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外汇储备站稳3万亿美元,2023年有基础继续保持稳定

外汇储备站稳3万亿美元,2023年有基础继续保持稳定

1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3%。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12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加,主要反映了汇率变化和资产价格变动的综合影响。货币方面,洲际交易所美元汇率指数下跌2.3%至103.5,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上涨,其中,欧元上涨2.8%、日元上涨5.3%,英镑上涨0.3%。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下跌1.2%;标普500股票指数下跌5.9%。

纵观2022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一直保持3万亿美元以上,管涛表示,外汇储备余额波动主要受估值效应的影响。

2022年,美欧等经济体出现40年未有的高通胀和史无前例的快速加息,引发国际金融市场股债汇“三杀”。全球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全年分别下跌16.2%和18.0%,分别创1990年和2008年以来最差表现。美元指数一度攀升至20年新高,全年升值8.2%,欧元下跌5.9%、日元下跌12.2%,英镑下跌10.6%。“这导致各国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储备资产折合美元减少,以及外汇储备配置的股票和债券资产按市值重估下降,形成所谓的负估值效应。”管涛称。

分解来看,管涛分析,前三季度,受全球股汇债“三杀”导致的负估值效应影响,除5、7月份外,其他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均环比减少,到9月底降至30290亿美元,创2017年4月底以来新低。前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累计减少2212亿美元,其中,交易引起的外汇储备资产增加610亿美元,负估值效应带来外汇储备资产减少2822亿美元。

进入第四季度,随着美元汇率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冲高回落,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反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当季累计增加987亿美元。其中,包含了11月份商业银行向央行将2007至2008年间以外汇交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重新置换成人民币交存的约合90亿美元。鉴于当期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10、11月份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累计顺差25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贡献应该是来自于非美元货币汇率和股债价格反弹的正估值效应。

管涛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下降1.3万亿美元至11.6万亿美元,降幅为10.22%。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全年基本稳定,并且是“名减实增”,反映了贸易大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基础国际收支顺差强劲,起到对冲资本外流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冲击的“防火墙”作用,彰显了我国对外经济经济部门的韧性。这有利于外界增强对我国经济的信心,充分发挥外汇储备对于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