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一句话: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实力和抵抗意志。

希特勒以为苏联是一个腐朽的房子,只要踢开门,整个房子就会轰然倒塌。但是现实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德军在苏联遭到的抵抗远远超过在西欧各国遭到的抵抗。虽然苏德战争初期的苏军组织能力、战术水平都远远不如德军,但是苏联官兵的战斗意志却远超德军想象。

结果就是德军推进的速度要低于其预先计划。尤其在南方的乌克兰方向,遭遇了更加强烈的抵抗,以至于中线的推进超出了南线,形成半个突出部。

于是给希特勒造成一个两难的抉择。

方案一:不管南线受阻,中线继续前进,拿下莫斯科。这个方案的风险在于南线的苏军集团可能北上攻击中路德军的侧后方,威胁中路德军的补给线。那样中路德军就面临被切断后路的危险。

方案二:先不打莫斯科,中路德军南下协助南线围歼乌克兰的苏军集团。这个方案的风险在于:这一次错过打莫斯科,以后可能就再也打不下莫斯科了,因为到时候苏联已经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而且冬天就要到了。

古德里安等人主张的是第一个方案。希特勒选择的是第二个方案。于是导致了史上著名的基辅围歼战,打垮了苏联南线集团。但同时也不出意外遭遇了再也没能拿下莫斯科的后果。

现在回想起来,古德里安等人的第一个方案未必就是保险的。因为就算拿下了莫斯科,南线苏军北上切断其后勤补给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事实上的莫斯科保卫战也证实了,即使后勤补给线没有被苏军切断,德军面临苏联的冬天时,后勤压力也很难扛得住——更不用说真出现苏军威胁后勤补给线时会发生什么了。

所以说巴巴罗萨计划妄图一锤子就把苏联打趴下,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斗。其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实力和抵抗意志,尤其是低估了乌克兰方面苏军集团的战斗力。南线德军没能按计划迅速解决南线苏军,就注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无法成功。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从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来看,本着事后诸葛亮的精神,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巴巴罗萨计划是不完美的,用堪称是对希特勒的侮辱。

我们知道一句话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指的是任何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各种各样不可预见的事发生,巴巴罗萨计划也不例外。

那么,巴巴罗萨计划为何不完美,它的失误在什么地方?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历史上除了蒙古人,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征服俄罗斯。

1812年,拿破仑60万大军大举进攻沙俄,结果被坚壁清野的沙俄人拖得筋疲力竭,狼狈而归,敲响了拿破仑帝国灭亡的丧钟。

129年后,希特勒550多万大军再次折戟苏联,成就了俄国难以战胜的神话。

拿破仑的军队从西欧打到东欧时,在波兰地区看到了法国人难以想象的景象,到处是土路、垃圾、臭水,人们衣衫褴褛,传染病横行。一向比较注重卫生的法国军队缺乏对此地病毒的抵抗力,纷纷病倒。在东欧的战争中,因为病毒导致的非战斗减员成为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一个多世纪后,希特勒再次来到东欧。面对一个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硬件条件应该会有所改善吧!

想多了!

虽然苏德战争前,希特勒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麻痹苏联神经;瓜分波兰使苏德接壤;通过观摩苏联阅兵看苏军队的精神面貌等。

甚至,为了称霸欧洲甚至世界,德国还向北极派遣了秘密部队。然而,准备工作如此详细的德国还是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苏联的雨季和冬季。

1941年6月22日,德国纠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共550万大军撕破苏德边境,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由于苏联大清洗运动的恶劣后果,加上斯大林的麻痹大意,致使开战初期苏军猝不及防,一溃千里。

到10月莫斯科战役开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300多万军队,飞机损失96%,大炮坦克不计其数,国土损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损失四分之一。

但是,对于处于巅峰状态的德军而言,这样的战果并没有达到希特勒的预想。因为德军在推进的过程中遭遇了两个非苏联对手!一是天气,而是大地!

德国没有想到,已经基本成为工业国的苏联,竟然还大部分是土路!而且是在苏联经济发达的西部地区。

因为土路的因素,导致德军推进时,黄沙滚滚,大量粉尘进入大炮、坦克、摩托车以及士兵的身体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不仅设备寿命受损,人员生病,最要命的是迟滞了德国闪电战的步伐。

9月,雨季来临,绵延的秋雨让土路成为泥路,德国的坦克装甲车陷入泥淖中不能开动,原本一天平均行进50-80公里的德军只能每天行进5-8公里!

等到10月以后道路结冰,德军终于从泥淖中走出来,马上又遭遇俄国的严寒!陷入了和拿破仑一样的绝望中!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为什么不可战胜,是因为德军真的天下无敌吗?当然不是,或者说不全是。德国之所以无敌,和德国前期面临的对手有极大关系!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波兰迅速亡国,随即德国调转枪口,横扫西欧。

长期以来,德国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同属于基督教势力范围,在民族意识上更倾向于走到一起,而和俄国严格区分开。这决定了德国在西欧和俄国的扩张情况大相径庭。

因为和英法更像是一家人,所以瓜分波兰后,英法一度沉浸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美梦中无法自拔,等到德国横扫西欧,英法联军迅速溃败!

在基督教世界,弹尽粮绝走投无路选择投降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因此很多西欧国家几乎是望风而降,德国攻占丹麦全境只用了4个小时!

而面对武器装备远超德国的第一陆军强国,德国同样是摧枯拉朽,绕道比利时,让法国人苦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成为笑料。

因为抵抗不及,除了在敦刻尔克撤往英国的33万人,剩下的西欧军队最后放下了武器!

太顺利了!

所以希特勒毫无意外地膨胀起来!有了吞掉苏联的强大信心。

根据希特勒的情报,此时的苏联只有180个整编师,且绝大多数布置在西线,通过瓜分波兰已经让苏联将军队布置在德国的眼皮子底下,一旦开战可迅速将其吃掉。

所以希特勒提出:“三个月灭亡苏联”!

但是希特勒低估了斯大林,更低估了斯大林建立的斯大林模式。

简单说来,斯大林模式就是高度集中,将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特别是战争时期,其强大的动员能力让所有对手都望尘莫及。

开战之后,依靠苏联完整的军政架子,苏联迅速扩编到360个师,这让德军越打越绝望,因为他们发现,即使自己消灭了眼前的苏军,马上会出现另一支苏军!

而且,有别于基督教世界,长期浸润在马列主义的斯大林将投降视为不可饶恕,并且下令士兵不准投降,这让德军吃尽了苦头,因为停下来的方式只有一个: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且,苏联巨大的国土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纵深,这是德国无法战胜苏联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西欧大陆战事结束。此时的西欧,只剩下一个岛国英国。

在德国海军实力不及英国的情况下,希特勒一直没有放弃和英国媾和的打算。二战爆发后,丘吉尔上台,这个坚定的反共分子让希特勒看到了希望。因为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也是天然反共的,希特勒认为,既然志同道合,那么肯定可以合作!

丘吉尔不干!

面对德国,丘吉尔表现得异常强硬,坚决不投降,即使敦刻尔克看起来向德国给自己示好,丘吉尔也不为所动。丘吉尔的态度使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发动了不列颠之战。

丘吉尔的选择是正确的:

首先,作为岛国,英国一向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一个几乎同一西欧的德国不是英国人想要的好伙伴!

其次,美英关系密切,作为美国的对手,日本和德国结为同盟,所以美国和德国天然对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如果和德国媾和,等待英国的可能就是美国的猛烈打击!得不偿失。

所以,美英联手,挫败了希特勒的阴谋!

虽然大家都是基督教大家庭的成员,但是没有办法,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都免谈。

应该说,在美英等国的眼里,希特勒背叛了他们。早先希特勒崛起时,作为一战战胜国的英美法国等并未加以阻止,理由很简单,希特勒不断标榜自己的反共立场,并且将斯拉夫人视为劣等民族,一开口就是指向苏联,这让一向反苏的西方国家有种找到一把好枪的感觉!

所以,他们或者默许,或者直接支持,想要通过希特勒和苏联的死磕,让自己的渔翁得利!

但希特勒不想只做一把枪,所以他将枪口指向了西方国家!

由于一战带来的影响,西方国家反战情绪严重,面对精良的德军,他们一溃千里!

所以,在德国主动撕破脸的情况下,美英等国转而和苏联站在一起。德国围攻列宁格勒时,发现了大量的英制坦克。莫斯科之战胜利后,美国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

实践证明:再完美的计划,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不行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