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70岁以上人不上坟的原因是什么?

70岁以上人不上坟的原因是什么?

没听说过,我今年78岁了,刚上坟回来,我认为就看你有没有条件,如果身体健康,现在家里都有车,上一次坟没什大不了的,还能祭祀一下先人,很好的。

又快到清明节了。每年上坟,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过了七十岁的老人都不去上坟。

上坟祭拜的大都是一帮年轻力壮的中年男子,这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尤其在农村。

人过七十不上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到底有何出处?

听同村一个有文化的老人讲:上坟、扫墓最早来源于寒食节祭扫,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重耳祭奠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死后,诸子忙着争夺王位,国内一度混乱不堪。重耳为逃避迫害、保全性命无奈逃亡国外。

在逃亡途中重耳又累又饿,疲惫不堪,有一次竟因为饥饿晕倒了。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便拿刀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让重耳喝了充饥,救了重耳一命。

后来,重耳登上权力巅峰,当上了晋文公。重耳继位后,他封赏群臣,宾宴天下,却唯独忘记了当初割肉救他的介子推,没有给介子推任何的封赏和职位。

介子推看到如此情形,便带着老母亲离开朝廷,隐居绵山。

晋文公听到芥子推隐居绵山的消息后,想起当初介子推割肉救他的情形,不免羞愧,便亲自带人到绵山找介子推。

可重耳等人找了许久也未找到。

最终,介子推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想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

遗憾的是,放火烧山也没能逼出介子推。最终,重耳等人在一颗烧枯的柳树下,看到了介子推和其母亲的尸体,还发现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且规定这一天不准生火,只准吃水果点心一类冷食,并把这一天命名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带众臣登山祭奠,发现之前老死的柳树竟然复活了。随即昭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后来,寒食节和清明节便合二为一,每年成了人们祭祀祖先,告慰亡灵的日子。如今,人们主要通过上坟祭奠的方式祭奠先灵。

对于上坟,古代有七十不上坟,八十不吊钟一说。

在农村,很多老人都会遵守这一不成文的规定。

一、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的老人身体会逐渐走下坡路,腿脚不好,不便行泥泞之路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大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句。

其实,从古至今人能活到70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极为稀少的。

据古代史料记载,古人的寿命约为30岁左右。主要在于古代医疗卫生条件不好,极高的婴儿夭折率与古代简陋的生存环境,导致古代人的寿命极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近几年我国人均寿命才逐渐增长。

一组来自世卫统计的数据: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35岁;到了2005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才71岁。

也就是说,10多年前我国人的平均寿命才超过了70岁,所以70岁就是一个古来稀的年龄。

如今,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条件下,很多老人依然活不过70岁。

70岁的老人,身体每况愈下,腿脚也没有年轻人灵活。尤其是很多农村的老人,年轻时常年在地里干活,风吹雨淋,常常夜里还要浇地,很多人都落下了风湿腿的毛病,一到天阴下雨,常常腿疼不已。

因此,农村很多有过70不上坟的说法,主要是为了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一般坟地都建在较远的山头,离自家的房子还有几公里,并且道路泥泞,老人腿脚不好的话很容易摔跤。距离较远,老人也走不动。

因此,为了保护老人的身体健康,免除不必要的意外,农村7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不去上坟。

二、坟头阴气较重,去了对老人不好

古代时,人们会存在封建迷信的说法,认为坟头阴气较重,并且时常有冤魂野鬼出没。

7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并且阳气慢慢减少,不适宜到坟头这样阴气较重的地方去。一是不吉利;二是担心引孤魂野鬼上身,危害老人的身体健康。


当然,这只是迷信的说法,现在人们很少有这样的想法。

还有一种解释是,古人说,73 、84,阎王不叫自己去。说明73、84是人生的一道坎。

因此,70岁的老人,马上面临第一道坎73,就务必要小心谨慎。

三、怕触景生情,老人情绪太过激动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突发状况

一般祭拜的先人都是老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老人们和先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上坟之后,老人难免触景生情,有的甚至大哭不止。


为了防止老人情绪过于激动后造成食欲不振、抑郁、或突发的一系列疾病,70岁的老人一般都不上坟。

写在最后:

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心理承受力的不断增强,老人们也更加理性看待上坟的事,在坟头痛哭流涕、情绪不能自已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少。

所以,每年祭祀时,也会有一些70岁以上的老人去上坟,他们身体硬朗、腿脚灵便,心理素质也好,他们觉得去上坟,一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追思先人;二是想亲自去烧个纸,感觉只有这样才会和逝去人的感情更近,也算是老人特有的一种感情吧。

大家怎么看人过七十不上坟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Copyright © 2022 奇宝库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