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小方坯连铸末端电磁搅拌综合控制模型

小方坯连铸末端电磁搅拌综合控制模型

近年来,高效连铸技术迅速发展,其中电磁搅拌技术和动态二冷配水应用特别广泛。连铸生产时,钢水先在结晶器内受到铜板冷却开始凝固,紧接着进入二冷区接受喷水冷却,进行进一步的凝固。在铸坯凝固末端,钢水流动性差

近年来,高效连铸技术迅速发展,其中电磁搅拌技术和动态二冷配水应用特别广泛。连铸生产时,钢水先在结晶器内受到铜板冷却开始凝固,紧接着进入二冷区接受喷水冷却,进行进一步的凝固。在铸坯凝固末端,钢水流动性差,且溶质扩散困难,易产生中心偏析,还易形成凝固搭桥造成疏松缩孔。为此,可采用末端电磁搅拌(FEMS)装置,利用电磁力对铸坯凝固末端的钢液进行搅动,使其成分均匀,并减少凝固搭桥的现象发生。使用FEMS时,要求其安装位置处的液相率处于某一合适值,若液相率过高,则钢水易于流动,搅拌太强烈,易出现负偏析,若液相率过低,则钢液流动困难,难以搅动。北京科技大学的学者为解决连铸生产过程中因拉速、过热度等工艺条件频繁波动而导致铸坯凝固末端发生变化,使得末端电磁搅拌(FEMS)难以产生稳定良好的搅拌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FEMS综合控制模型。此模型通过在线凝固传热模型计算得到FEMS安装处的坯壳厚度SF,然后采用基于目标坯壳厚度控制的二冷模型调节二冷水量使SF保持稳定,并根据不同的SF调节FEMS的电流和频率,使FEMS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优值。采用射钉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计算机模拟及现场应用的结果表明,在160mm×160mm小方坯连铸机上,此综合控制模型能够使FEMS安装处的坯壳厚度保持稳定,目标坯壳厚度设定为52mm时,有效提高铸坯的内部质量。(金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