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专家提议不要直接给百姓发钱:发钱救不了国家经济内需通货膨胀

专家提议不要直接给百姓发钱:发钱救不了国家经济内需通货膨胀

1.

最近一段时间,为刺激经济,很多地方政府推出了全民消费券,鼓励老百姓消费。

对此,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邓海清犀利点评:

发钱这个事,容易得到底层百姓欢呼,也能获得商家双手赞同。

但无论从国外经验还是中国经济发展来看,直接发钱都是弊大于利的。

美国和日本都证明了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越艰巨的时候越不能去寻找“特效药”。



邓专家的这通猴急的发言,情辞迫切,像极了那个站在碉楼上,看着广场上自家银子散落一地的黄四郎老爷。

再次感慨,《让子弹飞》真的是一部写实神作。



2.

美国经济衰退期间,美国政府曾经向每个成年人发放300至600美元的支票,每个儿童发放300美元现金。

少部分有存款的人把这笔钱存进了银行账户,大部分当时由于长期失业,缺吃少喝的人,迅速将这笔钱花掉了:买面包、买牛奶、交房租、交水电费。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给百姓发钱确实可以促进消费,消费增加之后,又能带动生产。



而有些人反对的理由,居然是给老百姓发钱导致的购物热,会很快消耗掉目前的商品物资,造成货少人多的情况,最终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所以,一定不能给老百姓发钱。

真是这样吗?

钱多货少,的确会造成经济膨胀,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

但是目前我们的问题,究竟是产能不足,还是产能过剩?

就在不久前,牛奶卖不动了:上游奶农担心“杀牛倒奶”重演,超市鲜奶打折也卖不掉的新闻,一度挂在热搜榜上好几天。





山西一家大型超市主管对记者说,由于临近春节,超市的客流才逐渐恢复,但能感受到消费者的购买力明显下降。

奶制品中,酸奶由于单价较高,销量下滑非常明显;

即使是人们阳康后补充营养,而大部分选择的纯牛奶,也只是平价品类比较受欢迎,高价位的纯牛奶,没有往年销售火爆的待遇

这位主管预计,春节前后由于人们亲友间互赠礼品的需要,高端奶制品的销量可能会有小幅的上扬,但整体消费环境“并不乐观”

节后有可能继续进入萎靡期。



3.

所谓的疫情后报复性消费,也变成一个笑话。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此深有体会。

尤其疫情这几年,精打细算的消费观几乎渗透在每一笔支出中。

下单前货比三家,非必要不购买,衣服只要没有穿破就不会踏进服装店,时尚快销品发来的促销通知也是看都不看立刻删除。

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其他的地方能省则省。

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永远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哪个最先到来。

这个“意外”,可能是突然的裁员通知,也可能是新冠阳后罹患肺炎,可能是房贷车贷一下子没有着落,也可能是存进某家银行的存款突然不见,跟银行负责人一起失踪……

真的,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正常活在世上真的太难了。

像某些头顶各种光环、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学者们,他们一辈子都无法理解,失业后长期找不到工作,存款即将耗尽,煮了最后一碗大米就着最后一包咸菜填饱肚子的滋味。



4.

布洛芬无法根治新冠,但它可以辅助人体降温,助免疫系统一臂之力。

同样,给老百姓发钱,无法拯救举国经济,但是可以在短期内刺激消费,拉动疲软的内需。

专家们,你们现在需要担心的并不是通货膨胀,而是产能过剩!

可是如此浅显易懂的常识,普通人都能想明白的逻辑,难道这些学富五车的专家们不懂吗?

有些时候,他们懂也要装作不懂的样子,还要说出连三岁小孩都直呼骗子的胡话。

没办法,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现在不用多,给每个人发一千块,肯定没人拿这点钱存进银行,或者拿来买房买车,最可能的去处,还是去餐厅吃饭,或者去服装店买新衣服,最多自己再添置些钱换台手机。

如此一来,相当于国家拿出1.4万亿元拉动消费。

濒临关门的餐厅,迎来几桌客人,老板至少不用立马关门歇业;

手机制造商或者经销商迎来订单,老板也不至于裁掉一个部门的员工。

如果你习惯听新闻,“提高内需”、“打造内循环”之类的字眼在2022年曾经被反复提及。

而现在我们结束封控,全面放开,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同时扩大出口。

严重的产能过剩,叠加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负债率,这种情况下,不发钱还怎么刺激消费?

如果像这位专家说的,不能分给老百姓一点实实在在的福利,那么最终是不是会上演一场真正的“打土豪分田地”,谁也说不准。

毕竟,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