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历史上有多少人年轻一腔热血,晚期一出狗血?

历史上有多少人年轻一腔热血,晚期一出狗血?

少年时凿壁借光发奋读书的匡衡,到了晚年投靠宦官,阻止皇帝赏赐立下大功的陈汤,最后贪污侵占民田几万亩。


匡衡是西汉东海郡承县人,西汉东汉郡承县也就是今天山东枣庄一带,匡衡小的时候跟随五经博士学过《诗经》,会识文断字。

他家十分贫穷,买不起书,也点不起蜡烛。他白天的时候在地里干活,晚上才有时间看书,匡衡家里没有蜡烛,读书就成了非常奢侈的事情。

隔壁的邻居非常有钱,家里不仅有大量的钱,每天晚上还烛火通明。想读书的匡衡就在墙壁上钻了个小洞,烛光从小洞穿过来,匡衡就可以在晚上看书了。

他家乡有个富豪叫邑人,家里非常有钱,而且还有大量藏书,匡衡为了读书就去他家当佣人劳作,但是不要薪资。邑人就觉得奇怪来问匡衡怎么回事儿啊,匡衡说他喜爱读书,想借主人的藏书遍读。

主人感叹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人,他同意了匡衡的做法,他家的书匡衡想读就读。匡衡读遍主人藏书,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解说《诗经》,当时的人说: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匡衡的小名是鼎,意思就是说要想解读《诗经》的意思就得匡衡。匡衡一来解读《诗经》,瞬间就解决了人的困惑。

当时的人都佩服匡衡的学问,邑人也懂《诗经》,就说起了其中的诗篇,匡衡就和他讨论了一下,对他的说法进行了质疑。


邑人觉得脸上挂不住,就拂袖而去,匡衡见主人一脸不高兴地离开了,立马上前追赶,对他说:先生可否听我辩解,邑人说:不用了。然后扭头就走了。

《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天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西汉时期实行察举制,也有不少科目孝廉,秀才等。秀才是要考试的,匡衡考试的水平太差,去考射策(也就是策论)考了几次都没考上。第九次去考,才中了丙科。

对于经学考试(也就是儒家四书五经)一次也没考中,匡衡就在地方学校学习,好几年过去了,还没考中。东海郡的人就不待见匡衡了,对他施以冷眼。

朝廷的御史发现了匡衡,就征召他做了郎,匡衡踏入仕途后混得挺好,之后又成了五经博士,一步步成了太子少傅,教导当时还为太子的汉元帝。

汉元帝喜欢儒学,对匡衡这个老师十分尊重,匡衡由此日益尊贵,从此青云直上。汉元帝继位后,匡衡就当了丞相,没有立下任何战功封为乐安侯。

但是匡衡当了丞相就不干正事,他当丞相的时候,宦官石显为中书令权势很大。匡衡就依附石显。石显掌权后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打击政敌。

以前的丞相萧望之还有其他人都遭到石显的迫害,萧望之被逼自尽,周堪、刘更生被废官禁锢,不再任用。这些事情上匡衡都做了帮凶。

甘延寿和陈汤趁匈奴内乱,就假传圣旨在西域发兵攻打匈奴郅支单于,匈奴人被陈汤打败,郅支单于的首级传回长安。这是汉朝攻击匈奴以来的大胜利,汉元帝也很高兴。


甘延寿和陈汤回长安后,就想对他们进行封赏。但是甘延寿得罪过石显,陈汤等攻打单于得到的财物也没有贿赂公卿大臣,石显怀恨在心,要报复他们。匡衡等大臣也不满意陈汤,于是他充当了石显打击甘延寿陈汤的马前卒。

匡衡在论功行赏大会上说:甘延寿、陈汤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假传皇帝圣旨在西域兴师动众,罪在不赦,本该诛灭九族,现在托皇上洪福有幸没有被诛杀。

如果再给他封侯爵赏赐食邑,那么以后奉命出使边关的使者就会效仿陈汤的做法,会争相冒着危险以取得侥幸,在四方蛮夷中惹起事端,就会给国家带来灾难,这个头不能开。不能给他们封侯之赏。”

甘延寿,陈汤立下大功,汉元帝脸上也有光,对此他很高兴,本来想奖赏他们和有功的将士,但是匡衡是丞相,在朝堂上话语权很大,他一反对其他朝臣都纷纷附和,汉元帝也不好再坚持。所以甘延寿和陈汤一直没有得到封赏。

这件事被宗正卿刘向看不过去了,他上书汉元帝:虽然甘延寿和陈汤犯过错误,但是立下大功就该封赏,武帝时期李广利劳师动众带着五万大军也没有立下这样大功。甘延寿和陈汤带着几千人马就斩了单于的头,这样大的功劳没有得到赏赐,实在是不该。


汉元帝看有人出来为甘延寿、陈汤说话,于是顺坡下驴,下诏书奖励甘延寿陈汤的功劳,赦免他们假传圣旨的罪责。让大臣讨论甘延寿陈汤的赏赐。

本来甘延寿陈汤诛杀单于是大功一件,但是匡衡又反对说郅支单于是流窜到西域的,算不得真单于。汉元帝没有理会匡衡,按照安远侯郑吉的建议,要封甘延寿和陈汤为千户侯。

但是匡衡和石显又纷纷反对,汉元帝只好封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给陈汤为关内侯,每人赐给食邑三百户,再赐给黄金一百斤。祭告天地、宗庙,大赦天下。授任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匡衡视陈汤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汉元帝在位期间,匡衡无可奈何,但是汉成帝继位后,匡衡站出来,再次反对。陈汤的官职就罢免。

陈汤被免官,匡衡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石显被弹劾,匡衡就站出来揭发石显,没想到被人弹劾他和石显沆瀣一气,汉成帝念他是先帝老臣,没有责怪他。

不久,他的儿子越骑校尉匡昌喝酒后就杀了人,被关进诏狱中。匡昌的下属还有他弟弟匡咸企图劫狱。结果事情被人发觉,匡衡只好脱掉官帽光着脚等待皇上降罪,汉成帝没有怪罪他。

匡衡被封乐安侯,食邑在乐安乡,田地共计三千一百顷,南边以平陵陌为界,后来地方郡图出现错误,把闽佰当作平陵佰,多了四百顷土地,这样弄了十多年。

后来匡衡的封地改变,以真平陵陌为界线,才发现多了四百顷土地。地方上也发现了错误,改变了错误的做法,将这个上报匡衡。

匡衡就想瞒着这件事,将这十几年间四百顷土地上百姓缴纳的租谷贪污。而且还想让地方上将错就错处理。

纸包不住火,这件事被人发觉,上报汉成帝。他们认为匡衡贪污的钱财不在少数,按照《春秋》大义:诸侯不能擅自扩大土地。匡衡位列三公,统领百官,反而违背制度,偷盗土地公饱私囊,欺上瞒下。实为大逆不道。


汉成帝见匡衡几次三番地背着他搞事情,已经对他不耐烦了,赞同了对匡衡的弹劾。念在匡衡为先帝师傅,所以没有对匡衡治罪,褫夺丞相官职和乐安侯爵位,废为庶人。匡衡最后在家去世。

参考文献《西京杂记》《史记》《汉书·匡衡传》

  

每个人,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每个人,走上社会以后都会变的。例如我也是,曾经意气风发,吞吐日月。现在呢,只想老老实实过日子,多挣点钱,多陪陪父母。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人都是会变的,甚至许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当然呢,大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大奸大恶的事情不能做,投敌卖国的事情不能干,欺男霸女的事情不可为……如果越过了底线,就没意思了。

梅思平,他是浙江永嘉人,出生于1896年。1919年,23岁的他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痛打了和日本签订卖国条约的驻日公使章宗祥。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热血青年,痛恨卖国的行为,痛恨汉奸。从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以后,他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过,还担任过中央政治学校政治系主任。然而抗战爆发以后,他很快当了汉奸,担任过汪伪政府的部长,还担任过浙江省省长。期间,可谓罪行累累。抗战结束后,他很快被捕,并且于1946年被枪毙,时年50岁。

孙铭九,他是辽宁新民人,出生于1909年。1927年,他参加了奉军,随后来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以后,他很快担任了张学良的机要参谋,担任过卫队营营长。不到30岁的他,已经获得少将军衔,是东北军少壮派的主要成员之一。西安事变中,他积极参与捉蒋,接着主张武力救出张学良。他和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一些将领发生冲突,竟然带人杀掉了王以哲等人。抗战爆发后,他当了汉奸,曾经担任过山东省保安副司令。建国后,他担任过上海市政府参事。

刘启雄,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南京保卫战爆发时,他已经是第87师的一个旅长,少将军衔。不知是负伤还是生病了,他住进了鼓楼医院。结果南京沦陷,他在病床上被日军俘虏。开始日军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他一度伪装成士兵准备逃走。很不幸他被人出卖,接着被关进了监狱。他始终是仇日,拒绝投敌的。然而随着局势的继续恶心,他动摇了。40年代他当了汉奸,曾经担任过伪军的军长、警卫师师长、汪伪的中央军校教育长,培养了大量的基层伪军军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Copyright © 2022 奇宝库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