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将她的儿女大多处死,为何独留下她的儿子薛崇简?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将她的儿女大多处死,为何独留下她的儿子薛崇简?

李隆基即位后不久便将姑姑太平公主赐死,哪怕太上皇唐睿宗李旦求情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这次是铁了心要除掉心腹大患,不然他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不仅如此,李隆基连太平公主的子女们都没放过。

据记载,太平公主共有四子四女,除了次子薛崇简幸免遇难外全部下令处死。从这种斩草除根的态势便能看出,李隆基处置政敌杀伐果断、无情冷漠。那为什么薛崇简能在这场政变中活下来呢?难道李隆基良心发现,想给太平公主留下点血脉吗?其实不然,要知道李隆基并不像他那个软弱的父亲李旦一样帝王气场不足。

其实根本原因有三点:第一,幼年的薛崇简因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宠爱太平公主的缘故,爱屋及乌,使得他可以经常出入皇宫,跟李唐皇室子孙们一起玩耍。李隆基便是薛崇简的表哥,两人从孩童时代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成年后的薛崇简在那场关乎李隆基命运的政变中,他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李隆基的支持者;第三,薛崇简对自己的母亲太平公主也颇有怨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有着共同的敌人,于是便走到了一起。

而之所以李隆基要赐死太平公主,主要还是由于后者权柄滔天,甚至可以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当然这得归功于唐朝中期的两次重大政变:神龙政变,唐隆政变。

神龙政变让太平公主正式进入政治圈。说到底“神龙政变”主要目的就是逼迫武则天禅让帝位,把江山还给李唐一族。而导火索就是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乱政,他们仗着女皇的宠信,肆意妄为。最终在以宰相张谏之、崔玄暐等五王发动下,李显即皇帝位。太平公主也因拥立之功,加封“镇国太平公主”,也从这一刻开始,她开启了政治生涯。

而她权力的顶峰便是,在唐隆政变中和李隆基一起合谋干掉了想要效仿武则天的韦后。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朝廷大事完全是自己的老婆韦皇后说了算,给人的感觉他就像是一个软蛋。而韦后呢,又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女人,也正好有婆婆的先例在前,于是便想效仿婆婆成为真正的女皇后,最终在公元710年,和女儿安乐公主一起毒死唐中宗李显。

之后为了扫除障碍,韦后母女便想除掉相王李旦也就是李隆基的父亲、太平公主等势力。而太平公主等人都明白如果不先发制人,那么自己就会变成人家案板上的鱼肉。于是李隆基找到太平公主,分析了当下的形势,随即两人一拍即合,发动了唐隆之变,杀死了韦皇后,推举相王李旦继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隆之变中,次子薛崇简也被太平公主派出去跟随李隆基,率兵诛杀诸韦和诸武及其党羽。事成之后,唐睿宗也因其拥戴之功,封上柱国。

太平公主在两次的权力之争中,都选对了角色,自然权势也是达到了顶峰,毫不夸张的说能直接威胁到皇权的统治。据记载,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文臣武将有一半都是支持太平公主。

而她本人的权力欲望也很强烈,心里或许也想成为公然站在台面上的女帝。毕竟武则天也曾评价说太平公主最像她。所以唐睿宗末期,能够和她一较高下的人,除了皇帝李旦之外,就是年轻的太子李隆基了。就在这时,李隆基跟太平公主的矛盾便日渐凸显出来。如果太平公主想要九五之位,李隆基就是最大的阻碍,姑侄二人从统一战线变为兵戎相见的政治对手。

面对两人的矛盾日渐突出,薛崇简夹在李隆基和母亲太平公主之间不好做人。在此之前,太平公主本来是喜爱薛崇简这个孩子的,但上文提到,他是李隆基一派,他与母亲政见不合,自然跟母亲是死对头。虽然也经常劝说母亲不要与李隆基作对,但每次都会惹怒母亲而受到鞭打,所以他心里对母亲是敢怒不敢言,就这样薛崇简对母亲心中怨念颇深。

与此同时,唐睿宗李旦或许是担心太平公主会谋反,又或许担心李隆基会不会像李渊被李世民一样逼位。看着儿子跟妹妹勾心斗角,他也闹心,于是他直接往地上一躺,决定退位为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眼不见为净。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没多久,由于两人矛盾无法调和,或者说是李隆基“不听话”,太平公主便想废掉他。可谁知李隆基先发制人,将太平公主的党羽诛杀殆尽,太平公主见大势已去,向李隆基投降希望饶了一命,太上皇李旦也为太平公主求情,被李隆基拒绝,最后被赐死。

公主事败,儿女俱受牵连,惟崇简幸免,复官爵,赐姓李,视同宗亲。

李隆基念及薛崇简往日的情谊,以及他清楚薛崇简跟太平公主不是一路人,甚至是对立的,此外也曾屡次劝诫太平公主的行为,最终恢复了他的官职,并赐姓李氏,视同宗室。

当然也有野史称,之所以李隆基没有杀了薛崇简,是因为他们俩的关系超越了一般兄弟之间的感情。简单来说薛崇简是一位很有名的美男子,不仅相貌出众,而是十分文雅,从小就和唐玄宗的关系非常好,后来渐渐变得越来越亲密。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太平公主想要杀死李隆基的时候,薛崇简不惜责罚,也要极力阻止自己的母亲。这里想说句,野史不具备可考性,也就听听罢了,当不了真。

其实唐玄宗并不像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厚待薛崇简。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1954年出土的薛崇简的墓志《大唐故袁州别驾薛府君墓志铭并序》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薛崇简到底是怎样过完后半生的。太平公主死后不久,薛崇简就被送出了长安。他不被朝廷重视,飘荡十余年后客死异乡,无比凄凉,最终也就只是一个袁州别驾官职。他死之后,更没有埋在李唐宗室的墓葬,而是在黄山之原,又怎么视他为宗亲呢?所以说正史上唐玄宗李隆基实际上却对薛崇简应该是冷漠至极的。

此外这里不得不说,唐玄宗或许是历史上的一等一的贵妇杀手,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历史上有权势的女人都死于李隆基之手,晚年更赐死了千娇百媚的杨贵妃。据记载,唐玄宗还是“屠子手”,一日间赐死三个儿子,这一点也是冷血到天下无敌了。

薛崇简是太平公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的次子,唐隆政变中,因公受封郢国公。随着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恶化,一对姑侄从战友变死敌,至水火不容的程度。薛崇简对母亲的行为表示了竭力反对,以至于愤怒的太平公主,经常鞭打薛崇简。

先天政变中,太平公主失败了。李隆基不顾太上皇李旦的求情,毅然杀害了太平公主。为了彻底清除太平公主一党,李隆基手段是相当狠毒,他甚至连去世多年的姑父的遗体都不放过!当然,太平公主的儿女们,也都被他全部诛杀!

唯独薛崇简,因为跟太平公主政见不和,逃过了李隆基的清洗。“公主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薛崇简以数谏其母被挞,特免死,赐姓李,官爵如故。”

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嘛,看起来薛崇简因祸得福,不光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反而享受了李唐宗室的待遇。

大概薛崇简从此默默无闻地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所以,史书对他此后的记载缺失。不过,1954年考古专家从咸阳底张湾发掘出一块墓志铭,意外地揭开了薛崇简的后半生经历,并揭穿了一段历史谎言。

这块墓志铭叫《大唐故袁州别驾薛府君墓志铭并序》,墓主人就是薛崇简。奇怪的是,薛崇简被李隆基赐姓李,实际墓志铭里却并没有称他为李崇简,而是依然叫做薛崇简。

从墓志铭,我们大致了解了薛崇简在先天政变后的生活情况。政变后,他旋即被遣出长安,出任蒲州别驾,蒲州即山西永济,别驾就是长史,相当于地方长官的秘书长。

郢国公级别的地位和宗室身份,竟然只做了一个蒲州别驾,这分明就是贬谪嘛!

不久,薛崇简又不知道卷入什么案件,再次遭到贬谪,这一次他来到更远的溪州(湖南龙山),头上也没了乌纱帽。开元十二年,他的妻子武氏病故,当年,他重新被起复,担任袁州(江西)别驾。

脚步离长安越走越远,薛崇简郁闷之中,于当年九月病逝于袁州!

从墓志铭的样式来看,没有一点官修痕迹,应该就是由亲朋好友撰写。也就是说,薛崇简的死,官方没有任何表示,这显然不符合国公和宗室子弟身份。

从内容的分析,基本可以推断出如下几个结论:

古代姓氏是不能随便变更的,无故变更姓氏,会被视作悖逆祖宗,将会被宗族遗弃,不光在政治上被彻底封杀,即便在社会生活中也会遭到耻笑。

不过皇帝赐姓就不一样了,尤其赐国姓,那就是巨大的荣耀。赐姓后,被赐姓家族要举行隆重的典礼,还要变更谱牒。假如薛崇简被赐姓李,一定会由宗正出面,为他办理皇族的入籍手续。从此他的称谓就必须改称李崇简。

别说这种代表尊崇的赐姓,即便是代表侮辱的赐姓,被赐姓家族也不敢不用。比如武则天曾经赐萧淑妃家族为“枭”姓,王皇后家族为“蟒”姓,赐她的堂兄家族为“蝮”姓等。他们的后人忍气吞声,只能使用这种侮辱性的姓氏。

可见,薛崇简依然姓薛,说明赐姓李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按史书记载,李隆基在诛杀了太平公主家族后,恢复了薛崇简的国公爵位。从墓志铭记载情况看,纯属扯淡。假如薛崇简拥有国公爵位,按惯例,他去世后,必须由官方给他撰写墓志铭,同时在墓志铭中,必须以国公称呼他。

可是,在墓志铭中,薛崇简仅仅被称作“袁州别驾薛府君”。所以,薛崇简应该在先天政变后,被李隆基剥夺了爵位,后来也没有恢复

从先天政变爆发后,薛崇简被贬谪为蒲州别驾,到病逝于袁州,整整十二年的时间,薛崇简越贬越远,只做过短暂时期的别驾,其他时间出于“谪居”状态。这哪是什么恩遇!

薛崇简的墓志铭,充满了撰写人对他一生遭遇的悲悯之情,却又“技术性”地跳过了先天政变前后的事。很显然,李隆基虽然放出了赐姓、复爵的大话,其实就是欺骗天下人的空口白牙,根本没有兑现!

政治斗争没有亲情,即便如薛崇简,仅仅因为跟政敌是母子关系,哪怕是政见不和的母子,李隆基也没有放过他,难怪有人说,皇家亲情淡如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Copyright © 2022 奇宝库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