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为什么在网上可以看到某人是清朝皇室爱新觉罗的后裔,而很少说是明朝皇室的后裔?

为什么在网上可以看到某人是清朝皇室爱新觉罗的后裔,而很少说是明朝皇室的后裔?

朱家后裔还是有的:朱之琏世袭一等侯,康熙31年(1692年)中进士,同年敕封为亳州知府。他“绝请托,寡宴会,治梗顽,不累民,重农桑,铁面无私”,后改赴安庆府任职。康熙46年(1707年)亳州百姓为其建生祠——朱公书院,以示纪念。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亳地水灾,瘟疫四起,民不聊生。朱之琏又被调回亳州,带领人民渡过了灾害。朱之琏在亳州人民心目中又一次留下美好印象。朱之琏两次知亳州长达十八年。

崇祯时其祖父朱彝某为洪承畴监军于松山,洪承畴军败,朱彝某与其侄朱文元被俘,降清,隶镶白旗下。朱之琏生于康熙年间,入仕,官正定知府。为官政绩尚可,颇有民望。雍正时,察访明裔,得朱之琏。雍正二年,赐朱之琏一等延恩侯,抬入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朱之琏虽有司明孝陵延春秋案扫之命,却无服明服,行明朔,用明礼之实。春秋二祭,都有必须“呈明前往”。可以说是有名无实。朱之琏卒于雍正八年。此后其后代世袭延恩侯,至清末。光绪十七年最后一代袭封延恩候,名叫朱煜勋。

庞大的明朝皇族——凤阳朱氏数十万成员大部分已经被农民军屠杀殆尽,另一部分又在抗清保国的战争中牺牲了。除了这两部分之外,在这两次浩劫中侥幸生存下来的皇室成员,又开始了更加艰难的生活。

一,一部分皇族成员,如皇太子朱慈(火良)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代王朱传(火齐)等人先被李自成押至北京,清军攻陷北京之后,这部分人在兵慌马乱中失踪,下落不明。

二,一部分皇族成员,在国破家亡之后,纷纷隐姓埋名,如出自宁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之后,便自动放弃了朱姓,自号雪个,后来干脆出家当了和尚,只是把明亡的日期偷偷组成了花押签在他的画里,以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孙。

三,台湾失陷时,宁靖王朱术桂不忍做亡国奴,上吊自杀殉国,他没有生子。以比他低一辈的益王朱怡镐之子为嗣,当时才七岁,据史书记载,这位朱俨珍被强迁回到大陆后,于1693年被清王朝安置在河南开封府杞县,后裔遂居于此。

四, 又据资料表明,宁藩的一部分宗室后裔,明亡后仍留居江西,直到今天,仍是江西朱氏中的重要一支。这支家族在清末民国时还续修了《江西八支朱氏宗谱》,至今仍保存在江西省博物馆。另湖北沔阳一带,今天也有明朝宗室后裔存在。

五,  每当朝代鼎革时,新建的王朝总要铲除前朝皇族。但满清王朝对明朝宗室怕得要命,所以清初对明宗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这给凤阳朱氏带来了比明末农民起义更残酷、更可怕的灾难。直到康熙时期(公元1662--1722年),情况才稍有变化。

六,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才下了这样一道圣旨:“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时,又两次到南京拜祭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葬的孝陵,并下令求访明朝后裔,使奉守朱氏世祀。但因无法访察,没有结果。

再到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世宗胤禛正式访查出明宗室后裔朱之琏,封为一等侯,入正白旗令世袭,以奉明孝陵的春秋祀事(这样,明皇族后裔又有一支加入满族)。至此,明宗室后裔才结束逃亡生活,恢复了普通平民的身份。

爱新觉罗氏在民国、共和国时代都没有受到政治迫害,当然到处可见了。

姓爱新觉罗又咋的?仅仅是一个姓而已。

如果刚出生就给扔到狼窝里,而且还没有被吃掉,那么十年20年后也只会狼嚎和撕咬。

提起欧洲那些所谓的贵族,高贵的姓氏,都是扯。

一个姓,真正可贵的是,家教和家族传承,以及人脉。

就算获得同样的家教和家族传承,也有学成的,也有学不成的。

就算真的血脉,如果传承中断, 没有家教,没有家族传承的治家理念,为人处世之道,人脉关系,一样可以成为流氓,破落户,或者给现代的权贵当舔狗。

难道孙武的后人就一定懂兵法?王宗岳的后人一定是太极大师,胡雪岩的后人就一定懂经商,岳飞的后人就一定爱国?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还是要看个人素质。

真正的爱新觉罗的子孙,会凭真本事吃饭,不会刻意强调自己的姓氏。

那些真的假的?没有本事的爱新觉罗氏的子孙,但是还大声宣称,基本就是一个骗子。

一个骗子会臭味相投,得到一群骗子的簇拥,然后骗更多的人。

与我们普通人来说,谁祖上阔过跟我们毫无关系

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心存侥幸,要不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Copyright © 2022 奇宝库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