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解放战争中最经典的五次战役是哪些?

解放战争中最经典的五次战役是哪些?

盘点解放战争中的十大战役,每场战役都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更是有这样一场神仙战役,我军仅以3万人的兵力大败敌军12万人的美械军团。

在兵力和武器装备差距极大的情况下,我方将领是如何运筹帷幄赢下这场战争胜利的?这十场战役你都知道哪几个呢?

第十名、宜川战役。

宜川战役被称为“筑子街战役”,是由彭德怀亲自指挥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更是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获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在西北野战军内线作战的9个月后,开始了新式整军运动,而后主力五个纵队转入外线作战。

而胡宗南为确保各个据点防止解放军南进,采用了“重点机动防御”计策,把进攻战略转为防守。

对此方针,彭德怀决定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先以一部分兵力包围宜川,隐藏至此,在敌军的救援到达宜川的瓦子街地区时,我军集中兵力发起猛攻,阻止了敌军的救援。

西北野战军下达命令,让我军从多个方向对敌军发起全线进攻,一举突破敌方全部防御,占领敌方全部阵地。

敌军兵力所剩无几,军长刘戡引爆手榴弹引咎身亡,随后我军突袭宜川,剿灭了宜川剩余的敌军,获得宜川战役大捷。

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鲁西南战役讲的正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战役,这场战役同时也拉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在国民党屡战屡败后,国军把方向转为对陕北和山东等地重点关照,企图用黄河阻止解放军南进。

邓公根据中共中央外线作战方针,组织部队修整,成立渡河指挥部,勘察渡河地段地形。

次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作战计划,刘邓大军决定集中4个纵队共12万余人强渡黄河,一举突破敌军防线。

为阻止刘邓大军继续前进,国民党先后调取兵力数万人前往支援,牵制刘邓大军、吸引火力,另一边调取兵力继续增员。

看破了国民党计策的刘邓,决定吸引敌方援军,利用敌军逐批来援的弱点进行持续作战。

我军采用攻其一方,逐个击破的战略,攻克了郓城,获得首战胜利,而后又攻克定陶、六营集,最后在羊山集对敌人发起总攻,全歼守敌。

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共历时28天,国民党4个整编师仅仅被我军15个旅的兵力就给歼灭了,9个半旅共消灭国民党5.6万人,缴获各种枪炮872门,这场战役是对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地歼灭作战。

鲁南战役的胜利,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道路,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八名、平津战役。

这场战役是由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地区军队的联合战役,东北野战军约80万人,华北地区第二、第三兵团约13万人,连同地方部队共约100万人,敌军战区人数不足60万人。

面对如此优势,中共中央还是决定徐徐前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将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对傅作义的分割包围,切断西撤和南逃的道路。

第二阶段: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国民党守军全部歼灭,让北平守军陷入慌乱之中。

第三阶段:改编傅作义的部队。

至此,北平重获新生,和平解放,以解放军不足4万人的伤亡,歼灭并改编了国民党52万余人,共历时64天,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华北大部分地区基本解放,解放军进驻北平,战役宣布胜利,北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第七名、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攻坚战,攻打速度可以说是风驰电掣。

为了能顺利夺取济南,我军对作战进行了全面布防,华北野战军对济南发起了全线的猛烈进攻,济南战役正式打响,参与战役人数更是高达32万,比敌方守军高达约20万人。

敌军在我军长达八个日夜的围攻作战下被尽数歼灭,其人数高达10.4万人,其中更是有2万人起义选择归顺,济南随之成功解放。

济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华东、华北两个战区成为一体,也为以后徐州地区消灭国民党创下了有利的条件。

第六名、晋中战役。

晋中战役是在徐向前指挥下,以少数兵力歼灭敌军,进行的一场运动战战役,我军兵力仅6万余人,对敌方兵力10万余人。

如此兵力悬殊,徐向前决定行调虎离山之计,采用运动战,让敌人摸不清方向,慌乱阵脚,由此成功拿下了三座城池,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导权。

对此,徐向前乘胜追击,一举围剿敌军,歼灭敌军10万余人,缴获各种炮制武器3704门,创造了解放战争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

第五名、莱芜战役。

这场战役是粟裕司令指挥的战役之一,国民党兵力45.5万人,对战华东野战军兵力约27万人,历时63个小时,采用集中兵力的作战方式,歼灭敌军6万人左右的巨大胜利。

粟裕大将的战役指挥妙计频出、运筹帷幄,真是一场“神仙仗”,解放了13座县城。

对此,国民党想要实行南北夹击的想法就此破灭,对此战役的评价就是进攻极快、歼敌最多,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最高纪录。

2月20日,在莱芜城中,华东野战军第8、第9纵队对敌军设下埋伏,向南下的敌军77师发起进攻,将其歼灭,其余部队在次日晚上发起全面进攻,将李仙洲第73军主力以及46军包围在城内。

为确保胶济铁路,李仙洲奉命突围,没想到46军军长秘密逃脱放弃了军队,李仙洲先头部队被华东野战军阻拦,后部集团更是被刚占领了芜湖的第4、第7纵队切断了后路。

同时,其余部队对李仙洲集团展开猛烈地攻势,分割围剿,国民党5.6万余人在此被歼灭,渤海、鲁中等地区全部解放,连成一起。

第四名、苏中战役。

苏中战役同样也是粟裕司令指挥的一场战役,他率领华中野战军3.3万兵力对战国民党约12万余人,如此兵力悬殊、装备落后的劣势,粟裕大将制定出了“打中间,不打两翼”的作战方针。

华中野战军调集优势兵力向敌军发起进攻,宣泰战斗中敌军大部分兵力被我军歼灭,获得首次胜利。

华东野战军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进行连续作战,粟裕大将迅速收集兵力,对敌军发起猛烈进攻,出其不意地打乱了敌军部署,掌握了战场的主导权。

然后,粟裕大将率华中野战军调虎离山,李默庵以为我军要攻打如皋,紧急调取兵力前来支援。

救援途中,国民党第99旅与华中野战军第1师遭遇,发生战斗,李默庵才意识到是自己判断失误,而此时的99旅已被我军团团包围。

31日,在黄桥被华中野战军攻克后,战役结束,获得胜利。

第三名、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次在中原进行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也是华东野战军两年作战中最大的一场歼灭战,双方都集中了大量的兵力。

华东野战军联合中原野战军约20万人兵力对战敌军约25万人,更是有粟裕大将和刘伯承元帅坐镇,亲自指挥,此战可谓是前所未有、异常激烈,两个阶段的战役,20个不分昼夜的持续作战。

为应对中原战场局势,粟裕不断分析战场形势,尽全力创造作战时机,在我军夹击邱兵团后,5军并不能被我军现有的兵力歼灭,粟裕大将另寻他法定下“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战略,在敌军把注意力放置在鲁南时,突然对开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在撤退时又在东面碰到了援敌的黄兵团,如果避而不打势必会对我军造成不利,粟裕大将对此冷静分析,对黄兵团实施围攻战术,迅猛快速的围攻了黄兵团,使得黄兵团丧失了作战的意识,我军撤出战场时,无一人敢踏出一步。

至此,战役由华东野战军撤出战场正式结束,共歼灭国民党9万余人,解放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

第二名、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又称“辽沈会战”,此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所持兵力首次被我军兵力数量远远超越,并解放了东北全境。

随着中共中央定下东北野战军南下的战略方针,东北野战军集中70万大军南下北宁,向窝藏在辽沈地区的国民党发起了进攻。

此次战役,我军采用了“关门打狗”的作战方法,将国民党困在东北各地,逐个歼灭,将部分兵力包围新民县西北的同时,监视着沈阳那边的敌军,又以部分兵力阻止长春敌军突围,围困长春敌军。

东北野战军根据指示,其主力部队直击锦州,经过长达30多小时的激烈战争,成功攻下战役重地锦州,全歼守敌10万余人。

同时,南北两线分别采用坚守和运动作战的方式,阻止了国民党救援的企图,歼敌6000余人。

17日,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我军各方面的压力下,被迫率领部队2.6万余人起义,在辽沈战役历时52天后,长春正式宣告和平解放,东北国民党总部以及4个兵团、111个军部、36个整师,共计17.2万人被我军尽数歼灭。

战后,总部首长更是指出:原本需要5年左右才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了。

第一名、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中最具有影响力、战事最复杂的战役,恐怕就是淮海战役了,是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进行战略性进攻的战役,也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继豫东战役后再一次合作的战役。

华东野战军16个连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连纵队,连同各地区作战部队约60万人参与。

此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秘密前往徐州,发起突击将敌军第7兵团一网打尽,此时的国民党还傻傻的蒙在鼓里,10万余人全部被我军歼灭,敌司令黄百韬阵亡。

第二阶段、黄维第12兵团被中原野战军集合的兵力团团围攻,同时华东野战军包围了途中前去支援的12兵团杜聿明集团,因此16兵团军心大乱、频频出错,导致兵团大多数人被我军围剿。

就在同一天,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对12兵团发起了总攻,消灭国民党12万人。

第三阶段、中原野战军退出战场进行修整,在平津战役完成包围后,我军向杜聿明发起总攻。

在1月10日战斗结束,共歼灭国民党5个兵团、22个军队,共计55万人,历时66天,创造了解放战争上的一个奇迹。

其中,华东野战军对此贡献巨大,歼敌人数占总数的80%,更是参与了多场战役,对我国解放战争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南战役,海南岛战役,淮海战役。

前四战役各具特色。

辽沈,打援攻城。

平津,强打逼和。

中南,追、围、歼。

海南,帆船抢海夺岛。

淮海,人民战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