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何最终死得很惨?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何最终死得很惨?

姜登选结局凄惨,一则是他自找的,二则也是老帅无意中推动的。

姜登选和郭松龄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他们皆曾在朱庆澜麾下听命,只不过,姜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到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手下任职,郭则是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到的朱庆澜麾下。

后来,姜、郭二人也都追随朱庆澜入川,辛亥之事后朱庆澜被迫离川,姜、郭二人也随之而去。

只是,郭松龄于1913年进入了中国陆军大学继续深造,姜登选则虽朱庆澜转赴黑龙江、广东等地任职。

他们二人经历,不得不说极为坎坷,直到加入奉系之后这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受到了张作霖、张学良的赏识和重用,成为了张作霖麾下的“五虎将”之二。

郭松龄是在1918年孙先生所领导的护法战争失败后返回奉天的,后经同学秦华举荐,得任奉军督军署少校参谋,此时,已然几经辗转的郭松龄才总算投入了奉系。

1919年张作霖重办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后,郭松龄被调入讲武堂任战术教官,由此结识了被老帅送到讲武堂学习军事的张学良,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也因此成了郭松龄崛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

姜登选则是在1922年受聘为奉军总参议,这才成了奉张麾下的一员猛将。

按说姜、郭曾同属朱庆澜部,是老朋友了,他们投奉之后,理应相互关照,可是为什么偏偏闹得这么僵,最后郭松龄更是一枪毙了姜登选呢?

我们先从他们所属的派系开始说起,奉系内部可分为三派,一派是随张作霖受抚和起家的所谓“元老派”,一派则是元老派扶植起来的所谓“士官派”,最后一派则是“陆大派”。

士官派的成员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杨宇霆为首,韩麟春和姜登选也是士官派的中坚人物。

陆大派成员则主要是中国陆军大学和东三省讲武堂出身的将官,领袖是张学良,不过因为张学良不爱管事,也没什么能耐,所以实际是郭松龄在领导陆大派。

元老派和士官派相对于陆大派,显得过于保守,甚或是腐化,没有进取心,可掌控实权的却恰恰是元老派和士官派,这是年轻、激进的陆大派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们所深恶痛绝的,所以政见的不同和对权力的追逐,让陆大派和士官派成了死对头。

所以,郭松龄自然对杨宇霆、韩麟春和姜登选他们是没有什么好感可言的,毕竟陆大派处处受到士官派的打压,即便是郭松龄自己也被杨宇霆给压得死死的。

1922年直奉战争的时候,姜登选亲率工兵修筑防御工事,让奉军得以顺利撤离,因此获得了张作霖的青睐。可是,此时的郭松龄却率领所部直捣山海关,在奉军全线溃败的局势下,为奉军打开了局面,他的功劳和姜登选一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

不过,这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提拔的却是姜登选,不是郭松龄,老帅让姜坐上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的位置,张学良任参谋长,姜、张二人掌握着陆军整理处的实权。

郭松龄没捞到什么好处,心里多少有些不爽,不过张学良到底成了整理处的参谋长,凭着郭张两人的关系,郭松龄倒也没计较,毕竟张学良说过“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这样的话,可见他们当时的关系确实很好。

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姜登选已成第一军军长,郭松龄却仍是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还是忍了。

等到二次直奉战争打完了以后,张作霖论功行赏时,杨宇霆被任命为江苏督办,姜登选也被任命为安徽督办,郭松龄捞到什么了?什么也没捞到。

郭松龄跑去和张学良诉苦,算我倒霉,当你的部下,旁人都起来了,都当督军了,我不但没有督军,还是在你底下当个副手。

张学良一听,心里也觉得愧疚,确实对不住郭松龄,所以他也去找张作霖,给郭松龄弄块地盘,让郭松龄平衡一下,结果被张作霖一顿臭骂。

张作霖当时很受杨宇霆的影响,所以压制郭松龄的决定也有杨宇霆的不少“功劳”。

郭松龄心里自然也因此埋怨张作霖,嫉恨杨宇霆和姜登选,且不说杨宇霆,论在奉系的资历,姜登选实际上是不如郭松龄的,能力和功绩也不相上下,可偏偏姜登选爬到了郭的头上,换成谁是郭松龄,谁心里能没气?

郭松龄对奉张的怨念已经越来越深了,只稍微刺激一下,便可能随时会被引爆。

郭松龄反奉的导火索是他去日本考察,他在日期间,一则他看到了张作霖和日本人在进行“合作”,所以心生不忿;二则碰到了冯玉祥麾下将领韩复榘并受到了韩复榘的怂恿,自认为冯玉祥尚且能够倒直成功,他反奉自然也是手到擒来。

所以,郭松龄在滦州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反奉、反张作霖了。

这时候,返回奉天的姜登选恰好途径滦州,竟然突发奇想去见郭松龄,想劝劝郭松龄。

不过,姜登选却忘了,一直以来,他步步高升,郭松龄却处处受打压,是他们士官派所为,郭松龄本已对士官派和姜怨恨极深,他去劝郭松龄能有什么用?

此外,郭松龄见到姜登选后,试图壮大反奉队伍,竟也想将姜登选拉下水,可是却惹来了姜登选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这么一来,姜登选没劝成,反倒激怒了郭松龄。

郭松龄继而想到,姜登选是一员猛将,倘如让他回去,便是放虎归山,只会给自己反奉制造阻力,既然姜登选不知死活地自投罗网,何不新仇旧恨一块算了?

于是,郭松龄下令枪毙了姜登选。

姜登选的死,不得不说确实是他自己太看不清形势了,他也太高估自己了,即便要劝郭松龄,也轮不到他去劝。

当然,如果不是张作霖和杨宇霆刻意打压郭松龄,导致了郭松龄对奉张离心离德,恐怕郭松龄也不会反奉,自然也不会有郭松龄枪毙姜登选的一幕。

郭松龄枪毙了姜登选,后来,杨宇霆也枪毙了郭松龄,再后来张学良又枪毙了杨宇霆,真可谓是一报还一报。

姜登选是张作霖手下的干将之一,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以后,张作霖为了加强部队战斗力,大力提拔军校出身的军事人才,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等人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奉系中的中坚力量。郭松龄和姜登选虽然都曾经在朱庆澜手下任职,和朱庆澜关系不错,但是两人之间却交情平平。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姜登选是第一军军长,和第三军一起在山海关前线作战,名义上由第三军军长张学良统一指挥,不过实际上当时负责的,是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在作战期间,郭松龄和姜登选因为意见分歧而发生矛盾,还发生了争执,双方因此结下了仇怨。

奉系击败直系以后夺取了不少地盘,张作霖论功行赏,在战争期间表现出色的几个干将都被出任了一省的军务督办,也就是相当于督军的位子。郭松龄原本有意去江苏,但是和他关系不好的杨宇霆从中作梗,抢先出任了江苏军务督办。此后郭松龄又打算去安徽,可杨宇霆再次阻挠,推荐了姜登选。而姜登选到安徽上任以后,又将此时在安徽当参谋长的郭松龄亲信彭振国排挤了出去,这使得郭松龄和姜登选的关系急剧恶化。

郭松龄因为功高不赏,加上和张作霖理念不和,最终决定起兵反奉。然而正当郭松龄在滦州召集部下商议起兵事宜的时候,姜登选却恰好要返回奉天,搭乘专列途经滦州。驻军得到消息以后就报告给了郭松龄。

郭松龄立即和部下商议对策,因为此前曾经接到消息,张作霖有意将郭松龄撤职,而让姜登选来接替他的职务。大家担心姜登选此来是另有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夺权而来,而且姜登选有可能察觉异常,会将起事的消息泄漏出去,让张作霖做好准备,所以最后商量结果,是将姜登选立即扣押,并最终将其枪毙。

关于姜登选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因为之前郭松龄和姜登选之间就有了很大的矛盾,加上郭松龄劝姜登选联名反奉遭到拒绝,所以郭松龄将其枪毙。这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因此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第二种说法则是源自郭松龄第四军军法处处长高问樵。按照他的回忆,在扣押姜登选以后,虽然两人有仇,不过念及往日情分,郭松龄并未打算将其杀死,甚至没有去见他,打算等事成后直接将他释放。

但是当时担任军需官的张振鹭和在安徽被姜登选免职的彭振国两人和姜登选矛盾极大,因此去郭松龄处说姜登选一直骂不绝口,还劝他们叛变。被他们这么一挑拨,郭松龄也生了气,于是下令彭振国去将姜登选处死。

彭振国借郭松龄之手最终报了仇,姜登选死后被装在棺材里埋在河边。

这两个说法究竟哪个更正确,目前还有待其他史料证明。不过姜登选当时运气确实不好,如果他早点出发,那么可能早就回了奉天,如果晚点出发,那么可能在天津就被李景林扣押,不会遇到郭松龄,这样一来他都不会死,所以这只能说命中注定。

郭松龄被击败以后,姜登选的好友韩麟春前往滦州帮他收拾,据说打开棺材以后发现棺内有抓痕,所以很可能当时姜登选中弹以后并没有马上死,而是在棺材中被活活闷死的,死的可以说非常凄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Copyright © 2022 奇宝库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