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浙江数字经济如何“进阶”?政协委员热议新赛道新方向

浙江数字经济如何“进阶”?政协委员热议新赛道新方向

眼下,如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仍是一道重要课题。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浙江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

锚定上述目标,浙江如何进一步打开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聚焦于此建言献策,致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量质齐升,行稳致远。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发地,近年来,“弄潮儿”浙江数字化改革风生水起,涌现诸多可喜变化。在探路先行的优势上,该省如何进一步找准发展未来,继续写好答卷?

民进浙江省委会集体提案表示,“元宇宙”是虚拟与现实,数字与现实融合的技术集合,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据调研,浙江“元宇宙”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核心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多项技术处于国际并跑、国内领跑阶段,多领域行业应用不断丰富,各个领域、环节均有浙江企业的身影。但也存在政策引导相对不够、行业整体上呈现出“软件强硬件弱”的态势等问题。

为此,民进浙江省委会集体提案建议,加大政策层面的引导鼓励力度,尽快出台关于元宇宙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对元宇宙数字经济的支持态度,同时加大行业层面的合作交流力度,强化软件优势,补足硬件劣势。例如可选择积累优势较为明显的软件明星企业,发挥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实力,在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领域形成底层技术的突破。

此外,在加大对企业层面的扶持培育力度方面,民进浙江省委会集体提案建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打造大型开放元宇宙平台;改善元宇宙企业的融资环境;设立专项资金或者返还制度,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能力。

关于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如何进阶,浙江省政协委员、民革温州市委会副主委、温州市侨联主席南品仁代表民革浙江省委会,提出了另一种思路——关注“火车头”也要不忘“螺丝钉”。

南品仁认为,浙江产业数字化改造势头迅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数量众多的中小“螺丝钉”企业普遍存在“不愿数字化、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现象,转型依然面临不少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他建议建立中小企业专属扶持政策,培育行业标杆企业;促进产业链全面数字化转型,探索“团购”机制;紧盯数字化转型关键痛点,搭建“共享”平台;建立灵活的引培机制,弥补专业人才缺口。例如,在利用工业互联网建立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借网”转型的同时,打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探索以“团购”形式降低单个企业采购成本。

浙江省政协委员、台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主委李立飞同样关心如何高质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传统产业,他对293家来自浙江全省各地的纺织服装产业、木制品产业和金属制品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了调研。结果显示,高达83.5%的企业愿意进行数字化转型,并且有64.3%的企业在部分业务上实施数字化转型,但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仅占1.2%。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所处产业链位置等方面设计数字化转型促进政策,政企联动做好政策引导工作,以‘一企一策’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率,指导企业找准最具价值、最需突破的场景进行数字化转型,形成典型案例复制推广。”李立飞还建议,样板化分级分类推进,强化金融服务支撑;以引为主以育为辅,加快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育建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