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春节到,中国释放利好消息,1500家美企替华发声,多国伸出橄榄枝美国拜登关税日本荷兰

春节到,中国释放利好消息,1500家美企替华发声,多国伸出橄榄枝美国拜登关税日本荷兰

春节刚到,我们中国经济又释放一波利好消息。20号咱们中国文旅部发了通知,从2月6日起,试点恢复中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试点目的地国家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尔代夫、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阿联酋、埃及、肯尼亚、南非、俄罗斯、瑞士、匈牙利、新西兰、斐济、古巴、阿根廷。这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新年迎来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特别是饱受疫情三年重创的旅游界,很多平台搜索瞬间上涨逾五倍。



其中搜索热度最高的境外目的地为泰国,相关旅游产品搜索量瞬时上涨430%。而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也位列中国游客最关注的前五位目的地。其中搜索热度最高的境外目的地为泰国,相关旅游产品搜索量上涨430%。而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也位列中国游客最关注的前五位目的地。

很明显,中国旅游业的这一波重大红利也会给这些目的地国家带来经济回暖的利好。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当前,很多国家都期待能从中国经济回暖当中分得一杯羹。就连一直打压中国的美国,国内也再次出现了要求取消对华加征关税,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的声音。根据联合早报1月21日报道,近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此前邀请多达1500家企业对特朗普时期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提出意见,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关税推高了营运成本,且维持这种承担额外成本的局面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美国商会提交了意见书敦促政府减免关税,认为这些关税“削弱了美国的竞争力,给美国企业、工人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困难”。



那拜登政府会听企业的取消这些关税吗?彭博社分析说,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白宫倾向于大幅降低关税。总统拜登以这些关税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不但在贸易上坚持打压,美国还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特别是拉拢盟友扩大对中国芯片围堵。根据彭博社报道,据知情者透露,荷兰和日本这两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国可能最早在本月底同意参与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围堵,敲定对华技术出口措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荷兰首相吕特本月已在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讨论了他们各自的方案,吕特还在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当有信心”能达成协议。这个表态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毕竟半导体已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一个主要战场,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战场之一。对拜登政府而言,拉拢日本及荷兰站在打压中国芯片领域的同一阵线,可以大大加强对中国围堵的力度和有效性。而对日本和荷兰而言,他们则须在地缘政治考虑与失去中国这一庞大市场之间,做出衡量取舍。



像荷兰方面,虽然政府有与美国达成统一战线的可能,但是企业对此非常不满。荷兰芯片巨头阿斯麦的负责人就多次表示,不满美国加码对华施压,公司已经为美国的对华销售禁令“牺牲够多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前节目中曾经多次讲过,美国对中国的各种经济贸易科技上的打压,本质是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对全球经济是有伤害的,也有很多学者说,美国不是不要全球化,只是要打造一个没有中国的全球化。这个我不是太认同,中国毕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主体,离开了中国的全球化,是否还是一个健康的全球化,是很大的问题。21号台湾的《经济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就对美国这种试图将中国踢出全球化体系的逆全球化行为做了分析。

文章说,面对中国大陆的强势崛起,美国这个世纪霸权显然已陷于空前的焦虑之中,美国在20世纪,对威胁自己地位的“老二”们,无不手到擒来,游刃有余,哪想得到,一个从来在西方及美国眼中被视为手下败将的中国,才不过半世纪,竟从极端贫穷落后,似乎摇身一变,迅速茁壮强大,把一众西方国家全都甩到了后头,在2010年GDP超越日本成了全球第二之后,开始直追美国。虽然美国从奥巴马时代开始出手遏制中国,发动了一系列关税战、贸易战、投资战、科技战,但效果始终不明显。



此时,美国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美国一直以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在丧失制造业的背景下,美国反而成了全球化的受害者,于是美国一反一贯支持鼓吹强力推动全球化的态度,忿然从多个多边组织中退群。但是虽然很快美国又发现,仅仅自己退群还不行,中国不退,还在群里从全球化中汲取养分,所以又开始对其他国家施压,比如禁止各国对中国出售高端晶片、制造设备,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施加制裁,列入实体清单,还对日、韩及台湾的高科技企业利诱将工厂设备甚至人才迁往美国。而这种行为,并非是搞排除中国的全球化,而是“逆”全球化的行为,是不惜牺牲美国自身及一众盟友企业利益于不顾,也要对耗中国的行为。

对此,中国当前的应对也很有智慧。虽然你美国西方在排斥我,另搞一套全球化,但是地球上也不是只有你们这些国家,还有众多国家和经济组织,所以中国一直在矢志不渝地继续推动全球化,以中国为中心,向亚洲、阿拉伯世界,甚至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配套措施如与东盟与中日韩10加3,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及中伊投资协定、与阿拉伯世界各种经贸合作等等。

所以当前有一个史无前例的形势,全球化进入新世纪后已然分为两块,一块是以美国为核心,范围覆盖了传统西方如西欧、英、加、澳、日等的“美国板块”;一块是以中国为核心,范围覆盖了东南亚、中亚、阿拉伯世界,及非洲还有拉丁美洲的“中国板块”。两大板块正在进行大PK。



虽然美国板块占据了科技、资金等等优势,但是它内部各个国家的同质性其实很高,而“中国板块”内部结构的互补性极强,有利于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及优胜劣汰,而这三点正是全球化无可取代的好处,因为其确保了效率与竞争力。所以从长期来看美国板块会在与中国板块的博弈中越来越吃力,最终落入下风。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很看好。但是前提条件是,不能折腾,要给中国经济更加宽松的空间,它自然就会迸发出活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茁壮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