华碧对小儿子的评价。

2008年,李妙行逐渐独当一面。

6年后,因为母亲把最后的一部分股权给了自己,

从此李妙行超过大哥李贵山,成了老干妈企业的最大股东。

然而,一直被陶华碧津津乐道的小儿子,

独掌企业后,立刻就开始“自挖墙角”。

原先12到13块钱的贵州辣椒不要了。

老干妈所需的原料,统统换成了7块钱一斤的河南辣椒。

一开始他还开心的以为,自己节省了一大笔成本开支。

然而,不同地域生长出来的辣椒,其口味是有很大区别的。



2016年开始,很多老食客频频在网上吐槽:

老干妈的味道怎么感觉变了。

吐槽的同时,销售业绩更不会说谎。

2016年,企业全年营收45.5亿元。

仅仅过了一年,营收就下降到了44.4亿。

又过了一年,再次下降到了43.8亿。

很显然,李妙行换辣椒的行为,砸了老干妈的招牌。

屋漏偏逢连夜雨,业绩连续两年下滑的同时,

企业又接连发生配方泄漏和厂区失火的事。

前者让公司直接损失了一千多万。

熊熊燃起的大火,更是烧毁了公司三分之一的产能。



眼瞧着自己中意的小儿子撑不住局面,

老帅陶华碧只能于2019年重新出山。

先是换回了原来的辣椒,重新调制了配方。

其次,陶华碧果断撤掉了所谓的土味营销,

重新回归到过去只线下铺货,而不进行营销宣传的营销策略上来。

陶华碧的及时出手,总算勉强遏制住了业绩继续下跌的势头。

企业的营收,也重新回归到了50亿元以上。



2021年,老干妈全年的营收一度达到了54.03亿。

企业在贵州民营企业的榜单中排名第六。

然而又过了一年,营收狂跌了12亿元。

其年度营收只有42.01亿,在贵州全省的企业排名也跌出了前10。



这意味着,陶华碧重新出山两三年后,

老干妈的业绩并未能保持住继续上扬的势头。

外界普遍分析,在李妙行“折腾”的那几年,

老干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既没有形成全新的营销体系,

原有的市场份额,又被新型的品牌不断蚕食。

虽然说老干妈至今仍以20.5%的市场份额,位居业内第一。

但是,新品牌这两年的“攻城略地”势头,一直没有停止。

换句话说,在市场份额不能保持继续上涨的情况下,

未来老干妈面临的,是如何保持住在业内的老大地位。

很显然,在年度营收狂跌12亿元后,

说明即便是陶华碧出山收拾局面,也不见得能取得什么好效果。



毕竟,陶华碧如今已76岁,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后继是否有人,是否有能人,

这一点估计一直让她夜不能寐。

至于大儿子李贵山,自从2016年项目受挫后,

他就成了“人傻钱多”的代名词。

截止到2021年春天,

李贵山和黄伟培合伙成立的贵山云阳公司已启动破产程序。

因为债务纠纷被法院执行的金额高达七千多万元。

公司的负债总额更是将近10个亿。

黄伟培因为不断被告,早就成了老赖上了黑名单。

坐不了飞机和高铁,有一回去北京办事,

来回只能坐五十多个小时的绿皮车。



本来谋划着干最后一票就退休,

未曾想跟着李贵山,却登上一艘下不来的“贼船”。

2016年最后一次找李贵山签字后,

他俩之间的所有事务联系,都是通过中间人。

怨恨李贵山的,除了黄伟培,应该还有他的母亲。

但当初本就是李贵山自行离开的。

即便他留在老干妈里经营至今,也不见得能有更好的局面。



至于他的弟弟,自从陶华碧重新出山,

就意味着她想彻底破局。

如今的陶华碧,可能还会时常想起,

三十多年前龙洞堡公路边上的那个小饭馆。

那是她作为一个寡妇,梦想和荣耀起步的地方。

现在,她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

可是,面对着两个儿子多年来的所作所为,

她曾经的荣光,她的老干妈,能延续下去吗?



文|7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