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独家专访中国太保总裁傅帆:为探索打造中国式保险业现代化贡献“太保智慧”寿险产险保险行业

独家专访中国太保总裁傅帆:为探索打造中国式保险业现代化贡献“太保智慧”寿险产险保险行业

国内外环境冲击、行业深度转型……2022年保险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经济全面复苏可期,保险业也迎来充满机遇的一年。

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大型保险集团,中国太保率先开启转型发展之路。中国太保总裁傅帆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时直言,2022年集团整体业绩稳中有进,核心业务品质持续优化。

根据中国太保最新披露的保费收入公告测算,2022年中国太保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931.66亿元,同比增长8.4%。傅帆表示:“2023年中国太保将统筹品质的有效提升和规模的合理增长,统筹当期业绩和长期能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集团综合经营优势和发展韧性,进一步彰显企业社会价值。”

疾风知劲草 去年业绩稳中有进

上海证券报:2022年中国太保的经营亮点有哪些?背后有哪些驱动因素?

傅帆:2022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太保全辖8家总部机构、76家分公司及3家在港机构受到了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的难度和压力前所未有。但我们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聚焦战略强动能,强化管理增韧性,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具体来看,2022年,我们成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速度,核心业务品质持续优化。产险方面,稳步提升了客户经营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积极拓展新发展动能,推进绿色可持续保险、新能源车保险模式创新;寿险方面,持续深化长航转型,驱动发展模式转变,“芯”基本法稳步推进,业务品质有效改善;投资板块方面,主动有效对冲保险市场周期性演变和资本市场变化,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此外,集团协同共生生态不断完善,持有不同子公司产品服务的客户同比增长3%,个人客户总量突破1.7亿人。

2022年,中国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2223.42亿元,同比增长6.1%;中国太保产险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1708.24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均居上市险企前列。

在集团党委和董事会的带领下,我们深刻认知外部发展环境,深入剖析自身发展现状,以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引领者为目标,锚定长期主义,专注保险主业,聚焦健康中国建设、重点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人才激励长期化、投资管理专业化、健康服务平台化、科技创新市场化、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打响“太保服务”品牌,不断深化“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服务绿色转型,提高消费者服务能级,企业社会责任持续彰显;聚焦重点领域有序施工,核心业务经营能力和新动能建设不断深化;坚守风险底线,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创新力、协同力、管控力全面提升。

作好多个统筹 迎接行业新发展机遇

上海证券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保险行业转型进一步深入,2023年行业将迎来哪些变化?

傅帆:近年来,在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要素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保险行业步入了转型深水区,供给侧改革仍在路上。寿险代理人队伍基盘尚未稳固,新业务价值持续承压;产险成本控制和业务结构优化仍面临压力;利率中枢长期下行叠加信用风险,保险资金配置挑战增大。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行业发展的新动能正在不断壮大,新的发展机遇正在孕育。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绘制了清晰、科学的发展路线,也为保险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行业有望从传统的风险补偿者向综合风险管理服务提供者转变,全力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宏观政策框架,全力提振市场信心。经济好转、收入提升将带来保险需求面的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消费政策和个人养老金的顶层设计将助推相关业务发展;保险资金有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 重大工程和项目中获取投资机遇。我们还看到,监管高度重视风险管控,不断强化公司治理监管和经营行为监管,这将利好治理结构完善、管理能力强的保险企业。

上海证券报:基于对2023年行业形势、发展机遇的判断,中国太保将如何布局?

傅帆:2023年,我们将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与业务经营,统筹品质的有效提升和规模的合理增长,统筹当期业绩和长期能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集团综合经营优势和发展韧性,进一步彰显企业社会价值。

具体来看,产险方面,将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强化客户经营,提升个人客户服务能力,着力完善新能源车险经营生态;优化政府和企业客户服务模式,加快开拓重大客户、小微企业和县域市场;抓住现代化产业升级及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普惠金融等领域机遇,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加强新技术运用,提高风险减量管理和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打造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标杆。

寿险方面,将坚持长航转型,聚焦核心人力增长,深化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转型,打造高质量营销队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强化保险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和财富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产品服务创新;深化新银保发展模式塑型,探索惠民保等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拓展多元价值增量;强化资产负债互动,提升产品开发和资金配置能力,实现新业务价值的恢复性增长。

资产端方面,将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强化穿越周期的资产配置布局,强化精细管理的哑铃型配置策略;强化资产配置和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投资管理专业化能力;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管理优势,聚焦国家重点战略,运用创新工具参与国家现代化产业、绿色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提升资产端与负债端协同共生能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资产端价值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起步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经济工作主基调,中国太保将继续发挥保险风险管理服务和保险资金优势,不断创新产品服务供给,升级风险服务水平,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重大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不断提升对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经济复苏贡献保险力量。

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保险“雪中送炭”功能,大力发展普惠保险,推动保险服务“人人可及”,着力提高客户体验,使保险成为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载体和管理媒介,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我们将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发挥更大效能,努力探索打造中国式保险业现代化的中国太保新智慧、新样本,推动公司实现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利。

以新会计准则切换为契机

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能力

上海证券报:2023年多家保险巨头将迎来新会计准则(IFRS17、IFRS9)的实施,这将对公司财务结果带来哪些影响?作何应对?

傅帆:作为国内首家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保险企业,2023年,中国太保将迎来新保险合同(IFRS17)和新金融工具(IFRS9)两项会计准则切换。新准则将通过会计分类、减值方法、资产端与负债端联动等方面的变化,推进财务报表更清晰透明地展示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引导公司稳健经营、价值经营。

中国太保积极践行长期主业,坚持价值主线,坚持长期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与新会计准则体现的管理导向相一致。在过往的经营中,我们始终重视各方面风险的平衡管理,新会计准则切换后,公司的经营逻辑和资产配置策略仍将保持较强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从财务结果来看,新会计准则下,由于保险合同中的投资成分将被剔除、保费收入的确认期拉长,公司年度保费收入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公司当期利润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将有所放大,但公司经营目标和业务的基本面不会因财务准则的变化而变化。

为做好新会计准则的落地实施,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解读、规则和流程的设计和系统的开发。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价值的持续稳健增长为目标,以新会计准则切换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能力和资产负债匹配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责编:郭晨希 校对:冯雯君

制作:何永欣 图编:张大伟

审读:朱建华 监制:张晓光 签发:潘林青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