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为什么魏蜀吴三国,偏偏东吴能坚持到最后?

为什么魏蜀吴三国,偏偏东吴能坚持到最后?

谢谢邀请。魏蜀吴三国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三国都能重视人才,积极进取。曹操、曹丕、刘备、诸葛亮、孙权、陆逊等等都是政治家。
偏偏东吴能坚持到最后,有人为因素、有地理位置因素。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孙权称帝的时候曹操、曹丕、刘备都去世了。孙权和哥哥孙策、父亲孙坚三代经营江东,比较稳定,但是称帝理由跟曹丕、刘备相比不充分,曹丕称帝起码表面上是汉献帝刘协“禅让制”,刘备是刘皇叔,一直以振兴汉朝为目标。孙权完全是靠实力打拼敢称帝,孙坚获得的传国玉玺还让孙策给袁术了,孙权称帝时候蜀汉官员有的都很气愤,认为是僭越篡逆,后来在诸葛亮劝说下才平息愤怒。曹魏更生气,孙权的官职,连吴王称号等都是曹魏封的,这次称帝显然是另起炉灶。孙权敢称帝,完完全全依靠东吴境内稳定,文武百官和百姓的拥护。这样政权基础牢固,生命力较强。
孙权182年至252年,曹操155年至220年,刘备161年至223年。孙权活了71岁,是相对长寿的,229年48岁孙权称帝,在位23年,在位时间较长,有利于巩固稳定东吴的政权,孙权后期虽然没什么大的作为,在立储等方面做的还不算太好,但是也比曹操、刘备去世时候留下乱摊子强。
曹操感慨生子当生孙仲谋,刘景生儿子不行。孙权在用人,稳定江东等方面比孙策都强。曹丕曾率大军到达江边,感叹:彼有人焉,不可图。江东孙权方面始终有栋梁之材。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等等都非常优秀,这为东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为东吴坚持最后创造了条件。
蜀汉263年灭亡,曹魏265年被司马炎代魏建晋,东吴280年灭亡。魏蜀吴三国蜀最弱,魏最强,吴居中。古代,北方政权想消灭南方政权隔着长江天堑,不容易,曹操南征,在长江流域赤壁之战遭到惨败。东吴有长江为天然屏障有利于生存,而且东吴水军比曹魏有优势。这是东吴坚持最后重要原因。
东吴很重视用人的人品,没有出现曹魏司马懿那样的人物。像孙权对曹丕重用贾诩很不以为然,贾诩能力强,是公认的。但是,孙权认为贾诩人品存在不足。曹操提倡“唯才是举”,可是过分强调能力,忽略人品有时就会吃亏,曹魏就被司马懿父子给颠覆了。蜀汉是实力弱,而且从历史进程来看,北方政权想消灭南方政权,往往要先攻占蜀地。而且当时姜维还为避祸,躲到沓中屯粮。刘禅没听姜维加强防守计划,宦官黄皓又误事,结果导致蜀汉灭亡。但是应该认蜀汉忠臣很多,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等后代为保卫蜀汉而死,人品还都是很好的。
曹魏政权能够被司马家族取代跟曹丕、曹叡寿命短有关。再加上曹氏子弟在外面没有强有力的藩王勤王,拱卫朝廷有关。淮南三叛是反对司马家族,可是力量弱被镇压。
东吴能够坚持到最后跟东吴政权内部相对稳定有关,虽然吴末帝孙皓非常残暴昏庸,但是东吴内部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造反起义现象,最后是西晋的六路大军消灭了东吴政权。

如果您想得到答案是“东吴全是小人,全是背信弃义之徒,所以祸害遗千年”这样的答案,请不要继续往下看,以免引起您的不适。

我个人认为,东吴能坚持到最后,是因为孙权无愧于“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

首先,南下江东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把北方的舰队调入长江(不打架也得靠这些船只运兵和粮秣)东边走长江入海口—徐州南下南京,其次就是中路走合肥——濡须口攻击南京,最后就是西路,由襄阳南下占据夏口(武汉),再向东。

孙权将都城从镇江迁到南京,建石头城,死死的卡住了下游的攻击线路,任何妄图从长江下游渡江的行为都会遭受到南京,镇江和长江入海口的水军封锁,而那一片长江以南就是名满天下的苏杭,一马平川➕水系发达,北方军队在这里只有被剿灭的份,京杭运河劳民伤财但是后代为啥代代都要疏通,因为可以将北方水系的战舰调入长江水系,从此江南割据难度大大增加。

合肥向南进入濡须水,进而进入巢湖,过濡须口进入长江,也是一条将打破长江水军力量的路,所以这条路的防线是孙权亲自镇守。你看网络喷子总是说“合肥十万送人头”。但是,曹魏始终没有击破濡须口防御,反而屡屡被孙权击败。

西线就更证明了孙权的厉害。西线的要害在于夏口(武汉)。这个地方的南北陆路极难走,只有水路好走。这里就是整个江东的西大门。要知道孙坚死在这里,孙策也没能最终拿下。夏口是江东的要害,但是夏口的要害确是它的两条上游江陵和襄阳。曹操拿下襄阳后,江东全员恐慌(这个时候的夏口还不在江东手里)。

天才战略家周瑜和鲁肃明确指出了江东的危机之地不在夏口,而是在江陵!但是同为天才战略家的曹操也发现了,轻骑突进,大败刘备,抢下了江陵所有军械和水军!孙权随即将大权下放,让周瑜实施他那天才般的战略——联合夏口的刘琦,刘备,精锐前出夏口,在夏口至江陵这一段长江水道寻找破敌之机!(因为这一段的陆路是云梦泽——一大片沼泽地,曹操最精锐的北方陆军无法配合水军)但是同时,孙权的后续部队随时准备进驻夏口!一旦周瑜失败,就会在夏口跟曹操决战(这里很难,因为曹操的陆路大军和襄阳由汉江南下的水军会在这里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下来的故事就是周瑜的天才表演。然后就是周瑜,鲁肃和孙权贯彻执行的江汉平原(荆州核心三角区)三分计划!

东吴用极大的伤亡拿下了江陵(周瑜随后重伤而亡),转眼发现自己的同盟竟然趁自己啃骨头的时候吃下了荆南四郡(虽然肉也不多)。就是这样,东吴仍旧用江陵换下了夏口,而不是兵戎相见。要知道夏口的上下游等于都在东吴手里了,开打的胜率可是很高的。

再然后,就是“索要湘水东二郡”,原因无他,夏口太缺乏战略纵深,为此孙权和鲁肃两个人双簧唱的蹦蹦响。

再然后,就是“背后捅刀子”。其实这是东吴一直执行的荆州战略——夏口必须在自己手里,江陵和襄阳要尽可能抢下一个,最差的状态就是这两个地方不能落到一个势力手里!夏口的安全是第一的!

孙权活到70岁,虽然只要打过长江就被曹魏暴揍,但是整个江东确稳如泰山,江东的山越被揍的消失了,台湾也去走了走,两广的土著也是被摁着头锤。要不是子孙太不靠谱,东吴说不定能熬过西晋呢……即使如此,东晋,南朝的君主出了一堆的弱智,白痴,暴君,疯子。南朝依旧长期割据在北方政权之外。防御策略延续的还是孙权传下来的那一套。一直到隋炀帝这个二百五修了大运河,江东多了一个要害……到了宋朝,洞庭湖成型,云梦泽消失,江陵和夏口的背靠长江防御组合被斩断,长江西部防线被迫前提至襄阳。江南割据的能力彻底消失。南明,吴三桂,天平天国就再也没成过气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