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周评保险理财走红背后:保本为王!新春将至,仍求一席之地!和基金万能险银行理财保险产品

周评保险理财走红背后:保本为王!新春将至,仍求一席之地!和基金万能险银行理财保险产品



过去一年,在“破净”和“赎回”的压力之下,银行理财和保险理财此消彼长,延续到了兔年春节的年终奖争夺战。

当净值化和基金化的银行理财被亏损搞得焦头烂额之际,能够正大光明说自己保本的保险理财,迅速俘获了投资者的心智,成为保险市场的“意外之喜”。

归根结底,保本为王是当下的主旋律,不仅保本理财紧俏,大额存单也“秒光”。不过,随着2023年全力拼经济,资本市场也逐渐在收复失地,曾经在2022年灰头土脸的银行理财和基金将不会一糊到底,对保险而言,挑战在不远的将来。

求保本

2022年保险市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市场方向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摒弃“大一统”的思维定势,大个险之外,市场仍存在更多可能性,银邮渠道、专业中介等都在竞相发力。这里面,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为消长和水涨船高的竞合博弈。

一度,言必称大个险,高价值成为必争之地。但市场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个险难卖,新单难卖,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至今尚未有明显变化。于是,银保开始复位,分红险开始崛起,可以说,保险的存在感似乎全靠银保渠道和分红产品给刷出来。

股市、债市、基金和银行理财,在过去一年,给投资者贡献的不是财富,而是段子。特别是银行理财的破净,带给舆论场的冲击是巨大的,之前的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虽然念兹在兹,但不如真金白银的亏损来得肉疼。一片咒骂声中,经济学可以给出的潜台词就是,避险情绪高涨。

但市场上的保本产品屈指可数。定存虽然保本,但利率都快贴到地板上了。大额存单和保险理财成为最大公约数。事实上,额度更为紧张的X年期国债和养老储蓄也是哄抢对象。

总结起来,保本产品,一是受政府和法律背书的“保本”,而不是支支吾吾、文字游戏的“保本”;二是收益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虽然不能跟高峰时期的动辄5%以上相比,但也大致能够维持在3%-4%的区间里。

保险理财除此之外,还兼有保障功能,或多或少。特别是,分红险的支取比较灵活,更有着复利优势,因此受欢迎程度逐步走高。

险企自然不会对此无动于衷。大个险固然是诗和远方,但能够冲量和做大规模的分红险更是现阶段的“白衣骑士”。毕竟,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先保证活下来,再追求体面。

新竞争

新的一年,不会重复昨日的故事。在拼经济的主旋律下,上海2023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5%以上,北京为4.5%以上,对于中国经济的看好,内外环境,都溢于言表。

基本面预期的持续改善,让资本市场开始显露出些许暖意,银行理财和基金开始“回血”。在低利率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保险理财,毫无疑问,将面临新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分红险还将受到欢迎,低利率时代的资产荒不会随着拼经济一蹴而就得以改善,在2022年经历过市场教育的投资者,保本的惯性强大;另一方面,分红险面临着分流的压力,2022年的优异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全靠同行们的衬托”,当银行理财和基金在大环境的庇佑下卷土重来的时候,混业竞争将日趋白刃化。

坦白说,从长期看,保险理财不占优势。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比拼的是综合保障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收益率之争。在收益率上“杀红眼”,容易让保险产品跑偏,2022年的大爆款增额终身寿险已经屡遭监管点名,市场多有诟病,风险已彰。

保险产品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是过去十多年保险市场起伏变化得出的经验。先是万能险独大,保险成为了理财的代名词;此后是寿险及重疾险做大,大个险成为香饽饽。如今,万能险还在为之前的“污名”买单,大个险则卖不动了,保险市场需要更丰富的产品层次,而不是押注大单品。

分红险不是明日黄花,大个险也不是空中楼阁,分红和保障都是保险的应有之义,如何做到最优解,是保险一直以来的市场挑战和进击之路。

而大个险,眼下虽然遭遇困境,但冲出重围是必须要做的难而正确的事情。伸手摘星,虽然可能两手空空,但亦不至于两手污泥。

2023年新春将至,大个险已在忙,在年终奖缺失时,但愿在理财市场分红险仍能占有一席之地。

投稿有酬·爆料必谢

Azhihuibao@163.com

一周回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