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疫情以来新疆首派政府经贸团组出访中亚,释放了哪些信号?

疫情以来新疆首派政府经贸团组出访中亚,释放了哪些信号?

12月10日至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经贸代表团出访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出访中,他们会见当地商企代表们,谈了双方合作发展的意向,签署一系列关于产能和经贸方面的合作项目。

据了解,这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新疆首次派出政府经贸团组出访中亚,意义重大,成果丰厚。记者认为,这对外释放出四个信号。

第一,传递高质量发展与合作的决心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也是此行出访的首站。

新疆经贸代表团在杰特苏州塔尔迪库尔干市和首都阿斯塔纳,分别举办“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哈萨克斯坦杰特苏州商务论坛”“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经贸投资合作推介会”。

在杰特苏州商务论坛,新疆特变电工和哈萨克斯坦国际能源科学集成中心签署了合作项目。在阿斯塔纳推介会上,中哈两国的8家企业达成了13.7亿元人民币的合作意向。

签约项目涉及化工、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等领域,凸显出中哈两国产业、市场优势的互补与融合。

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家们而言,这两场活动足以解读新疆高水平构建对外开放的决心。

今年11月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新疆就加快高质量发展方面明确表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动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转变。”

带着积极信号的新疆经贸代表团,在为期10天的访问中,与相关方开展了深入交流,为下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疫情以来新疆首派政府经贸团组出访中亚,释放了哪些信号?

第二,中亚仍是新疆对外开放的优先方向

作为中国的西大门,新疆与中亚多国山水相连,在畅通国际间物流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等方面,有着天然而独特的地缘优势。

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值1484.9亿元,同比增长65%。疫情之下,这样的数据更加凸显了新疆与中亚合作的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以来,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口口岸持续发挥着中欧班列主要进出境通道的重要作用。

今年,新疆铁路双口岸均提前完成去年全年通行班列数量:11月26日,霍尔果斯口岸提前36天完成了去年全年通行中欧班列数量;12月9日,阿拉山口口岸提前22天完成了去年全年通行中欧班列数量。

第三,“走出去”开始打破疫情造成的往来阻碍

在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经贸投资合作推介会上,新疆中亚互联孵化器有限公司与阿拉木图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下10万吨化工原料长期合同,金额11亿元人民币。

这一单合同恢复了众多新疆企业的发展元气,增添了“走出去”的信心。

新疆坐拥向东、向西的13亿消费市场,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疆外贸企业与中亚客户往来受阻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逐步优化疫情防控,自治区党委、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从11月初起,便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部署与中亚国家政府部门和地区、企业间的对话交流活动。

第四,双向奔赴,提振经贸复苏信心

新疆外贸市场的发展,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每个访问的站点,必不可少的就是双方企业的“面对面”。

“技术如何运营,产品单次运量是多少、衍生的技术有哪些……”几乎每场讨论环节,外方企业提出的都是细致、具体的问题。

这场及时的“面对面”,回应了外方企业当前迫切的技术需求,也巩固了双、多边合作。对于在中亚访问中的新疆经贸代表团而言,需要给“老朋友”们传递这份信心。这样的诚心,换来了温暖的回应。

在阿斯塔纳的推介会上,阿斯塔纳城市投资发展中心董事会副主席缅德加济耶夫表示,投资者签订投资合同将获得附基础设施土地赠予,免征关税和增值税等优惠;投资经济特区,在免税、原材料和设备进口的海关优惠、简化雇用外国劳工的程序方面享有优惠。

更多的“走出去”已经提上日程:12月下旬,新疆霍尔果斯市工商联牵头组织的外贸企业代表团将启程赴中西亚三国访问,洽谈合作,拓展市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