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年羹尧手里有军队,又权势熏天,为何不在西北自立?

年羹尧手里有军队,又权势熏天,为何不在西北自立?

当时的西北三省(青海、甘肃、陕西)皆是贫瘠之地,就连拥有“八百里秦川″的陕西,也早已不复昔日秦汉时代的盛景了。

年羹尧打仗的时候,西北的粮草和军饷完全是靠内地支持的。

可以说内地的不断输血,才是年羹尧手下几十万大军的坚强后盾。

如果没有了内地的支持,年羹尧的军队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割据政权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没有足够的财力做为支撑,即使年羹尧的野心再大也是白费心机!

想当初,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就是因为隋炀帝杨广迟迟不肯返回关中,才引起思乡心切的护驾御林军的不满(他们多是关中子弟),进而在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的煽动下发动了叛乱,杀了隋炀帝。

连堂堂的大隋王朝的正牌″天子"都无法控制住手下的思乡心切的军队,何况身为清朝臣子的年羹尧呢?


按照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说法,雍正为了监视年羹尧,不仅派了许多大内侍卫前往西北前线,而且还赋予某些将领“密奏”之权,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年羹尧陡起异心。

此外,除了少数几个亲信以外,冷酷残暴的年大将军也没有获得全军将领的爱戴。

不受爱戴就没有"粉丝″,没有“粉丝”就没有盲从者,没有盲从者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叛乱集团,没法形成叛乱集团年羹尧拿啥造反?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只消派图里琛带着他的旨意前往西北,岳钟琪就轻而易举的取代了年羹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年羹尧既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大将军,又是年妃的哥哥,堪称名符其实的皇亲国戚,而且在取得几次胜利之后,雍正皇帝又任用了许多年羹尧推荐的人。

因此,年羹尧的势力一度很强大。

雍正皇帝的“言听计从”和“年选”官员遍布朝野,自然容易使年羹尧产生感觉良好的幻觉。

此时,在年羹尧的眼里,他已然是这个平台上的程序管理员,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已然是雍正老板离不开的核心人物了。

所以,老年觉得即使自己做得再过份,雍正皇帝也会宽容他!


正是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尽管雍正多次提醒他收敛,但年羹尧却还是一如既往!

就是这份过了头的自信,使年羹尧彻底失去了自我,也彻底失去了雍正皇帝的庇护。最终,硬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这点不管是真实历史还是雍正王朝里都讲的很清楚,年羹尧的大军首先是满清中央不断给它输血,一旦断供,就算是割据西北也无法有足够的钱粮来维持部队,除非以战养战,全靠抢,但是要想从西北一路平推靠以战养战的方式几乎不可能。第二年羹尧的军队不完全是他的亲兵,他对手下部队不可能全部掌握,雍正也不可能让他全部掌握,如果他要造反,能跟他的只有一部分,历史上手握重兵武将造反成功的例子太少,实际有名成功造反的也就是郭威,赵匡胤,刘裕,候景,杨坚,朱棣,赵陀等人这些人成功的一大因素就是主子太弱,而且像郭威,朱棣造反前已经是独立王国的主人了。失败的像钟会,束手就擒的像蒙恬。概括的来说,古代中央防止封疆大吏造反是有一套制度的。首先,军事主官不能参与地方政治,地方管理。军事主官不能管理军队内部钱粮,甚至是装备后勤,军事主官和军队将官三到五年轮换一次。军事主官不能私自募兵,不能拥有固定地方的兵源。封建王朝中央会派监军之类的人员控制部队。甚至有些封建王朝把部队控制权交给太监和外戚。比如宋朝童贯和汉末何进。因为太监没有后代他最多专权,甚至更多时候他要依附于皇帝。外戚跟皇帝就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总不可能自家人造自家人的反,当然杨坚除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