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央行回应,事关货币政策发力、平台经济整改、稳地产政策、人民币汇率……加息宏观经济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回应,事关货币政策发力、平台经济整改、稳地产政策、人民币汇率……加息宏观经济中国人民银行

2023年稳健货币政策如何发力?结构性工具会否扩容?如何更有效支持房地产市场?未来对于平台经济整改的政策取向是什么?今年我国通胀水平将会如何?央行怎样应对美联储持续加息及其溢出效应?人民币汇率会否延续年初升值趋势?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等相关负责人1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上述负责人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将在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上发力;人民银行将研究推出另外几项结构性工具,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已基本完成问题整改;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仍将保持温和,但也要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人民币汇率走势短期测不准是必然,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的基础。


在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结合点上发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宣昌能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将在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上发力。

一方面,着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适时靠前发力,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总量上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力支撑,但也要合理适度,不搞“大水漫灌”,平衡好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的关系。

另一方面,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等专项再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有力支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推动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高水平动态均衡。

宣昌能表示,“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经济循环恢复,微观主体的信心将逐渐恢复,活力逐渐释放,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一是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

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向制造业、服务行业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三是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四是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维护好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实施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研究推出结构性工具

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谈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邹澜表示,总的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截至去年年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大约6.4万亿元,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邹澜介绍,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主要围绕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最近我们在研究推出另外几项结构性工具,主要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届时出台后我们会另外再作一些详细披露和发布。”

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行动方案

没有具体名单

谈及稳地产政策,邹澜表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防范风险从问题房企向优质房企扩散,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重点推进“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个方面共21项工作任务,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邹澜介绍,这些任务中既包括抓好已经出台政策的落实,也包括设立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专项再贷款、设立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新举措。《方案》中关于优质房企的条件并没有具体名单,由金融机构自主把握。

此外,针对“三线四档”规则,《方案》明确要完善针对30家试点房企的“三线四档”规则,在保持规则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完善部分参数设置。

房贷利率政策既根据房价走势动态调整

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有观点认为,应该通过降息特别是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等手段稳定房地产市场。邹澜对此观点回应表示,房贷利率政策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通过协商确定的具体利率,具体利率直接关系到月供的多少,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在去年9月末,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了通知,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四季度阶段性放宽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政策出台后,一些城市政府积极作出相应调整,带动了新发放房贷利率有所降低。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12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全国平均为4.26%,和去年12月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这是2008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邹澜表示,这一次新调整的政策主要是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在前期政策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根据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动态调整允许阶段性放宽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范围,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邹澜进一步表示,关于房价,统计局按月公布70城房价的同比、环比数据,对于70城之外的城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也是掌握数据的。对70城的历史数据作过分析,发现房价确实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出现连续三个月上涨或者连续三个月下降,能够说明房价出现了趋势性变化。这个趋势性变化形成的时间往往是比较长的,按照新政策,虽然城市政府每季度评估房价变动情况,但是到达触及条件,真正要调整房贷利率下限这个周期可能要远远超过评估周期的,也就是说,房贷利率政策既是根据房价走势动态调整,同时这个政策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邹澜表示,建立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后,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能够实现“因城施策”原则下的双向动态灵活调整,既能够有效支持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困难的城市政府,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也能引导房价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城市政府及时退出,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实物与数字人民币

一并统计、合并分析、统筹管理

宣昌能回应表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它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本质上都是货币组成部分。从统计和管理角度看,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一并统计、合并分析、统筹管理。近年来,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逐步深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稳步扩大,交易金额、存量也不断增加,相关管理和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将数字人民币纳入流通中货币即M0统计,能更准确反映流通中货币总体规模。到2022年底,流通中数字人民币存量是136.1亿元,纳入M0以后,M0同比增速是15.3%。

宣昌能介绍,按照“十四五”规划“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要求,人民银行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不断深化试点成效。金融统计也会关注未来数字人民币发行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数据。

引导金融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马贱阳表示,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是近期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话题。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社会关注,引导金融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用好结构性工具。

二是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去年11月份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第二支箭”进行了优化,进一步加大力度,一个多月支持了民营企业发行债券169亿元,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扩大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

三是进一步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现在很多银行都线上数字化,有的银行基本是秒贷,100万以内的贷款一分钟就可以一键成交,这也会进一步提高未来民营企业融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进一步促进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前一段时间,大型平台企业的金融业务整改取得了积极成效,大多数问题已经基本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平台企业善始善终完成整改工作,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马贱阳表示。

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

已基本完成整改

马贱阳表示,2020年11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金融委工作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针对过去金融业务存在的无牌经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整改。一年多来,在各监管部门尤其是14家平台企业非常积极,也非常理解,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马贱阳表示,目前,大多数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大型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金融业务不断规范。与此同时,金融管理部门标本兼治,加快监管制度建设,在第三方支付、个人征信、互联网存款、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文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为后续常态化监管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础。

马贱阳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继续推动相关平台企业加快剩余少数问题整改,善始善终完成整改工作。

二是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机制,加强监管科技力量建设,支持平台企业合规经营,稳慎发展金融业务,并对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零容忍。

三是研究制定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支持平台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质效,巩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预计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

总体仍将保持温和

“预计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仍将保持温和,但也要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邹澜称。

邹澜介绍,一方面,我国供给总体充裕,需求尚在恢复,过去也没有超发货币,通胀是有望保持稳定的。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供应链运转较为通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出缺口依然为负。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中长期看,我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之一,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具备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对于通胀形势也不能掉以轻心,对其未来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要保持密切关注。从国内看,一段时间以来,我国M2增速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不排除对物价的影响是发生滞后的显现。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居民消费动能会逐步释放,总需求趋于升温后也可能伴随一定通胀上行压力。从国际看,地缘政治冲突依然扰动全球能源供给,发达经济体通胀仍然处在高位,所以输入性压力也需要警惕。

人民币汇率走势短期测不准是必然

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2022年以来,美国、欧元区、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度收紧货币政策,大幅加息,这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紧缩效应,新兴市场经济体跨境资金面临流出压力。对于2023年美联储加息,市场有一定预期。

“总的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对其他比较小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影响可能比较大。”宣昌能说道。

宣昌能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继续综合施策,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特别是引导企业做好套保工作,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当前和今后人民币汇率走势会受到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国际收支、市场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测不准是必然的。”宣昌能表示,总的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