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这会是2023年最大的一场危机吗?养老金总人口

这会是2023年最大的一场危机吗?养老金总人口

重磅福利! ! !

最近,我拿到了一份非常高端的资料: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里面提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结论:

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

这意味着,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非常脆弱,任何新的不利因素,都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入衰退期。里面还有很多全球视野下的经济背景分析,例如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等等

可以说,任何想在明年赚钱的人,创业也好、打工也好、开店也好,都不应该错过这一份报告。

现在扫码添加我的微信,免费赠送给你,希望我们在搞钱的路上,一起前行

以下为正文:

人口拐点,终于还是出现了。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进入负增长区间。


建国74年,除了上个世纪的60年代的三年大灾,这是第一次实打实的人口负增长。

关于人口负增长,早在十多年前,不同的机构、学者早就预测了这一结果——晚的推算是在2035年,早的为2027,大多预测时段都是在2027-2030年之间。

现在看来,未来比想象中来得更快,这一趋势之后恐怕也很难彻底逆转。

可以说,最担心的事情,都在2023年发生了。


持续下跌的人口总量,是第一件担心的事情。

虽然是人口负增长元年,但却是未来三十年负增长最少的一年。

未来出生人口趋势,已经写在结婚人数与新生儿人口中。


过去几年,我们的结婚人数一路下滑。

从2015年的1224.7万对,到2021年的763.6万对。

到2022年一季度,210.7万对。


结婚人数减少,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新生儿人数不断减少。

即便2016年在全面放开“二孩”后迎来一个小高峰,依旧没能力挽狂澜。

2021年鼓励“三孩”,2022年新生儿人数还是没有突破千万。

一方面,是新增人口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死亡人口却越来越多。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每年的死亡人数是一路递增的。

以我国的14亿人口来计算,在过去的十年里面,平均每14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死亡。

细想一下,把时间刻度、范围扩大,很多人很难想象全国每时每刻、平均每三秒都会有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或许你刚刚吃完一顿饭,或者刚刚看了一本书。

但在你不知道的角落,已经有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或许平时没什么感觉,但你细想一下,过去十年间你周围是不是有很多人都离世了?

未来,死亡人数还会持续上升,这是由我国历史因素决定的。

稍微了解过我国人口历史的都会知道,1962年至1971年这十年,是人口出生的峰值。

当生命时间线到达时,死亡人数也会达到峰值。

这还仅仅只是因为“寿命”而死亡的人数来推算,如果再算上疾病、车祸、意外以及其他种种因素,人口死亡的数量还会再次提升。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此消彼长,直接导致我们的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并且这一趋势很难逆转。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每一年,我们的人口总数都会越来越少。

这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


人口进入负增长,对经济发展也有两重影响:

① 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该变了。

以前经常听说一句话:我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过去,我们享受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在拉动,但是归根结底是:人。

需要人的生产与消费,才构建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经济繁荣。

劳动力也好、产业链也好、大市场也好,核心都是人。

当人口增长转向,意味着我们的人口红利优势不再,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有且只有一条路可走,先发工业国们都趟过,分两步:

一是抓生产力。

做真金白银的产业升级,也是做蛋糕的过程。

从低端走向高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

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质量型人口机会厚积薄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源。

从高速度走向高质量发展时代。

二是抓分配。

共同富裕,就是分蛋糕的部分。

这就需要发挥制度的优势,通过构建“分配制度 ”的方式,来推动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富裕。

但是,共同富裕≠平均主义,也不是劫富济贫,它的诞生只有2个目的:

一是实现规则公平,这样才能看到上升路径。

二是不要让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样才有上升动力。

② 我们赚钱的逻辑彻底变了。

商业世界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重塑。

例如,母婴、教育赛道见顶;养老、医疗持续增长,互联网从增量转向存量市场,地产进入深度分化……

例如,经营重心从“产品”转移到“人群”,未来最值钱的不是产品,而是消费者数据……

紧握旧地图,发现不了新世界,要想在未来社会里立足,必须看懂大势。


第三件担心的事情,是养老。

我们的养老压力已经很大,往后会更大。

关于养老问题,我之前就已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把未来每年的养老压力都剖析清楚了,可以戳链接回顾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人口和男女比例数据,我拉了一张图,可以看到:


虽然没有网上说的“史上最大的退休潮”那么邪乎,但未来50年,退休的人每年都在平稳增加。

而2025-2030年,将迎来一波小攀升。

毫无疑问,2022年开始,新加入领养老金队伍的人数一路走高。

为什么要说新加入?

因为之前退休的人还活着,他们并不是死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会活得越来越久,并且每个月都可以领一笔养老金。

——养老金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每月都得领。

而且还会上涨。2004-2021年,养老金一年一涨。


这群人有多少?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67亿人。

据测算,65岁以上人口绝对值在2060-2065年之间达到峰值,约4.2亿;之后一路下滑,到本世纪末跌回3亿上下。


领钱的人越来越多,那交钱的人呢?

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0.28亿,约占总人口的72%。

目前参保人数正以每年3%的速度缓慢增长,如果这个增长率能保持住,就已经谢天谢地。

可惜,从长远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



再来看看交的钱。

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超过6.3万亿,同比增速9%,而10年前增速可是31%。

钱已经不够用了。

全国各地还能自己发得起养老金的,就只有 5 个省、2 个市,其他都得靠中央财政补贴:


今年初,财政部公布的信息透露:2021年,我国基本养老金缺口达7000亿元。

根据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研究报告,这一缺口在未来十年将达到惊人的8万亿-10万亿。

僧多粥少,以后的养老压力真的不小。

好在,国家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人,越早跟着跟着政策走,就能越早吃到国家给的红利。


第四件担心的事情,是大部分人都会买错资产。

中国90%的城市,不存在抄底楼市。

因为这些城市只会一路下跌,没有人了,自然没人再买房,没人接盘,自然不存在底部。

人会去哪里?

一二线核心城市圈,这就是剩下的10%的房子所在的地方。

当人口进入存量时代,哪些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并且有大量的产业可以助推经济增长,哪些城市的房产才有未来。

相反,大量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不仅很难上涨,反而会下降,未来像鹤岗的城市将会逐渐增多。

在这些城市里,大部分现在入场的,都成了最后一批接盘侠。

这里不妨参考下咱隔壁小日子过得不错的邻居,人口已经负增长十多年了,除了东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的核心地带房价比较稳定外,其余地区都提不起来。

我们的城市也会如此。

总结起来就是:

①大部分人口流失且没啥特色产业的城市,房子没什么价值。

②至于中心城市,人口红利还会延续,毕竟人口还是会往汇集了各种优质资源的中心城市流入,只是速度和规模会有不同。

这些城市的房价在这一波调整到位之后,会筑底横盘,之后缓慢增长。

所以,对大部分买房人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

与其买入一块注定没有价值的区域,不如全盘梭哈人口汇聚的城市。

最后,送上一份重磅福利!!!

大家都知道,我们团队一直扎根信息池,掌握的都是市场的最新变化。

我们无数次跟大家强调过,信息才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

事实上,今天除了人口数据,还有很多重磅数据也出炉了,例如经济数据等。

大到国家,小到个体,都应该关注这些数据,尤其是数据背后可能透露出的信号,大家记得持续关注我们的解读和看法,有疑问的,也可以扫码加我微信来详聊。

冷知识:

点赞是免费的,却可以让写文章的作者开心好几天。

在看是珍贵的,却可以让你和好友拥有更多共同话题。

分享是稀缺的,却可以让更多人看清世界的变化。

收藏夹的容量是无限的,却可以让我的作品成为你永久的回忆。

我是大胡子,我是李俊怀,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