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中美贸易“下跌40%”?是否靠谱?

中美贸易“下跌40%”?是否靠谱?

核心提示:

1、近日,中美贸易额“断崖式下跌”消息不断,外贸市场普遍出现担忧情绪。但实际上,中美贸易额下跌是近期以来亚洲普遍的现象。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从亚洲的进口已暴跌至 20 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极速财讯》发现,美国订单暴跌主要源于美联储在内的中央银行对抗通胀的货币政策,由于能源价格飞涨、通胀范围更广、俄乌冲突的不可预测性等,欧美主要国家纷纷提高利率以冷却需求,同时也带来了经济衰退的风险、消费疲软和销售放缓的迹象;

3、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以来,我国外贸表现低迷。在外需整体萎缩、全球贸易流持续重组的背景下,外需的趋势性滑落和高基数的持续影响可能将导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但也有专家指出,我国外贸规模大、韧性强,外贸政策腾挪空间大,随着各项政策效应不断释放,明年中国外贸将恢复增长态势。

近日,有传闻称称中美贸易出现断崖下跌,“凛冬已至”,数据是否真实?

《极速财讯》栏目考证发现,关于中美贸易订单大跌40%的消息,主要来自于CNBC近期的一篇文章《U.S. manufacturing orders from China down 40% in unrelenting demand collapse》。

该文章主要讲述随着美联储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央行试图通过加息和冷却经济来对抗通胀,导致需求放缓,进口规模不得不大幅萎缩:

由于集装箱船取消航行和海运承运人出口延误,美国物流经理正准备应对 1 月初从中国运送货物的延误。

承运人一直在执行积极的运力管理战略,宣布更多停航和暂停服务以平衡供需。Worldwide Logistics Group 首席执行官乔·莫纳汉 (Joe Monaghan) 表示:“由于需求锐减,来自亚洲的集装箱运费持续下降,迫使海运公司取消比以往更多的航行,因为船舶利用率创下新低。”

CNBC数据显示,自 2022 年夏末以来,从中国到美国的船舶 TEU(二十英尺当量单位)运量确实已大幅回落,其中8月至11月船只集装箱总量下降21%,但《极速财讯》未找到“下跌40%”的确切数据。

此外,来自美国的制造业订单大幅滑落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而是全亚洲。

根据HLS 援引的贸易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从亚洲的进口暴跌至 20 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日本海事中心的数据则显示,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量9月同比减少3%,10月减少9%,降幅不断扩大。

根据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的数据,2022年10月、11月,中国大陆出口同比分别下降0.2%和8.9%,同期韩国、越南、新加坡、印度、中国台湾等外向型经济体也都先后出现了出口负增长。

其中被认为是“世界工厂”的有力竞争者、备受瞩目的越南受到影响尤其严重。

根据越南统计总局的报告,自今年年初以来,越南每月有 12500 家公司倒闭,同比增长 24.8%。同时越南缺乏制造订单和贷款利率从 6.5% 上升到 13.2% 的结合导致许多公司关闭工厂而不是签订新的订单合同,12月份取消的开往越南的远洋航行增加了 50%。

HLS 分析师预测,2023 年集装箱运量将进一步下降 2.5%,但运力将增加近 5-6%,这将继续对 2023 年的运费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亚洲的整体业务量和订单流量继续低迷,并且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几乎没有上升势头。

不过OL USA首席执行官艾伦贝尔也表示,“虽然需求疲软,但1月份和整个第一季度的空间可能会出现溢价。从好的方面来说,库存消耗以及重启订单和交付周期的需求似乎正在缓慢上升。”

从亚洲到美国西海岸的一个集装箱的即期运价已经超过盈亏平衡点,“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很小”。

消费疲软致来自美国的订单暴跌

来自美国的制造业订单为何骤降?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全球贸易流量10月份环比下降2.8%,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能源价格高企和利率上升正在削弱家庭对商品的需求,并使全球经济放缓。

CNBC指出,近年以来,欧美主要国家为了压低一直处于创纪录水平的供应链价格,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中央银行正在提高利率以冷却需求。

而对抗通胀的货币政策同时带来了经济衰退的风险、消费疲软和销售放缓的迹象,市场仍然不相信美联储能够在不迫使经济“硬着陆”的情况下降低通胀。

《极速财讯》整理发现,2022年11月,STI美国进出口贸易指数为150.47点,环比下跌4.28%,同比下跌20.98%。

其中,出口贸易指数为164.06点,环比下跌13.21%,同比下跌25.43%;进口贸易指数为124.87点,环比上涨28.48%,同比下跌7.28%。

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指出,下半年以来,由于能源价格飞涨、通胀范围更广、俄乌冲突的不可预测性等,全球贸易需求持续承压。“主要经济体受不同因素影响导致增长放缓,进口需求也将减弱。在欧洲,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高企将挤压家庭支出并提高制造业成本。在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将打击住房、汽车和固定投资等领域的支出。”

具体到美国在中国的制造业订单下降的问题上,CNBC指出由于订单减少,预计中国工厂将在中国农历新年前两周关闭,而假期后的七天被认为是国定假日。

同时大量集装箱船取消航行,以及海运公司的出口延期,共同造成近期内双方贸易骤减。

此外,2022年11月,美国贸易逆差收窄至615亿美元,为2020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730亿美元的预期。

《极速财讯》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整理发现,美国11月货物逆差减少153亿美元,至841亿美元,服务顺差增加10亿美元,至225亿美元,总出口额下降约2%,至2519亿美元。

其中商品和服务的进口额下降6.4%,至3134亿美元,原因是药品制剂、手机、原油、乘用车、计算机和旅游业的广泛减少。

中美贸易额总体表现如何?

虽然11月以来美国对中国进口数据出现明显下滑,但2022年两国贸易总体表现平稳。

据中国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2.4%,达到6976.94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12.06%。

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5359.95亿美元,增长3.4%;中国自美国进口1616.99亿美元,减少0.5%。

以下为美国数据图表,10月以来美国自中国进口大幅下跌,但全年整体数据平稳,与去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美国对中国出口方面下滑明显,但2021 年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增长了 21%,达到 1492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基数较高。

但中美贸易前景并不乐观。目前,美国的2年期和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之差自6月起持续倒挂,3月期和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之差在10月底以来倒挂,市场对美国经济的衰退预期强烈。

明年美联储紧缩将持续压缩居民可支配收入、积压产市场风险,美国经济或逐渐步入衰退,对我国出口需求影响将愈加显著。

此外,贸易战减少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自2018年美国加增关税以来,美国自中国进口即开始大幅下降, 2020年3月后,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贸易低迷,两国贸易额开始进一步下降,此后又缓慢复苏。

但目前来看,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水平(红线)仍远低于美国贸易摩擦前的趋势水平(虚线),且今年8月才刚刚恢复到2018年6月贸易摩擦前的水平。

中国方面,进出口数据整体表现有所放缓。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数据。

根据WTO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商品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4.55%,同比回落0.44%。一、二、三季度分别同比回落0.47%、0.48%和0.55%,降幅逐季扩大,但环比仍逐季上升。

同时,中国出口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5.5%、12.4%和10.3%,增速逐季下行。

2022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

但10月以来,受全球整体贸易表现低迷影响,中国贸易数据同样不乐观。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其中中国出口2960.9亿美元,同比下降8.7%,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低于市场预期。

从商品结构来看,集成电路等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自2022年以来就出现大幅下滑,受美国芯片政策影响,我国集成电路的对外依存度或逐步降低。

但在中国对美国进出口增速放缓的同时,对东盟进出口增速持续上升,是今年下半年开始变得显著的趋势。

1~11月,我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8891.87亿美元,同比上涨12.78%,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5.37%。

其中,出口贸易额5176.02亿美元,同比上涨19.30%;进口贸易额3715.85亿美元,同比上涨4.80%。

上半年,RCEP对我国主要产业的出口“创造”效应约为1.47个基点,显著强于主要产业的“替代”效应0.36个基点。

同期中美进出口贸易额6979.35亿美元,同比上涨2.25%,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2.06%,已降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此外,由于全球高通胀叠加海外加息潮,海外产能受限,我国对外依存度逐渐降低,外需的趋势性滑落和高基数的持续影响可能将导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