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范华:中国市场的独特环境适合量化投资,也为系统化投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机会基金范华(1918年)

范华:中国市场的独特环境适合量化投资,也为系统化投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机会基金范华(1918年)


近日,以“回归本源 服务实体”为主题的“全球大资管与量化投资论坛”通过线上成功举办,多位来自学界和业界的权威专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同时,在论坛上“中国基金风云榜”和“全球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年度回顾”正式发布。本次论坛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清华金融评论》金融微课堂、学说、凤凰网财经、和讯网、金融界、全景网、搜狐财经、同花顺、万得3C、新浪财经、中证金牛座等平台同步播出。

贝莱德建信理财总经理(拟任)范华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金融科技的应用已融入到资管行业的整体业务周期中,并带来了资管价值链中端到端的赋能,助力提质增效,拓展业务能力。我国的量化投资已有近20年的历程,行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目前数字化和科技化在投资应用中的典型案例之一,产生了自上而下决策为主的宏观配置型策略、自下而上决策为主的微观选股策略以及股指期货为主的套利策略。她认为,中国市场的独特环境适合量化投资,也为系统化投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机会。系统化投资是通过科技赋能可以实时跟踪和修正大量投资标的的风险回报和预期,并在日常管理中进行量化的绩效归因,科学分析、评估投资业绩,还可以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及时进行压力测试,做好预案。

(视频为范华发言)

各位尊敬的嘉宾、同仁们,大家新年好。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与各位共同探讨科技赋能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几乎已经融入到资管业务的整个业务周期,包括投资研究、交易执行、风险管理、运营合规、客户服务等等,带来资管价值链端到端的赋能,助力提质增效、拓展业务能力。据麦肯锡研究分析,早在 2018 年,全球范围内,就已有超50%的资管公司开始推动数字化实施。全球的金融巨头们更是特别重视在科技上的投入。以贝莱德建信理财母公司贝莱德集团为例,近年来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逐年增长,2021年,集团在科技上的投入超过约5亿美元[1]。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已逐步成为资管行业的共识。今天,我想主要从投研的角度,分享一下数字和科技如何共同为投资赋能。

1969年,美国人爱德华.索普(Edward O. Thorp)发明了科学股票市场系统,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化投资基金——可转换对冲合伙基金;1971年,美国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发行了第一只指数基金,推动量化投资逐渐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投资方法;1988年,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成立了大奖章基金,从事多策略和高频交易,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开展投资交易,通过数据本身和严格的统计检验来预测趋势和形态,取得了傲人的业绩;截至2021年底,全球对冲基金资管规模排名显示,量化型基金强势包揽了前8名。而在 2004 年,前 9 名都是主动型基金,仅一个量化型基金占据了第 10 名的位置。

量化投资在海外的成功给中国市场带来了启示。我国的量化投资时代开启于2004年。量化投资近些年更是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目前数字化和科技在投资中应用的较为广泛的一个典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募量化基金约2,941 亿,指数型基金规模约1.3万亿。证券类私募基金中,量化产品规模接近16,100 亿、规模占私募证券类产品比为24.83%。同时,2021 年,A 股单日交易量频频突破万亿,据市场各类主体预估,量化在其中占比约为20%-30%。[1]量化投资在我国发展近20年,已经产生如全天候策略、宏观因子模型策略等以自上而下决策为主的宏观配置型策略,又如多因子选股、基本面选股等以自下而上决策为主的微观选股策略。此外,还有以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等为主的套利策略。多样化的策略为投资人提供了从beta到纯alpha,从股债到另类资产、多资产等的丰富投资选择和机会。

尽管中国的量化投资仍在起步成长的阶段,但中国市场的独特环境为量化投资提供了理想的发展舞台。从全球各主要市场的主动管理型产品在不同时间维度战胜市场的比较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市场在中长期的超额收益是较明显的,绝大部分的主动管理人都能在中长期战胜市场,而在海外,比如美国,要在长期战胜市场,往往是很难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参与者结构复杂,市场并非完全有效,专业管理人较容易捕捉到市场的错误定价,获得投资机会。

中国市场alpha机会很多,且非常适合量化投资。主动管理基本定理,是当今量化投资研究的基础,它的定义告诉我们对于量化投资来说,1)投资策略的能力(skill)2)投资范围的广度(breadth)3)投资策略实施的磨损(transfer coefficient)是决定投资组合信息比率的三个重要变量。中国的权益市场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投资标的近5000个,随着近年来注册制改革,投资范围仍在扩大。其次,中国市场的交易活跃,流动性好,在策略交易实施过程中的摩擦和损耗较为可控。

量化投资结果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投资策略的能力,则与数据和科技,以及投研人员不断的创新、迭代的能力有关。这种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和金融科技加持的投资方法在贝莱德已有将近35年的研究和实践,并且我们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这种投资方法在投资研究、组合构建、交易实施、风险管理等全流程都体现出非常强的系统性,我们称之为系统化投资。早在上世纪80年代,系统化投资团队就开始用科技辅助投研人员进行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来判断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在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像一些大型的国外互联网搜索及社交网站这样的公司都还不存在,而科技却已经逐渐开始在投资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进入90年代,团队开始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追踪资金流向,以把握投资情绪。2000年后,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大数据时代来临,团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特别是对例如网络搜索趋势、物流、供应链信息、公司业绩解读会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来挖掘投资机会。

2006 年,英国数学家莱夫·汉比(Clive Humby)就有“数据就是新石油”的金句。据预测,到2025年时,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163ZB。时至今日,数据已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升,传统的宏观经济数据、财报数据由于发布有时滞,并且是公开易得的数据,已经很难为投资人带来理想的超额收益。而像传感器数据、互联网数据、媒体咨询等另类数据,蕴含着大量的投资线索。由于另类数据获得和处理的难度,往往能带来与众不同的超额收益。

中国走在数字化经济的前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据研究,截至2020年初,中国的移动网络流量已是美国的近3倍。网络流量数据的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实时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数字化实践,也为我们的行业研究、企业分析提供了新的线索。此外,监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严格,除业绩报告外,公司公告、高管交流、电话会议等也为投资人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在中国市场,每日产生海量的信息可供我们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挖掘有价值的投资线索和与众不同的超额收益来源。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市场为系统化投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机会,但也同时非常需要科学技术水平算力的不断提升。接下来,我简单分享几个我们目前在已发行产品的投资策略中实际应用的例子。

首先,是在宏观和政策趋势把握上的应用。通过文本分析技术,能有效地对重点政策关键词进行持续跟踪,以帮助识别政策的边际变化,以此来把握宏观趋势和政策利好的方向。通过和政策关键词相关性的分析,帮助我们找到受其利好或利空的相关行业或公司。

招聘信息近年来逐渐在量化选股策略中应用,是公司基本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我们的系统化投资策略也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之一。首先,企业的招聘需求能帮助我们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通常运营良好的公司招聘意愿更强。其次,企业的招聘岗位和所需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乃至其所处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科技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较大的公司,通常能在中长期有更好的表现。此外,企业招聘信息中蕴含的薪资结构、福利待遇等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企业文化和公司管理层的治理理念等等。

投资者情绪的分析在中国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之一。中国市场参与者众多,除了境内外的机构等专业投资者外,个人投资者也是中国市场的中坚力量。我们通过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对文本、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捕捉不同类型投资者情绪和行为中隐含的投资线索。

科技不仅能在研究分析过程中给予投研人员帮助,在投资组合的构建和实施阶段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科技赋能,我们能实时跟踪和修正对大量投资标的的风险回报的预期。算法模型能很快地根据投资经理的投资目标和限制,计算出经风险调整后的最优化的投资组合。我们的组合构建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不仅考虑风险模型,还将交易成本模型也纳入考量。

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也是我们在实践中非常重视的方面。通过金融科技平台,我们能实时通过成百上千的风险因子对投资组合的风险敞口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管理,并在投资组合偏离目标风险预算区间时及时进行调整。在日常的管理中,定期进行量化的绩效归因的分析,科学评估投资业绩。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及时进行压力测试,做好预案。

以上是我们在投资中对数据和科技赋能的一些应用。可以看到,目前,越来越多的资管行业同仁们也在数据和科技的应用上有了非常多的探索和经验。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界的前沿技术也越来越多被应用在投资研究当中。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迭代,更多的优秀投资策略会在中国市场产生,为投资人带来可持续的回报。当然,量化投资只是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资管行业生态圈中还有许多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如数字化客群需求画像、智能投顾和解决方案、规模化运营管理等等。期待在这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与各位资管人共同协作,深化创新,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资管行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感谢大家的聆听!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

(本文根据嘉宾会议演讲整理,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或做其他方式使用)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鑫苑房地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母基金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全球大资管与量化投资论坛”旨在聚焦资本市场政策与创新动态,展示中国基金与量化行业的优秀机构及优秀产品,分享其先进的投资理念,打造全球基金与量化投资界高端互动交流平台,助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自2015年首届论坛推出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共15场论坛活动,出席嘉宾300余位、现场观众8000余位,远程在线互动嘉宾100余万人次,参与媒体350余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