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古早人口预测,得到了印证…生育率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

古早人口预测,得到了印证…生育率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



大家好呀,我是邓姐姐。

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数据。

其中有一项非常引人关注,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

又把人口问题,推到了台前。

这也是中国近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印证了好多年前的古早预测(彼时是计划生育)。


(2003年齐鲁晚报)

另外从性别构成看,男多女少,相差3200多万人。

从年龄结构看,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2%,60岁以上占19.8%。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以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0%为标准)

一时间议论纷纷。

许多人猜测这是人口负增长阶段的开端,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


如果光从一年的数据来判断,其实还说不准。

导致人口缩水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生人数减少。

我们从下面的线条也可以看出来。

疫情一来影响挺大,出生率往下掉得厉害。


(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几年出生的孩子,来年高考竞争可能也会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生育意愿也有很大影响。

往前推几年,没有疫情的时候,出生率早已开始往下走。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国家出了一系列对策。

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2021年开始实施可以生三个子女政策及支持措施。

一些地方,也正在鼓励生育。

比如深圳生第一个子女,入户后能累计拿7500块育儿补贴。

生第二个入户拿1.1万,生第三个入户拿1.9万。

又比如济南,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到孩子3周岁。

如果刚好有计划想生的家庭,这些补贴不拿白不拿。

但想让大家提高生育意愿,靠这点补贴恐怕很难。

比起生一个吞金兽的花销,简直杯水车薪。


压制生育的,还有摆在现实面前的三座大山。

——住房、医疗、教育。

每当网上有关于生育的话题,总能看到这样的评论。

“房价降一半,出生率马上上升”

“养孩子难,教育太费钱费力”



所以过去几年,房住不炒、医疗集采、教育双减,都是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本质上都是为了降低贫富差距,从经济层面进行资源重新分配。

你想啊,如果房价不断上涨,有钱的买了房更有钱。

没钱的就越来越遥不可及。

又或者城市里买到好的学区房,学校师资更好;花大价钱请私教。

凭借重金就能置换教育资源,显得不那么公平。

要是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一对比,那就更明显了。

这不前段时间,相关部门还放出风。

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近期将有些大力度的举措出台。


(来源财联社)


劳动收入,工资薪酬确实该涨涨了。

昨天我刚听一个五线小城市的朋友说,她记得1995年去东莞工厂计件做工,那时一个月能有一千八九。

而现在她所处小城市情况,每月工资两三千的大有人在。

与之相对的,物价却上涨了不少。

工资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和人口红利有关。

一说到人口红利,大家可能会下意识想到经济高速发展。

确实是的。

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多,更有利于吭哧吭哧搞钱。

经济上呈现出储蓄高了,投资多了,增长快了。

但换个角度想,处于人口红利时期,用人成本也会压缩。

比如一个工厂想招30个人,每人每月报酬发30个馒头。

可来应聘的却有50个人,竞争非常激烈,有人说他不多要,给20个馒头就能干。

这时候会发现,人口红利期不尽然是好处。

总会伴随着经常性内卷……

如果出现用人相对平衡或稀缺的情况,薪酬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比如这两年因为疫情工厂招工难,一度还加薪招人。

不过虽然去年中国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马上就消失。

还要看接下来的生育率。

现在只能说人口红利,能感觉到相比以前变小了。

2018年第十七大时,高层就提到人口红利,要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

比如劳动者要持续提升素质,或要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这也是现在的一种现象吧。

大学扩招,本科学历贬值得厉害;没有一技之长,工作不好找。

导致越来越多岗位,门槛会越来越高。

综合来看,人口负增长和人口红利减弱,利弊相随。

比如虽然人口逐渐老龄化了,但或许银发经济和医疗行业未来有机会。

只是没这么快到来,届时竞争会很激烈。

人口红利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变,也对我们提出新要求,比如教育学历提升、技能提升。

工资薪酬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这些相关的数据,很多时候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关键要多留意机会,多发现~

本文文字原创,皆为交流探讨之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点在看锦鲤附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