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专访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从春节档开始谋划一季度“开门红”消费圈

专访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从春节档开始谋划一季度“开门红”消费圈

随着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后,我们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消费复苏也成了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3年有哪些新的计划?为实现2023年一季度消费市场“开门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月16日,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走进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就促进消费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一季度消费市场“开门红”已提前“打响”,市商务局制定了“三步走”方案,即紧抓春节档、政策提前出、环境要优化。去年12月30日启动的“2023北京年货节”已经提前点燃了春节档的消费热情,全市60余个重点商圈,千余家品牌企业共同参与,逛庙会、戏冰雪、赏民俗、备年货……充满年味的活动将在春节期间轮番上演。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走进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就促进消费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五大关键指标进一步提升

新京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年多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有哪些新计划?

郭文杰: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由市领导牵头,市长挂帅,成立了“一办十组”领导小组,一年多来,成员单位从69家扩充到了73家,“十大专项行动”和分领域、分区域的实施方案都在有序推进。同时坚持防住疫情、保住民生,面对2022年超预期的疫情冲击,全力做到商业不停摆、市场不缺货、价格稳得住、末端能送到。

对标世界一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们围绕5个维度共42个指标来进行年度动态监测评估,2022年,这些关键指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具体看,体现在5个“更加”,即消费新地标活力更加凸显。环球影城开业一年客流超过1300万;12个传统商圈和两个传统商场基本改造完成;首钢六工汇等8个商业项目开业运营,全市新增商业面积超过了50万平方米。消费品牌矩阵更加完善。新认定17家北京老字号,老字号总数达到223家;6个孵化基地孵化新消费品牌超过50个;新认定6家消费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消费场景更加多元。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到北京全域;推出107条“漫步北京”主题游线路和首批6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政策体系更加完备,绿色节能消费券、置换新能源车补贴等扩内需政策直接拉动大宗消费、绿色消费百亿元。消费活动更加丰富,创新推出户外生活节、冬至团圆节等主题活动,升级开展全球首发节、国潮精品节等主题活动。

2023年,我们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主要推进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消费加快恢复。要加速商业领域复工复产,紧抓春节等节点和冰雪热点,发放“京彩”系列消费券,办好北京消费季促消费活动,全力冲击一季度的“开门红”。

其次,紧扣“便民”和“提质”,做强消费的载体支撑。优化消费空间布局规划,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同时实施新一轮传统商圈改造行动计划。

三是做好“消费+”文章,加速服务业优势资源向服务消费转化,促进消费与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医疗、养老等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北京文物、文化、演艺资源优势,扩大“大戏看北京”“漫步北京”“骑游北京”“网红打卡地”“北京微度假”等文旅促消费品牌影响力。

同时,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深入落实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简化审批手续,便利消费行业准入准营,创新消费领域监管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谈消费新地标打造

全市培育29个城市消费中心

新京报:2019年以来,北京市在传统商圈和商场升级改造持续发力,在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提升城市经济活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按照《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在消费新地标打造和高品质商圈建设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和发力点?

郭文杰:商圈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为全方位满足人们品质消费的需求,北京从2019年启动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工作,阶段性的完成了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等2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2022年,完成了隆福寺、亚奥、西红门等12个商圈的年度改造提升任务,积极推进朝阳区姚家园万象汇、石景山区首钢园六工汇和金安环宇荟、顺义区锦荟港、亦庄龙湖天街和中海环宇坊、丰台区丽泽天地等商业项目开业。

下一步,北京重点围绕传统商圈的更新提升和新兴商圈的新增培育两个方向集中发力,持续优化商圈的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提升整体品质,打造国际化、品质化、差异化、便利化商圈,促进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一方面,高质量推进全市商圈均衡布局。按照规划的“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体验区。以国际交往功能突出、传统文化魅力鲜明的城市消费中心为依托,联动辐射周边地区活力消费圈,整体塑造王府井×西单×前门、CBD×三里屯、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整体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快培育城市消费中心。全市培育29个城市消费中心,重点紧抓文化体育、生态景观等资源特色,塑造新消费、新业态的多元消费场景。加快培育地区活力消费圈。全市培育84个地区活力消费圈,重点突出综合性、错位发展,布局综合消费节点,打造承载多样生活场景、满足地区综合消费需求的活力消费圈。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生活便利性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打造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保障和品质提升需求。

另一方面,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2023年,加快推动京西大悦城、通州远洋乐堤港、富力广场等项目落地,重点完成崇文门、朝青等重点商圈品质提升。到2025年,完成新一轮54个商圈改造提升工作,在消费引力、商业活力、空间魅力、运营能力等方面显著提升。在改造中,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意见,深入研究每个商圈的发展定位,“一圈一策”推进商圈的品质提升。同时,围绕制约商圈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在符合市场规律、不突破规划底线的前提下,在用地保障、业态升级、更新改造、项目审批等方面提供政策引导,在市场监管、交通优化、环境提升、智慧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谈北京消费季

去年首店落地812家,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新京报:2022年,北京的商业遭遇到超预期的疫情冲击,但总体表现还不错。在这其中,北京消费季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有什么亮点?

郭文杰:连续三年举办的“北京消费季”活动,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北京消费市场的一张新名片。“2022北京消费季”以“约惠北京 乐享生活”为主题,聚焦首秀北京、时尚北京、潮购北京、智惠北京、文享北京、炫彩北京、寻味北京、品质北京八大活动板块,开展了24项全市性标志活动,带动各区、各商协会和企业举办3000余项促消费活动。

主要亮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让企业唱主角。2022年我们遇到了超常规疫情的冲击,一方面要落实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要保障好首都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和各类来京人士的消费需求。商业企业在消费市场的第一线,最能挖掘消费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优化了北京消费季活动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申报条件,优化支持档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优化供给、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比如“户外生活节”,就是商业企业针对疫情影响下,老百姓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需求,推出的消费活动,我们把它升级成了全市的重点活动,推出十大户外生活方式,让首都消费有新意,始终引领潮流。2022年首店落地812家,在全国位列第一梯队,也是企业积极作为、改善供给、扩大需求的直接成果,我们升级首店政策到3.0版本,加大了对国潮品牌支持,加大对首发活动支持,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让老百姓得实惠。“商务为民”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所有的促消费工作都是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帮助老百姓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年发放绿色节能消费券、小客车置换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各类消费券和消费补贴超过6亿元,助力老百姓消费升级需求和绿色生活方式培养,也有效带动大宗商品消费回暖,提振消费市场信心。

三是让市场有氛围。消费的扩大有时候也是个营造氛围的事,有了氛围就可以充分扩大内需,也能倒逼供给改革。我们组织主流媒体走访商圈、推出《十七区商务局长喊你来打卡》等系列短视频,全方位展示各区打造消费新地标、培育消费新品牌、提升消费新场景、完善消费新环境的成果,效果也很好。“京味儿”北京消费季也成了北京商业一张新的名片。

2023年,我们将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内涵和新消费热点,构建了全新的六大活动版块,通过北京消费季活动,努力提升消费的便捷和品质,力争让“国际消费有魅力、城市消费有实力、地区消费有活力、社区消费有便利”。

谈一季度“开门红”

专项促消费政策将于一季度全部出台

新京报:为实现2023年一季度消费市场“开门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郭文杰:抓消费工作,我有个感受,就是“短期靠刺激,中期调结构,远期看环境”。短期实现指标提升,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手段必不可少;但是拉长到中期看,必须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新的商品、新的商业场景、新的流通方式来支撑,要形成持久的良性发展;长期来看,商业领域营商环境至关重要,就是消费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

为了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措施。

第一是紧抓春节档。把握春节消费节点,围绕“京彩消费有年味”“京彩商圈有氛围”“京彩冰雪有活力”“京彩生活有保障”四个方面,营造欢乐、祥和、温馨的春节消费氛围,促进消费升温回暖。消费市场年味要足,商圈提升过年的氛围,冬季冰雪热点要充分激发活力,也要做好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比如外卖不停送、超市不停业等。

第二是政策提前出。按照“应出尽出、能早尽早”原则,针对重点业态、重点商品、重点领域的专项促消费政策,将于一季度全部出台。

第三是环境要优化。今年一季度指标开门红存在“去年高基数、今年低起点”的实际困难,市场主体恢复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商业企业的营商环境优化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要继续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大企业走访调研力度,及时了解阻碍消费恢复的堵点难点,出台实施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帮助企业优化环境、解决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我觉得做好了以后,相信一季度“开门红”虽然很难,但是我认为效果依然会不错。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